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节
腹泻

周先生,28岁,因“腹泻3日,加重1日”就诊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接诊后全科医生应该思考:

(1)明确患者腹泻是暂时性还是持续性问题,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体征?

(2)病史询问应该包含哪些内容?重点体格检查有哪些?

(3)主要的辅助检查有哪些?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完善哪些必要的辅助检查?

(4)如何评估患者目前状况及采取何种治疗措施?

(5)是否需要转诊或什么情况下需要转诊?

一、腹泻的诊断

腹泻指消化功能紊乱,其主要表现为排便量的增加,排便次数超过每日2次,粪质稀薄(含水量超过85%),排粪量超过200g(200ml),可以有黏液和黏液脓血样便。临床上将未明确诊断的腹泻统称腹泻病。病史在4周以内称为急性腹泻病,超过4周或长期反复发作称为慢性腹泻病。

二、腹泻的病因

1.感染性

(1)细菌性:

霍乱、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菌性肠炎等。

(2)病毒性:

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3)真菌性:

肠道念珠菌病等。

(4)原虫感染:

阿米巴痢疾、隐孢子虫感染等。

(5)蠕虫感染:

血吸虫病、旋毛虫病等。

2.非感染性

(1)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成人乳糜泻等。

(2)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胰消化酶缺乏、双糖酶缺乏、胆汁缺乏等。

(3)非感染性炎症:

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

(4)功能性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甲亢、胃大部切除术后等。

(5)药源性腹泻:

抗生素、抗肿瘤化疗药、利尿剂、胃肠动力药、双胍类降糖药等。

(6)肠道肿瘤:

大肠癌、血管活性肠肽瘤、小肠淋巴瘤等。

(7)假性腹泻:

异位妊娠、盆腔炎、直肠周围脓肿等。

三、腹泻的评估

(一)初始评估
1.年龄

年轻慢性腹泻患者考虑炎症性病变,而老年患者则考虑为结肠癌、缺血性结肠炎等。

2.病程长短、起病急缓、发病特点

腹泻和便秘交替常见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结肠不完全梗阻等。饭后立即发生腹泻者,见于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

3.有无危险征象

①精神状态改变;②皮肤黏膜有无脱水表现;③低血压;④脉搏细弱;⑤休克;⑥腹部压痛及腹膜刺激征;⑦血便。

(二)询问病史
1.现病史

(1)起病急缓、病程长短,发病季节。

(2)既往排便情况,近期有无不洁饮食,有无群体发病,近期有无生活环境改变,饮食是否规律,既往有无类似腹泻发生,有无使用特殊药物,精神状况有无异常,有无其他疾病。

(3)伴随症状:是否有发热(高热多见于感染性腹泻、小肠恶性淋巴瘤;低热多见于克罗恩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真菌性肠炎),是否有腹痛、便血、里急后重、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消瘦、皮疹、关节痛等。

(4)有无接受过诊断性检查及其结果,治疗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疗程及疗效。

(5)患者的一般情况,是否有循环失代偿的表现。

2.系统回顾

明确慢性疾病。

3.既往史

疾病史、手术史、传染病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

4.个人史

出生地、居住地及居住时间,生活习惯及烟酒嗜好,近期旅游史(地点、接触人群),可能暴露史(不安全食物或饮水、昆虫叮咬、动物接触)。

5.用药史

可能导致腹泻的药物(抗生素、抗肿瘤化疗药物、利尿剂、扩血管药、抑酸药、胃肠动力药、双胍类降糖药、胆碱能药物等)。

(三)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1)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2)神志及精神状况。

(3)营养状态(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

(4)皮肤黏膜。

2.重点查体

(1)腹部有无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2)有无触到肿块、肠管。

(3)移动性浊音、肠鸣音。

(4)必要时行直肠指检(慢性腹泻伴便血)。

(5)还需要注意有无突眼、虹膜炎、关节红肿等。伴有关节炎可见于惠普尔病(Whipple病)、克罗恩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伴有突眼可见于甲亢;伴有贫血可见于肠结核、克罗恩病、淋巴病、结肠癌;伴有腹胀可见于肠结核、克罗恩病、部分肠梗阻、非热带吸收不良综合征。

(四)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增多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感染)、肝肾功能、胆红素及胰酶(明确有无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甲状腺激素及胃泌素(明确有无功能性腹泻)、CA19-9及CEA等(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转诊至上级医院,完善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查)。

2.粪便检查

(1)外观:水样大便见于肠毒素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胃泌素瘤;米汤样大便见于霍乱、副霍乱;血水样或洗肉水样大便见于嗜盐杆菌肠炎等感染;脓臭血水样大便见于急性坏死性小肠炎;脓血便见于痢疾、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血吸虫病;黏液而无病理成分便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神经症性腹泻;白陶土样便并有泡沫见于脂肪泻、慢性胰腺炎;海水样或蛋花样便见于假膜性肠炎;粪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考虑阿米巴感染或炎症性肠病;血便考虑肛裂、痔疮出血、结肠、直肠癌。

(2)特殊臭味:见于脂肪泻、烟酸缺乏症、乳糖酶缺乏症。

(3)便常规+隐血试验、便培养、粪便脂肪检查。

3.腹部超声。

4.慢性腹泻及考虑恶性肿瘤患者,应及时转诊上级医院,进一步完善腹部超声、腹部CT或MRI、肠镜等检查,明确有无器质性病变。

5.考虑小肠功能吸收不良引起腹泻,可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完善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四、腹泻的治疗

腹泻的治疗方案首先是找到腹泻的原因,进行病因治疗,从根本上治疗腹泻,其次是对症支持治疗。在未明确病因前要慎用镇痛药及止泻药,以免掩盖症状造成误诊,延误病情。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缓解紧张情绪,减少肠蠕动,注意腹部保暖,多喝热水。

(2)注意手部的卫生,不要吃不洁食物,不接触可疑传染或有毒物质。

(3)评估营养物质摄入量。鼓励少食多餐,指导患者吃高热量、产气少、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

(4)腹泻极易引起水及电解质紊乱,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5)臀部皮肤做好清洁处理工作,避免刺激皮肤导致破溃。

(6)严重腹泻者采取暂时禁食或流质饮食,逐步添加粗糙食物。

(7)可使用硫糖铝、蒙脱石散等药物保护黏膜。

2.病因治疗

(1)抗感染:

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适用于志贺菌属、沙门菌、弯曲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所致的腹泻;艰难梭菌感染可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肠结核应三联或四联抗结核治疗;阿米巴痢疾可选用甲硝唑;病毒性腹泻常不用抗生素。一般在送检大便培养后,可经验性予以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临床提示弯曲杆菌者应加用红霉素。

(2)其他:

考虑乳糖不耐受者暂时不吃含乳糖类食物;考虑过敏引起腹泻者远离过敏原接触;成人乳糜泻应禁食麦制品(包括大麦、小麦、燕麦和裸麦);慢性胰腺炎应补充多种消化酶;因服药所致的腹泻应及时停用有关药物;消化道肿瘤可手术切除或化疗;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可抑制肿瘤分泌激素,可用于类癌综合征及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的腹泻;炎症性肠病可选用柳氮磺吡啶或5-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秦;肠道菌群失调者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酪酸菌等),调节肠道菌群;可乐定可用于糖尿病性腹泻;致病因素为肿瘤,则需根据病情进行手术切除。

五、转诊指征

1.病因不明确的严重腹泻者,应在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转诊。

2.腹泻合并慢性疾病(心脑血管性疾病),应转诊上级医院。

3.年龄较大,疑似恶性肿瘤者,应积极转诊上级医院。

【案例分析】

周先生,28岁。

主观资料(S)

腹泻3日,加重1日。

患者3日前进食冰箱未加热剩菜后出现腹泻,4~5次/d,为黄色稀水样便,不伴黏液及脓血,便前伴脐周绞痛、下腹部坠胀感,便后可缓解。自行口服藿香正气水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1日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8.9℃,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现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及食欲欠佳,小便量少,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其他:独居,平素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作息不规律。未发现其他慢性病。否认特殊用药史(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双胍类降糖药、利尿剂等)。不抽烟、不饮酒。否认乳糖不耐受及过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客观资料(O)

体格检查:体温38.5℃,呼吸21次/min,脉搏105次/min,血压95/62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皮肤及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四肢稍冷,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05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触及包块,脐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6~7次/min。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检查结果: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6×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4%。

(2)便常规+隐血:黄稀便,白细胞计数16个/HP,隐血(±)。

(3)腹部超声:未见异常。

综合评估(A)

1.感染性腹泻 根据患者病史(进食生冷食物、无外出旅游史及疫区接触史、无过敏史及乳糖不耐受史)、体格检查(体温升高,脐周有压痛,肠鸣音活跃)、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便常规提示有白细胞计数16个/HP),考虑为感染性腹泻。

2.中度脱水 根据患者病史(腹泻)、体格检查(脉搏快、血压偏低,精神萎靡,皮肤及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四肢稍冷),考虑中度脱水。

3.患者存在较多生活方式问题,如独居、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喜好进食生冷、辛辣食物)、作息不规律等。

处置计划(P)

1.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胃肠蠕动,注意腹部保暖。

2.积极给予补液及补充营养物质,嘱其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3.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300~400mg/次,2次/d),同时积极补充血容量及电解质(轻度脱水可使用口服补液盐,中度及重度脱水应积极静脉补液,脱水判断方法见 表2-11-1 )。如抗感染效果欠佳,及时转诊上级医院完善便培养,调整抗生素治疗。

4.给予微生态制剂改善病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4粒/次,2次/d,或酪酸梭菌活菌胶囊2粒/次,3次/d,注意需要与抗生素分开使用。

5.给予黏膜保护剂保护肠道黏膜,硫糖铝胶囊4粒/次,4次/d,或蒙脱石散1袋/次,3次/d。

6.注意臀部皮肤清理工作,避免皮肤破溃。

7.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进食过夜、生冷、刺激食物。

8.多与家人交流,缓解工作及精神压力,获得家庭支持。

表2-11-1 脱水的判断方法

(冯玫) 25wh+mvdX+YlcPv1DEfhylDgevdYMgrVO5T3+P2zCN56p3Txn6lNxPx7tbK5sGs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