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咳嗽

任女士,48岁,因“持续咳嗽1个月”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接诊后全科医生应该思考:

(1)根据咳嗽持续时间作出初步分析。

(2)需要询问哪些病史而获得咳嗽诊断的更多信息?

(3)重点的体格检查有哪些?在基层可以做哪些辅助检查?

(4)针对患者病情采取何种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5)是否需要转诊?

一、咳嗽的诊断

咳嗽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性神经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呼吸系统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病史和体格检查在咳嗽诊断中很重要。

临床上,咳嗽按病程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以每日痰量大于>10ml作为湿咳的标准。不同类型的咳嗽具有不同的病因分布特点。慢性咳嗽病因较多,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可分为两类:胸部X线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胸部X线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定义:咳嗽症状持续8周以上;咳嗽是现有的主要症状;无咯血;有痰或无痰;胸部放射影像学检查正常;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史。

二、咳嗽的病因

1.急性咳嗽

最常见的病因为普通感冒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其他原因包括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加重。此外,环境或职业因素暴露也越来越成为急性咳嗽的病因。

2.亚急性咳嗽

最常见原因有感染后咳嗽(PIC),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等。

3.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常见原因有CVA、UACS、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这些原因占了慢性咳嗽的70%~95%。其他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然而,有一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即使经过全面检查和治疗后,病因仍无法明确,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特发性咳嗽。此类患者以慢性刺激性咳嗽为主要表现,对外界刺激较敏感,近年来亦称之为“咳嗽高敏综合征”。

重要提示

(1)咳嗽是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2)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特点。

(3)咳嗽是哮喘合并痰量较多时的一个特点,尤其是在夜间发生时。

(4)咳嗽可能是精神源性的。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由于支气管炎症持续存在及气道反应性增高,咳嗽可持续数周。

(6)夜间咳嗽为主的患者应首先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诊断。

三、咳嗽的评估

(一)初始评估

1.有无局部症状(如咽痛、反酸、咳痰、咯血、胸痛、气短等),可能病因的范围,或是主诉的一部分,需特定问题引导。

2.患慢性病引起咳嗽(未被识别的)。

3.有无危险信号 ①咯血;②发热且有脓性痰;③喘息和气短;④胸痛;⑤大量痰;⑥体重下降;⑦呼吸困难及下肢水肿;⑧结核或HIV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询问病史
1.现病史

(1)咳嗽发作的诱因:

有无前期呼吸道感染或接触某些物质等。

(2)咳嗽的特点:

咳嗽的持续时间、时相、性质、音色以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等,干性咳嗽或湿性咳嗽,湿咳时痰液的数量、颜色、气味及性状。

(3)咳嗽的伴随症状:

发热、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呕吐等。

(4)其他:

咽部或胸部烧灼感,是否反酸,与运动是否相关,体重是否下降。

2.系统回顾

需要关注与病因相关的症状,流涕和咽痛(上呼吸道感染、鼻后滴流);发热、寒战和胸痛(肺炎);盗汗和体重下降(恶性肿瘤、结核);烧心(胃食管反流);以及进食或饮水时发生吞咽困难或窒息发作(误吸)。

3.既往史

需要关注近期呼吸道感染(近1~2个月);有无心肺疾病和胃病史;传染病史,如结核、百日咳、麻疹等病史;有无耳鼻喉病史;有无精神疾病史;有无手术或长期卧床史;是否对花粉、食物、药物过敏。

4.个人史

从事何种工作,如暴露于粉尘或烟雾,接触过石棉,有异物吸入史,接触鸽子等鸟类;是否吸烟及吸烟量;有无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接触史。

5.家族史

有无哮喘家族史。

6.用药史

服用引起咳嗽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三)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2.系统检查

包括体型、鼻、咽、喉、气管、肺部等。

3.重点查体

(1)淋巴结:

颈部、腋窝淋巴结。

(2)气管:

位置是否居中。

(3)肺部:

注意双肺的呼吸音、啰音和爆裂音。

(4)心脏:

心界、心率、节律及杂音。

(5)下肢:

是否水肿。

(6)痰的视诊:

观察痰的颜色、气味、黏稠度、量。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注意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2.诱导痰细胞学检查

用于病原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3.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胸部X线片如有可疑病变需要进一步转诊做CT等相关检查。胸部CT有助于发现纵隔前后肺部病变、肺内小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异物等胸部X线片不易发现的病变;高分辨率CT用于发现早期肺间质疾病、非典型支气管扩张;怀疑鼻窦炎时,首选鼻窦CT检查。

4.肺功能检查

肺通气功能和舒张试验,鉴别气道阻塞性疾病;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方法。

5.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

在无法实施诱导痰检测的医疗机构可作为一项补充。

6.变应原皮试和血清IgE检查

用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特异质和确定变应原类型。

7.24小时食管pH-多通道阻抗监测

用于确定胃食管反流。

8.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可有效诊断支气管腔内的病变,如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吸入异物等。

四、镇咳与祛痰的治疗

主要是针对引起咳嗽的病因进行治疗。但严重的咳嗽或咳嗽明显影响生命质量时,则可适当给予镇咳治疗。痰多患者宜用祛痰治疗,有利于治疗康复。

1.轻度咳嗽有利排痰,不需要镇咳药。

2.过度的咳嗽会影响睡眠,为防止病情恶化,减少消耗可适量使用镇咳药。单纯干咳,可积极使用镇咳药。湿性咳嗽,使用祛痰药较好,在不得不使用镇咳药时,需与祛痰药并用。

3.常用镇咳药

(1)中枢性镇咳药:适用于干咳或痰量不多的剧烈咳嗽。

1)可待因:适用于各种原因的干咳,并有镇痛作用,反复使用可成瘾。用法:成人口服15~30mg/次,每日3次。偶有呕吐、头痛及便秘。

2)右美沙芬:镇咳作用与可待因大体相等,无镇痛作用,无成瘾性。用法:成人口服15~30mg/次,每日3次。不良反应少见,偶有头晕、食欲缺乏及嗳气等。孕妇禁用。

(2)外周性镇咳药

苯丙哌林: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作用为可待因的2~4倍。用法:成人口服20~40mg/次,每日3次。服后偶有口干、胃部烧灼感、乏力、头晕和药疹。服用时不可嚼碎,否则引起口腔麻木。

4.祛痰药 咳嗽伴有排痰困难者使用祛痰药,目前多使用黏痰溶解剂。

(1)愈创甘油醚:成人口服每次200~400mg,每日3~4次。

(2)桉柠蒎:成人口服每次300mg,每日2~3次。宜于餐前半小时,凉开水送服,禁用热开水。

(3)氨溴索:片剂,口服30~60mg/次,每日3次。糖浆,10ml/次,每日3次。雾化吸入,15~30mg/次,每日3次。静脉注射,每日1.2~1.6mg/kg,分2~3次注射;使用时可以在2~3分钟内缓慢推注,也可以与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和林格液一起滴注。可有上腹不适、食欲缺乏、腹泻、皮疹。

(4)溴己新:8~16mg/次,每日3次。偶有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胃溃疡患者慎用。

(5)乙酰半胱氨酸:推荐使用泡腾片,600mg/次,每日1~2次。本药可降低青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类的抗菌活性,使用时间应间隔4小时,交替使用。

(6)羧甲司坦:片剂,0.5g/次,每日3次。偶有轻度头晕、恶心、胃部不适、腹泻、消化道出血等。胃溃疡患者慎用。

使用祛痰剂应注意的问题:临床上患者有“胸部不适感”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未合并感染时痰常为拉丝样黏液,并有“痰咳不出”的主诉,最好使用羧甲司坦类的黏液调节剂与盐酸氨溴索类黏膜润滑剂合用。晨起咳痰困难者,使用盐酸氨溴索类效果较好。

5.复方制剂 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溶液(伤风止咳糖浆)等。

五、转诊指征

1.气胸、气管支气管异物、肺栓塞、肺水肿、急性心肌梗死等急危重症。

2.传染病患者。患者有盗汗、痰中带血等症状,伴发热干咳者立即转诊。

3.咳嗽症状经治疗后2~4周不能缓解者,长期咳嗽原因不明者。

4.胸部X线片发现肺内占位性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

5.拟诊为鼻窦炎后鼻滴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需进一步检查和专科治疗的疾病。

【案例分析】

任女士,48岁。

主观资料(S)

患者持续咳嗽1个月,以日间为主,偶有少量白痰。病初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否认气喘、体重减轻、发热或咯血等症状。无胸骨后烧灼感为特征的反酸感觉。无用药史。检查血常规和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

其他:未发现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心脏病等慢性病。平素饮食偏辣。无抽烟及粉尘接触史。规律运动。无肺结核家族史。无过敏性鼻炎。

客观资料(O)

体格检查:体温36.7℃,呼吸16次/min,脉搏76次/min,血压126/84mmHg。神清语利;咽无充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率76次/min,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综合评估(A)

1.亚急性咳嗽(考虑感染后咳嗽) 女性患者,48岁,咳嗽1个月,为亚急性咳嗽,偶有少量白痰。亚急性咳嗽常见原因为感染后咳嗽,应首先考虑CVA、UACS、EB等常见病因。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无鼻炎、鼻窦炎史,无发作性咳喘史,无药物及其他接触物过敏史,故暂不考虑CVA、UACS、EB所致慢性咳嗽。既往血常规和胸部X线片正常,故考虑感染后咳嗽引起的亚急性咳嗽。

2.患者中年女性,不抽烟,规律运动,继续保持。饮食偏辣,宜清淡饮食,多喝水,咳嗽期间避免食刺激性食物。

处置计划(P)

1.调整生活方式 自限性疾病,避免油烟、刺激性食物。

2.镇咳药 复方甲氧那明,2粒,每日3次,疗程7~14日。

3.中药治疗 疏风宣肺;止咳利咽,如苏黄止咳胶囊等。

4.转诊 治疗无效者,建议转诊。

重要提示

(1)根据咳嗽的持续时间确定咳嗽分类。

(2)系统问诊中,需要关注上、下呼吸道,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食管)。

(3)询问吸烟习惯、环境方面或职业方面的暴露情况。

(4)亚急性咳嗽的诊断应首先考虑PIC、CVA、UACS、EB和GERC等常见病因,由胸部X线检查。

(5)咳嗽在使用ACEI的患者中发生,咳嗽与治疗剂量和治疗时间长短没关系。

(6)局部症状的评估。

(王志香) EPUfXwivrCZVyZ0N1KT5ATpK8Np1/7syIwgdmNM5aGCET/nv3ELEtHRlqcl7AFr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