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一元论出发,对生命起源、人体的结构等问题做出较为完整、系统的回答的,当首推《管子》。在继承气一元论传统的基础上,《管子》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一种最精细的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并从自然界包括人在内的有机统一体开始,展开了对“精气”的描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物质现象到精神现象,都是由“精气”构成的,一切事物都是“精气”变化的结果。“精气”与自然界浑然一体,构成了一个从天上到地下,从鬼神到人间的相互纽结的网。精气与形相结合,二者配合适当之时便产生了人类。
人的生命,是形体和精神高度合一的结果。《管子·内业》:“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天地与人的生成联系在一起,只有当天地之气“合”之时,人才由此产生。有了精气,才会有人形,成形后,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在气的激发推动下开始运转,人便有了生命,随之而产生精神意识思维。《管子》的“精气说”从气一元论出发,把整个宇宙、天地间万物和人当作一个浑然整体,这一观点被《黄帝内经》所采纳,由此形成以“精气说”为基础的生命观、疾病观和治疗观。
《管子·水地》:“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咀者何?曰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膈,肺生骨,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窍。”《管子》建立了完整的阴阳五行说体系,运用阴阳五行的归类方法,将人体的脏器分为五类,以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配合,说明人体脏器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思想,建立了以五脏为主的人体功能系统。通过五味与人的五脏之间的联系,表明了人体功能系统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