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病例摘要

患儿,女,1岁2月龄。因“咳嗽伴间断喘息2个月”收住某医院小儿呼吸内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明显规律性,4~5声/次,多伴白黏痰,偶伴黄痰,活动后咳嗽无明显加重;伴发热,热峰39℃,伴喘息,门诊给予抗感染、退热及对症治疗12天,体温在治疗第2天即好转并稳定,咳喘症状改善但易反复。半个月前胸部CT示:右下肺轻度炎症。过敏原:花粉++,按“哮喘”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及“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咳喘仍易反复。1天前,患儿再次发热,热峰38.7℃,咳喘加重,来院就诊,门诊以“支气管肺炎”收入院。发病以来,患儿神清,精神反应欠佳,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近2个月体重无明显减轻。平素体质可。1岁至今感冒后均有喘息,平均每月“感冒”2~3次。有轻度湿疹病史。按计划行免疫接种。无异物吸入史。个人史无特殊。患儿母亲10年前患“肺结核”已治愈。家族无过敏性疾病、传染病患病史。

入院体格检查

体温36.8℃,脉搏107次/min,呼吸26次/min,体重12kg,神清,精神反应欠佳,左上臂可见卡介苗瘢痕,咽充血,胸廓外观无畸形,气管居中,吸气三凹征阴性,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痰鸣音及低调哮鸣音,余查体无异常发现。

入院前半个月外院胸部CT如图10-1。

图10-1 患儿外院CT

双肺透亮度可,支气管血管束显示清晰,双肺野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入院诊断

反复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儿童哮喘待排。

入院后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1.3×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6%,淋巴细胞百分比30%,血小板计数(PLT)235×10 9 /L,血红蛋白(Hb)118g/L,C 反应蛋白(CRP)30.37mg/L(0~10mg/L);MP-IgM阳性;红细胞沉降率(ESR)28mm/h(0~20mm/h);肝肾功能、心肌酶、结核抗体均为阴性;体液免疫:IgA 0.20(0.31~0.67)g/L。

入院后诊治过程

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加沙丁胺醇抗炎解痉平喘、口服氨溴特罗止咳祛痰、小牛脾提取物调节免疫力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治疗第3天,患儿体温即降至正常并保持稳定2天。但是,患儿喘息仅稍有缓解,咳嗽咳痰仍明显,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等量痰鸣音,偶有低调哮鸣音,考虑抗感染及解痉平喘效果不佳。入院第5天患儿咳嗽逐渐加重,体温再次波动于37.6~38℃之间,复查血常规:WBC 15.8×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淋巴细胞百分比 18%,PLT 247×10 9 /L,Hb 105g/L,CRP 56mg/L(0~10mg/L),ESR 31mm/h(0~20mm/h),复查胸部CT如图10-2。

结合胸部影像学结果及复查感染指标,调整抗生素头孢曲松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加强抗感染治疗,阿奇霉素3天后停用,并加用甲泼尼龙加强抗炎治疗。考虑患儿呼吸道症状持续时间久,且胸部影像学有进展,于是为患儿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发现如图10-3。

因在支气管镜下发现该患儿平气管隆突水平有外压性狭窄,不排除心血管畸形导致的压迫,于是给该患儿进一步进行CT心血管造影,造影结果提示该患儿同时存在血管发育畸形。详见图10-4。

经气管镜探查、CT心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该患儿反复咳喘的病因,同时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痊愈出院。

出院当天情况:体温稳定,偶有咳嗽,无咳痰、喘息表现。肺部听诊无啰音。

图10-2 复查胸部CT提示左下肺炎并实变,较入院前半个月检查的胸部CT有加重

左肺下叶见大片状高密度影,考虑大叶性肺炎;右肺中叶及下叶可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提示右肺中叶及下叶炎症。

图10-3 患儿气管镜检查结果

A.平气管隆突水平有外压性狭窄;B.左肺下叶气管开口处异物堵塞管腔;C.网篮套取完整取出异物葡萄籽。

图10-4 CTA: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血管环,伴气管受压

最终诊断

(1)左肺大叶性肺炎。

(2)支气管异物。

(3)双主动脉弓。 zPiqCawhBUOC8B7y5uPzSr+FgjZ951SGXwh+dk9Sao+5s7UHj71X6nwjfZUpfK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