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眼眶下方眶内肿物,坐位时明显,用手触摸时可触及,稍按压或卧位时触摸不到,手术时因卧位、手术麻醉的影响、眶内脂肪的遮挡,可能经常找不到肿物,过度侵扰眶内,可引起眶内出血,甚至损伤视神经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可能出现未取出肿物而关闭伤口的情况。笔者采用轻压上眶缘与眼球间隙,使眼球向后下移位的方法,更容易找到肿物。
先在坐位时触及肿物,标记好部位,然后卧位情况下左手在上眶缘与眼球间隙对应部位按压,右手在下睑标记处触及肿物后在上方标记。手术打开眶隔后让助手按压上睑,可见隆起的肿物,轻轻分离眶脂肪即可见肿物,游离后取出肿物(图1-10-1)。
图1-10-1 轻压上眶缘与眼球间隙(A);摘除肿物(B)
按压力度适中,否则肿物可能到更深的眶内而暴露不出来;手术时视野清晰,尽量不去除眶脂肪,避免双眼不对称。
因外伤致异物进入眶内,虽然眼眶CT、MRI可大致判断异物的位置,但植物性异物,特别是小的异物,CT、MRI有时显示不明显,有时未立即取出,而且小的伤口很快愈合,不久就出现眼睛红肿、息肉增生伴分泌物增多再次就诊。如何找到异物是手术的关键,笔者沿着瘘管、息肉和瘢痕可较为容易地找到眶内异物。
仔细阅读CT片,预估异物位置,然后检查眼睑、结膜或穹窿部是否有瘘管、息肉或瘢痕,如果有,可顺着瘘管方向、息肉的根部寻找,瘢痕处仔细分离瘢痕,不要切除瘢痕,术中充分止血,找到异物后顺着通道取出,防止二次损伤(图1-10-2)。
图1-10-2 眶内异物取出
A.取出异物,放置引流条;B.取出的息肉;C.取出的异物;D.术后三天,伤口愈合。
沿瘘管、息肉及瘢痕处寻找,手术时视野要清晰;取异物时要顺通道方向,防止二次损伤。
眼眶肿瘤摘除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视神经损伤导致失明,笔者采用在直视下牵引游离的方法保护视神经,避免视神经的损伤。
暴露出肿瘤后,先游离肿瘤周围,近视神经端不游离,然后用组织钳夹住肿瘤壁,徐徐向外牵引,如果是巨大囊肿,则先放出内容物,然后用组织钳夹住囊膜,徐徐向外牵引,边牵引边在直视下游离周围粘连条索,严禁器械接触视神经,也严禁推移视神经。
严禁盲目游离视神经端,严禁器械接触视神经,也严禁推移视神经。
(凃惠芳 杜 薇)
KANDA T,MIYAZAKI A,ZENG F,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intraocular optic nerve disorders:review article. Polish journal of radiology,2020(85):6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