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讲
甲旁亢和甲旁减

人体的甲状旁腺一般有4枚,位于甲状腺后壁两侧。甲状旁腺有比较丰富的血液供应,并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旁腺激素异常分泌所致的两种疾病,两者对机体的影响迥然不同,治疗也有明显差异。

一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是由于甲状旁腺组织原发病变(多为腺瘤或增生肥大)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使骨吸收加快,血钙、尿钙增高,同时又抑制肾脏对磷的重吸收,导致低磷血症。该病的患病率约为1/1000~1/500,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少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由于骨质丢失加快,患者可出现逐渐加重的全身性骨骼关节疼痛,其中以下肢和腰部最为明显。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身高缩短、脊柱侧弯、胸廓塌陷和四肢弯曲等症状,且在轻微外力下发生骨折。血液检测可发现患者的骨转换标志物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增高,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偏低。

由于尿钙排泄增加,患者容易继发多发性泌尿道结石,并反复出现泌尿道感染,甚至诱发肾衰竭。血钙增高,不仅可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胃酸,诱发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胰腺炎,而且可促进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壁硬化,导致高血压。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淡漠、幻觉、倦怠、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二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减”)是指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少或效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与甲旁亢相反,主要是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和软组织异位钙化等。甲旁减的发病率低于甲旁亢,且多与颈前(甲状腺、甲状旁腺、喉部)疾病手术时切除甲状旁腺或阻断其血液供应有关。

甲旁减患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患者血钙下降的速度、程度及其持续时间。与甲旁亢患者截然不同的是,甲旁减患者可出现骨质硬化、骨皮质增厚等骨骼异常改变,骨密度明显高于同年龄、同性别的人群,血液检测可发现患者的骨转换标志物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较低。

甲旁减患者可出现疲乏、四肢和口周麻木、手足搐搦等肌肉神经症状,脑基底节钙化的患者可出现帕金森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和其他运动障碍疾病。另外,患者还可出现慢性便秘、腹痛、胸痛和心律失常等症状或体征。

三 二者治疗方案明显不同

对有症状的甲旁亢患者,或虽无症状但伴有高钙血症、骨质疏松、肾脏损伤,或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常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正常。对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应注意充分补液,并应用双膦酸盐和降钙素等抗骨吸收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甲旁亢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低,但由于过多的甲状旁腺素可促使25羟基维生素D转化为1,25双羟维生素D,故患者体内的1,25双羟维生素D水平可能高于正常,因此甲旁亢患者应注意避免服用钙片和活性维生素D,以免血钙进一步增高。

而与甲旁亢相反的是,甲旁减患者应注意积极补充钙片、活性维生素D和普通维生素D。除了口服钙片外,对有手足搐搦的低钙血症患者,还需积极静脉补钙。甲旁减患者由于缺少甲状旁腺激素,其体内1,25双羟维生素D合成困难,因此应注意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其常用剂量是每天0.25~2.00微克(1~8片),分多次口服。

甲旁减患者在服用骨化三醇胶丸的同时,还要注意补充普通维生素D,并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30ng/ml以上。当然,甲旁减患者在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时,也应注意定期检测血钙变化,一旦出现高钙血症,应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TP9/huMNvHAciTpm/312sFOEbyhCl+HfJwKOU5sh/qIJsXeKRBVEC1GpAiGn3iB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