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艾滋病在高校学生中的患病率不断攀升,甚至有大学城内曾发生百余名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事件。调查发现,这些感染大部分是由于性接触传播造成的,而且其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相信大多数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艾滋病会在高校中传播?为什么性接触会造成艾滋病传播?性接触传播会造成哪些疾病?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问题。
性病全称为性传播疾病,是指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
我国《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的性病包括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同时还包括其他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后两类目前已经较为少见,艾滋病的发病率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性接触传播指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通过性接触方式,在不同个体之间传播。性接触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阴道性交、肛门性交、口腔性交和其他类型的性行为。
为性病传播的主要方式,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性行为。
输血或者伤口破损接触时可能发生,如艾滋病、淋病。
人与人之间的非性关系的接触传播,主要是通过一些公共用品传播,相对较为少见。
孕妇可以通过胎盘、羊膜腔或者产道导致胎儿感染病原体,如淋病、梅毒等均可通过此方式传播。
医务人员感染,以及因为医疗操作导致病原体感染均属于医源性传播。
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由HIV病毒感染引起,此种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缺乏,会导致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病原体,甚至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8~9年,其间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由于性接触传播属于该疾病的传播方式,青壮年等性活跃人群属于该疾病的高发人群。
由淋病奈瑟球菌引起,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急性淋病早期主要表现,男性为尿道炎,排尿时有灼痛,伴尿频,尿道口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以及附睾炎等症状;女性则主要表现为宫颈炎,部分患者会出现阴道瘙痒和有黏液脓性分泌物的现象,以及尿道炎伴有排尿困难、尿急或尿频等症状。
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早期梅毒感染的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管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继续发展则会表现为全身症状,包括皮肤黏膜损害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先天性的梅毒会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死产等,对于新生儿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般不会。性病的传播是有一定条件的,病原体在自然环境中并不容易生存,高温干燥的环境,紫外线照射或者常规的消毒剂都可以将病原体迅速杀死。目前并未有通过游泳池水传播性病的病例出现,但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未经合理消毒的游泳池水有可能会造成其他传染病的传播,主要是一些介水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等。
一般不会。病原体本身不易在自然环境中存活,而且传播也需要特定的条件(足够数量的病原体进入人体,而人体的免疫力又确实难以抵挡),会得病的概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过马桶圈上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是比较多的,所以一定要强调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不是的。性病虽然是以性传播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但不良的卫生习惯,与他人共用毛巾、剃须刀等用品或者血源性传播,也会导致性病的发生。一旦生病,患者不应该讳疾忌医,大家也不应该对性病患者存有偏见。
不是的。喜欢同性只是一种“取向”,而不是得病的原因,在资料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描述是“男男性行为”,主要是指肛交的性行为方式,因为直肠的生理结构决定了无保护的肛交会比阴道性交更易发生黏膜出血,血液接触使病毒侵入、造成疾病。
一般经过正规治疗,痊愈以后不会影响结婚生育。目前除艾滋病外,一般的性病早期治疗均有比较好的效果,并不会对患者以后的健康造成大的影响,但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如果患病以后并未就医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例如女性患梅毒或者男性患淋病性尿道炎,则有可能影响受孕。
预防性传播疾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如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或者有多个性伴侣等。
2.正确使用安全套,研究显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阻断绝大部分性病的传播。
3.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性病除了性接触,也会通过日常的接触传播,而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会阻断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
4.定期检查身体,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另外,许多人在怀疑自己得了性病以后由于羞于启齿,而不去医院就诊,这是不对的。再次强调大部分性病在早期经过合理治疗以后基本可以痊愈,拖拖拉拉,延迟就医,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一定要去当地的疾控中心或者医院检测,虽然艾滋病目前还不能治愈,但暴露后尽早上报并采取措施对于预防艾滋病有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对于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的政策,药物治疗能够明显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的隐私信息也做了很好的保护。
(劳雅琴 黄 丽 马庆华)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9号[EB/ OL].[2012-11-23].http:// 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344553.htm.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为何“钟情”性传播[EB/OL].[2017-05-22].http:// ncaids.chinacdc.cn/jb/fzdt/mtbd/201705/t20170524_143 365.htm.
[3]WHO.2016—2021年全球卫生部门性传播感染战略草案[2016-06].https:// 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46296/WHO~RHR~16.09~chi.pdf?sequenc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