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16岁):医生,我从去年起开始出现痛经,基本每个月都会痛,痛的时候会吃一些止痛药。因为会痛经,所以经期不吃生冷、辛辣的东西,会多喝一些红糖水,也不太运动,但都用处不大。请问医生,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或者摆脱痛经吗?
医生:根据描述,你可能是原发性痛经,大部分与子宫的发育有关,另外平常受凉、熬夜、劳累也会导致痛经的发生。建议你先做个B超检查,看子宫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再考虑具体的治疗方案。
其实痛经在女性群体中属于比较常见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痛经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同时会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者会影响正常生活,属于妇科较为常见的疾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为原发性痛经;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导致的为继发性痛经。
止痛药指可部分或完全缓解疼痛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中枢性止痛药两类。常见的止痛药有阿司匹林、去痛片、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罗非昔布等。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造成更大伤害,所以应该及时止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疾病,属于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目前普遍认为的致病机制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青春期前不发病,绝经后异位病灶可逐渐萎缩退化,主要症状为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
目前原发性痛经产生的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子宫因素 主要是子宫颈狭窄、子宫过度屈曲等机械性因素使经血流出不畅,潴留在宫腔,刺激子宫收缩而引起痛经。
2.内分泌因素 主要是前列腺素、血管升压素、催产素等激素作用于子宫的血管及子宫平滑肌细胞导致痛经。
3.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压力较大时,会容易对疼痛更加敏感,更易发生痛经。
4.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等疾病也会导致痛经的发生。
痛经属于较为常见的经期疾病,而且在青少年女性中更为常见,有部分女性(主要是指子宫发育不良或者过度扭曲者)在生育后可以缓解。如果痛经并不严重,不影响正常生活,可不必治疗。如果痛经的疼痛时间长达3天,影响生活,可以考虑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是缓解精神压力、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疼痛较为严重时可以考虑口服避孕药或者止痛药缓解。
月经期前后,部分女性会出现手指关节和膝关节疼痛。一般认为是由于月经前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最终引起膝关节内脂肪垫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由于月经期间的皮肤供血和皮脂分泌增多,皮肤容易变得油腻,毛孔粗大,也会更加敏感,应尽量在月经期间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
经期前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刺激牙龈组织内的特殊受体,造成牙髓和牙周膜血管扩张、淤血肿大,进而压迫到其中的痛觉神经末梢而诱发牙痛。
经期女性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紧张、过度敏感,甚至暴躁易怒等症状,也伴随出现头晕头痛、容易疲劳等症状,一般认为这属于经前期综合征。
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以吃止痛药。因为原发性痛经可能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有关。所以可以考虑布洛芬、酮洛芬等较为常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抑制前列腺素产生,从而缓解痛经,而且不同于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是不会成瘾的,但一定要规范用药,防止药物过量带来较大的副作用。
不一定,主要看引起痛经的原因。如果是原发性痛经,没有特别的器质性病变,一般不会导致不孕,但精神压力大或者内分泌改变等因素确实会导致受孕的概率下降,所以痛经的问题还是需要重视;如果是继发性因素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确实会导致不孕发生概率上升,需要对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
确实有一部分女性在生完孩子以后痛经缓解了,主要是部分物理性因素,例如子宫颈过窄或者子宫过度扭曲导致经血流出不畅者可以缓解,但如果为了治疗痛经而怀孕确实没有必要。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一般在生育后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主要是热水能舒张血管,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减缓疼痛,效果类似热敷。红糖水本身主要成分是糖,并不会有补血的效果,但可以提供一定的能量。由于考虑到经期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一杯暖暖的红糖水其实也可以作为安抚情绪的神器。
如果出现痛经,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可以不必过分忧虑。如果确实难以忍受,可以考虑先咨询医生,进行相关检查,例如双合诊、宫腔镜以及激素水平检查,查看是否属于器质性疾病或者继发性疾病,如果确有问题,应及时进行治疗。
如果未发现异常,可以考虑属于原发性痛经,那么减缓精神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热敷,会更有效。同时也可以考虑咨询医生,采用中药或者针灸等方式进行调节。
疼痛难忍时,可以考虑服用布洛芬、酮洛芬等解热镇痛类药物,但一定要注意在经期前1~2天服用,因为此类药物主要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一旦前列腺素生成以后再服用药物就很难起效了。此外要规范用药,防止过量服药对机体造成伤害。
(劳雅琴 黄 丽 马庆华)
[1]王艳英,马堃.2000例痛经患者问卷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0):3920-3924.
[2]杨继红,陈英,胡佳贞.中学女生外周血前列腺素与原发性痛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8):1042-1043.
[3]金莹,郭红燕.痛经的经验性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2015,31(9):642-644.
[4]聂文佳,徐帅师,张咏梅.原发性痛经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4):68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