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43岁,因“发热2日伴血尿1日”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接诊后全科医生应该思考:
(1)如何确认血尿及血尿的程度?
(2)应询问哪些重点病史?体格检查有哪些?
(3)基层医疗机构有哪些现有的、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如何评估患者目前的状况?采取何种治疗措施?
(5)什么情况下需要转诊?
1 000ml尿液中有1ml血即肉眼可见尿中有血,为肉眼血尿。
尿液离心沉淀后在高倍视野下红细胞超过3个,为镜下血尿。
(1)炎症: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统结核等。
(2)结石:
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结石移动划破尿路上皮引起。
(3)肿瘤:
由泌尿系统任何部位的肿瘤或邻近器官肿瘤侵犯泌尿道时引起。
(4)外伤:
暴力伤及泌尿系统。
(5)先天畸形:
多囊肾、先天性肾小球基底膜超薄、胡桃夹综合征等。
(1)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
(3)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等。
(4)心血管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肾静脉血栓形成。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急性盆腔炎或脓肿、子宫、阴道、直肠肿瘤等。
平日运动量小的健康人,突然加大运动量时可出现运动性血尿,或因肌溶解导致的血尿。
(1)排除子宫、阴道、直肠、痔疮出血及月经混入尿液或人为的血尿。
(2)与红色尿鉴别: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呈红色,尿隐血阳性,但镜检无红细胞;某些药物(利福平、四环素类抗生素)、食物可引起红色尿,尿隐血阴性,镜检无红细胞。
(1)儿童和青少年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畸形或梗阻、过敏性紫癜(肾型)。
(2)青壮年血尿常见于尿路结石和慢性肾炎。
(3)老年男性血尿以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肾或输尿管结石多见;老年女性则以膀胱肿瘤和尿路感染常见。
(1)血尿的程度、血尿出现的时间,是否全程血尿。
1)初始血尿:血尿见于排尿初期,提示病变在尿道。
2)终末血尿:血尿见于排尿终末,提示病变在膀胱三角区。
3)全程血尿:血尿见于排尿全程,提出出血部位可能位于输尿管膀胱开口以上部位。
(2)血尿中是否伴有血凝块。
外伤史,手术史,高血压史、肾炎史、血液病史、结石史、前列腺增生史等。
(1)伴肾绞痛,是肾或输尿管结石的特点。
(2)伴尿流中断见于膀胱和尿道结石。
(3)伴尿流细和排尿困难见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
(4)伴尿频、尿急、尿痛见于膀胱炎和尿道炎,同时伴有腰痛,发热畏寒常为肾盂肾炎。
(5)伴肾肿块,单侧可见于肿瘤、肾积水、肾囊肿;双侧见于先天性多囊肾,触及移动性肾脏见于肾下垂或游走肾。
(6)伴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
(7)伴皮肤黏膜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见于血液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
(8)合并乳糜尿见于丝虫病、慢性肾盂肾炎。
(9)运动后血尿多见于结石或运动性血尿。
(1)生命体征:
有无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升高。
(2)一般状况:
有无虚弱、恶病质等。
(3)特殊面容:
苍白(贫血、肾功能损害、狼疮性肾炎、出血性疾病)、痛苦貌(肾绞痛)。
(4)全身皮肤:
有无水肿、紫癜、出血点、瘀斑、皮疹或皮损。
(1)心脏:
杂音(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肾小球肾炎)、心律(心房颤动血栓脱落引起肾栓塞)。
(2)肾区:
有无压痛、叩击痛,肾脏是否可触及。
(3)尿道口:
有无分泌物。
(4)男性:
前列腺是否肿大,有无结节、触痛。
(5)女性:
妇科检查。
(1)尿沉渣管型:
观察到红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等,主要见于肾小球肾炎。
(2)尿蛋白检测:
尿蛋白检测对血尿病因的定位诊断有帮助。下列结果通常提示肾小球病变:①镜下血尿尿蛋白定性>(+),肉眼血尿尿蛋白定性>(++);②镜下血尿尿蛋白定量0.5g/d,肉眼血尿尿蛋白定量>1.0g/d;③尿蛋白分析显示尿白蛋白、IgG增高。
(3)尿细菌学检查:
①尿路感染应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和药敏试验;②尿路结核需24小时浓缩尿找抗酸杆菌检查。
(4)尿细胞学检查:
血尿患者应常规进行尿脱落细胞检查。
(1)泌尿系超声:
对泌尿系统的占位、结石、肾盂积水、肾周围脓肿有诊断价值,如果提示弥散性肾实质回声增加,可能存在肾实质病变。
(2)腹部X线片:
对诊断尿路结石有较大帮助。
(3)CT及MRI:
可检出和确定占位性病变位置及范围,鉴别实质性肿块及囊肿。
(4)膀胱镜:
了解下尿路出血原因,诊断单侧肾脏和输尿管的出血。
1.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剧烈活动。
2.根据血尿的原因,结合病因的特点,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
(1)抗炎:感染引起的血尿,进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抗生素治疗。
(2)解痉:伴有肾绞痛者给予解痉药,如山莨菪碱等。
(3)止血:选用维生素C、芦丁等,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缩短出血时间。
3.因前列腺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尿潴留须行留置导尿。
4.肿瘤患者需手术治疗。
1.需要手术的患者。
2.反复血尿,诊断不明者。
3.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需转诊做进一步检查。
李女士,43岁
主观资料(S)
患者2日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伴咽痛。1日前出现肉眼血尿,为全程血尿,伴有尿急、尿痛,无腰痛,无皮疹。发病前无服用药物史,不在月经期内。
其他:否认慢性疾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史。家族史不详。
客观资料(O)
体格检查:体温38.2℃,血压128/78mmHg,脉搏78次/min,神志清,咽红,双侧扁桃体度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8次/min,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通过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考虑李阿姨“尿路感染可能性大”,安排以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进行的辅助检查,结果如下: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8×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6%。
(2)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
(3)泌尿系超声:肾脏、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
综合评估(A)
1.诊断尿路感染。
2.首次发作,虽精神紧张,但依从性好,积极配合治疗。
处置计划(P)
1.进一步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及尿培养(有条件的机构或转诊上级医院后)。
2.抗感染治疗。
3.对症治疗,卧床,减少运动,清淡饮食,如有体温过高可给予物理降温。
4.体温进一步升高或血尿加重,反复发作泌尿系统感染,应及时转诊。
(黄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