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2岁。因“咳嗽伴发热3天,气促、呼吸困难1天”入院。患儿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初为单声咳,约1~2声/次,3~4次/d,无咳痰、喘息、气促、发绀等伴随症状,未予特殊处理。患儿于夜间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3℃,家长自行予雾化、抗菌药物口服(具体药物不详),患儿仍有低热,热峰38℃,伴咳嗽,无明显咳痰,家长继续予以口服抗菌药物治疗2天。入院当日清晨出现咳嗽加重,呈连声咳,伴喘息、气促,呼吸稍费力,遂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头孢曲松联合红霉素静脉滴注1天,当地医院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IgM阳性、胸部CT示:左肺不张或实变(?),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急转本院。病程中患儿无皮疹、抽搐、呕吐,无胸闷、胸痛,饮食差,睡眠可,精神差,两便正常。家长诉1周前患儿有疑似异物呛入史。患儿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否认过敏史,否认既往外伤、手术及输血史。患儿系G3P3,足月剖宫产,母孕期体健,出生后母乳喂养至1岁,疫苗按计划接种,生长发育正常。
体温36.7℃,脉搏171次/min,呼吸56次/min,血压96/57mmHg,未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88%,体重13.5kg。神志清,精神萎靡,全身皮肤未见明显皮疹及出血点,口唇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左上臂卡介苗瘢痕(+),鼻翼扇动,咽充血,扁桃体未见肿大,呼吸急促,三凹征(+),左侧呼吸运动减弱,胸部叩诊呈浊音,左肺呼吸音减低,右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活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四肢末端稍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s。
(1)动脉血气分析:pH 7.38,PO 2 54mmHg,PCO 2 28mmHg,SO 2 90.2%、Glu 8.5mmol/L,O 2 Hb 87.9%,HCO 3 - 16.6mmol/L、BE -7.1mmol/L。
(2)急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79×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70%,淋巴细胞百分比9.2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9.57×10 9 /L,淋巴细胞绝对值0.99×10 9 /L,血红蛋白132g/L,血小板计数286×10 9 /L。
(3)超敏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36.28mg/L。
(4)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0.45ng/ml。
(5)血电解质:血清钙 2.52mmol/L,血清磷 1.21mmol/L,血清镁 0.87mmol/L,钠 135.1mmol/L,钾4.35mmol/L,氯 102.9mmol/L,碳酸氢根 15.3mmol/L。
(6)凝血功能:D-二聚体0.87µg/m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4.0秒,国际标准化比率1.1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4.4秒,纤维蛋白原3.49g/L,凝血酶原活动度86%,凝血酶时间14.5秒,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2.70µg/ml。
(7)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308µ/L。
(8)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十一项、尿常规、粪便常规及隐血均未见异常。
(9)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嗜肺军团菌抗体IgM、Q热立克次体抗体IgM、肺炎衣原体抗体IgM、腺病毒抗体IgM、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甲型流感病毒抗体IgM、乙型流感病毒抗体IgM、副流感病毒抗体IgM均阴性。
(10)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常规:红细胞计数20 000×10 5 /L,白细胞计数17 094×10 6 /L,单个核细胞百分比55.90%,多个核细胞百分比44.1%。
(1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普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培养2天无细菌生长。
(12)双份血培养:一份提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一份培养5天无细菌生长。
(1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普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复查):培养2天无细菌生长。
(14)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阴性。
(15)血培养(复查):培养5天无细菌生长。
(16)12导联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
(17)肝胆胰脾、腹盆腔、腹膜后超声检查:肝、胆、脾、腹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18)胸部CT平扫+气管CT三维重建:右肺上叶、左肺下叶炎症;左支气管开口阻塞伴左肺上叶不张、下叶节段性肺不张。
(19)纤维支气管镜:①支气管黏膜炎症:②左上支气管痰栓形成。
(20)胸部CT平扫(复查):两肺炎症,较前片明显好转。
入院诊治过程:患儿入院时未吸氧下SPO 2 88%,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呼吸急促,三凹征(+),左侧呼吸运动减弱,胸部叩诊呈浊音,左肺呼吸音减低,右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结合胸部CT、动脉血气分析及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诊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左肺不张、I型呼吸衰竭,立即予以生命体征监测、吸氧(0.5L/min)、呼吸道隔离,并完善相关检查,因外院CT示左肺完全不张,且患儿家属不能否认异物吸入史,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入院当天夜间紧急床边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中未见外源性异物,但见左主支气管开口痰栓完全堵塞,考虑左肺不张系支气管塑型导致,予生理盐水和乙酰半胱氨酸反复灌洗。因患儿病情进展迅速,CRP增高,不能排除混合细菌感染可能,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入院后第1天至入院后第5天)联合阿奇霉素(入院后第2天至入院后第6天)抗感染,辅以体位引流、加强翻身拍背、肺部理疗、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等处理促进肺复张,次日呼吸急促、费力稍缓解,未吸氧状态下监测SPO 2 100%,复查胸部CT左肺较前明显复张,但仍有左肺上叶不张、下叶节段性肺不张(入院后第2天,图7-1A~C)。入院后第6天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术中见左上、舌段支气管痰栓堵塞(图7-2A),反复灌洗吸引后痰栓脱落(图7-2B~C)。入院后第7天复查CT较前明显好转(图7-3A~B),阿奇霉素疗程结束,入院后第9天,患儿体温正常1周出院,予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左肺不张、塑型性支气管炎、I型呼吸衰竭。
图7-1 肺CT(第2天)
A.右肺上叶斑片状阴影,左肺上叶片状致密影,内未见支气管充气征,提示肺不张可能;B.左肺下叶及舌叶片状致密影;C.气管三维重建示:左主支气管开口阻塞,主气管及右主支气管管腔通畅。
图7-2 支气管镜检查(第6天)
A.上叶及舌段开口痰栓堵塞;B.经过灌洗及吸引后痰栓脱落;C.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见大量痰栓。
图7-3 肺CT(第7天)
A.左上叶斑片状阴影,内见支气管充气征,较图7-1A明显好转;B.左下叶及舌叶片状致密影,较图7-1B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