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20
1例假性高钾血症分析

一、案例说明

患者男性,26岁。2019年8月26日该患者因“发热”于急诊就诊。就诊时查体:体温38.6℃,血压126/82mmHg,心率65次/分,一般查体无明显异常。既往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首次实验室结果见表3-5,血钾离子浓度结果为7.00mmol/L,属于危急值。

表3-5 患者首次实验室检验结果

复查后钾离子浓度6.94mmol/L,仍然偏高,立即与临床医生沟通报告危急值。但临床医生反馈:患者无乏力、恶心、心悸等高钾血症相关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提示患者窦性心律、ORS波形正常,未见高尖T波和/或QT间期缩短等高钾征象。

二、案例分析

血钾离子浓度7.00mmol/L明显超出危急值范围,但患者没有任何高血钾的临床征象,考虑患者可能为血钾离子浓度假性增高。实验室对血钾离子浓度可能假性增高的原因进行了逐步排查:采血容器正确,采集标本时未输液,采血顺利;样本状态清亮,无溶血、黄疸、脂浊;标本采集运送的时间在实验室规定的范围内并无隔夜放置等情况;室内质控均在控,仪器无异常报警。基本排除分析前采血、运送等影响因素,以及分析中测量的偶然误差所致。患者血钾离子浓度假性增高,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应引起实验室的重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表明:由于血小板计数增高,在标本凝聚过程中,血小板聚集破坏,细胞内钾离子大量进入血清中,造成钾离子浓度假性增高,而该患者血小板778×10 9 /L,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而使用肝素抗凝试管采集样本,减少了血小板的聚集破坏,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

随后联系临床使用肝素抗凝试管重新抽血再次复查血浆钾离子浓度,结果K + 浓度3.77mmol/L,明确了此次血钾离子浓度的假性增高原因。2019年8月27日患者再次复查电解质(肝素抗凝试管)K + 浓度3.79mmol/L,2019年8月28日,以肝素抗凝试管复查血钾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于3.88~3.93mmol/L之间)。因此判断该患者为血小板计数增高导致的假性高钾血症。

三、评价

钾浓度浓度高于5.5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引起血钾离子浓度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①钾摄入过多;②钾排泄降低,主要以长期应用保钾类药物如保钾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拮抗剂等以及肾衰竭、肾小管酸中毒等;③细胞内钾外移,常见病因有创伤、严重烧伤、肠坏死、横纹肌溶解等;④家族性高钾血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单系或多系造血干细胞过度增殖。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可超过1 000×10 9 /L,骨髓细胞学检查通常会发现血小板大量聚集,有时能够发现巨大血小板存在。患者骨髓象增生活跃,可见巨核系细胞增多明显,胞体较大,分叶增多,胞浆丰富。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出现假性高钾血症可能的原因很多,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可能的原因如下:①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样收集后会发生血小板大量聚集,导致血小板破坏,细胞内钾离子大量进入血清中,造成钾离子浓度假性增高。②骨髓增生异常会造成能量消耗过度,导致血细胞Na + -K + -ATP酶的活性降低,引起细胞摄入钾离子能力降低,引起钾离子浓度增高。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脆性增加,因此在采集性静脉血过程中拍打静脉或止血带过紧均会对血小板产生机械性损伤,引起细胞内钾离子释放。另外,采血后送样时血样受到晃动、待检时间过长都会引起血小板破裂从而造成假性血钾离子浓度增多。

本例患者初诊时发现血钾离子浓度增高,但是患者并无明显高钾血症表现,而且心电图提示心电无明显异常。临床对患者进行降血钾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因此,临床中遇到此类患者时首先应进一步检查患者钾离子浓度及血浆钾离子浓度,避免盲目治疗。本例患者复查钾离子浓度6.94mmol/L,血浆钾离子浓度3.77mmol/L,二者差异较大,因此考虑为假性高钾血症,并停止降钾治疗。后复查患者血浆钾离子浓度正常。因此临床中在遇到血小板增高或骨髓增生异常患者,应警惕因血小板或白细胞过度增多引起假性高钾血症,同时在采集此类患者的血样时应注意避免对血样造成机械刺激。

(李博文 夏 勇 编,
纪 玲 审) otk3cMYFdiixSs/yGFXCG63NF1ublQp9F60Wr2S6EHsCDtMJA9M+mIwGFoJkbVQ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