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4岁。因“间断发热、咳嗽2周”收入本院儿内科。患儿于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突发高热,体温波动于38~40℃,热峰3~5次/d,伴阵发性剧烈咳嗽,夜间明显,有痰不易咳出,无喘息、气促,无发绀,在当地诊所服用“布洛芬、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输注“更昔洛韦、阿莫西林”5天,反复发热,咳嗽无好转,遂来我院。门诊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7.22×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6%,淋巴细胞百分比22.8%,血小板计数586×10 9 /L,C反应蛋白27mg/L;胸片示:左下肺斑片状模糊影,局部肺实变不除外,左侧肋膈角欠锐利。拟“重症肺炎”收入院。患儿自患病以来,神志清,精神、食欲欠佳,睡眠欠安,大便正常,尿量少。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患儿母孕期体健,患儿足月顺产,否认产伤、窒息史,出生体重3.0kg。出生后母乳喂养至2岁,一直偏瘦,体质欠佳(具体不详),现上幼托。
体温38.2℃,脉搏12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92/60mmHg,血氧饱和度96%,体重16kg。神志清,全身皮肤未见明显出血点,咽充血,扁桃体Ⅰ°肿大,无明显脓性分泌物,呼吸略促,三凹征(+),两胸廓动度对称,两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心音中等,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活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肢端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小于3秒。
本院门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7.22×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6%,淋巴细胞百分比22.8%,血小板计数586×10 9 /L,C反应蛋白27mg/L。胸片示:左肺下叶斑片状模糊影,局部肺实变不除外,左侧肋膈角欠锐利。
重症肺炎;胸腔积液?
(1)丙氨酸转氨酶(ALT)46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3U/L,乳酸脱氢酶(LDH)301U/L。
(2)降钙素 0.32ng/ml。
(3)凝血功能正常。
(4)肺炎支原体抗体(IgM)1∶160。
(5)呼吸道八联抗原检测: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6)血及痰培养阴性。
(7)PPD试验72h阴性。
(8)EBV-EA-IgG(-),EBV-CA-IgG(+),EBV-NA-IgG(+);EB 病毒 DNA 定量阴性。
(9)抗链球菌溶血素 O<200U/ml,类风湿因子<20U/ml。
(10)红细胞沉降率 45mm/h。
(11)胸片示(入院第1天):左下叶肺斑片状模糊影,局部肺实变不除外,左侧肋膈角欠锐利(图8-1A)。
(12)CT示:左肺炎,部分实变,其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像,以左肺上叶舌段为著(图8-2)。
图8-1 患儿胸部X线变化
A.入院第1天,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肺门影稍浓,左肺团片状高密度影,左侧膈面及肋膈角消失,心影形态大小未见异常;B.入院第7天,肺内密度增高影较前明显吸收好转,左侧肋膈角锐利。
图8-2 胸部CT变化
入院胸部CT:左肺炎,部分实变,其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像
入院后根据患儿发热、咳嗽症状,结合血常规+CRP、肺炎支原体及胸部影像学改变,考虑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给予头孢曲松联合红霉素抗感染,甲泼尼龙减轻炎症反应,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促进痰液排出,静脉滴注红霉素3天,患儿仍发热,效差,后换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个疗程,入院第7天复查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病灶好转(图8-1B)。
入院第9天患儿体温正常,咳嗽减轻,有痰,能咳出。查体: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可闻及痰鸣音,较前减少,心腹未见明显异常。患儿肺炎好转,病愈出院。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