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什么是排卵期

小案例

小李已经是第3次走进妇产科门诊做人工流产手术,她抱怨自己明明都已经避开排卵期,为什么还是“中招”?全科医师问她:你怎么知道自己的排卵期呢?小李回答:我是网上看来的,月经周期的中间那个星期是排卵期,月经的“前七后三”是安全期,难道不是吗?

全科医师:每个人的月经周期长短不同,用安全期避孕这种方法是不安全的,那么排卵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课堂

一、什么是排卵期

女性青春期后,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卵巢增大,卵巢的形态和功能逐渐成熟并发生周期性变化。成熟的卵巢每月都会发育一批(3~11个)卵泡,经过募集、选择、竞争,在体内激素调节的作用下,其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以达到完全成熟;从优势卵泡快速发育成熟到卵细胞的排出,这个过程称作排卵。

一个正常的月经周期(28天)中,基本是月经的第7天开始显现优势卵泡,到第14天时成熟卵泡(直径在2.0厘米左右)在激素的作用下迅速破裂将卵子排出,而排出后24小时内未受精的衰老的卵细胞会被免疫细胞吞噬清除。卵子排出的14天后就是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所以如果要推算排卵期,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下一个月经周期的开始日,再往回数14天就是排卵日,而结合卵子和精子的存活能力,围绕着排卵日容易受孕的这段时期(排卵前后7天左右)就是我们俗称的排卵期。

二、排卵期和月经来潮有什么关系

初中生理课让我们知道月经来潮是女性走向性成熟的标志,那么是先有月经来潮还是先有排卵呢?现代医学已经解释了月经来潮的最直接原因是体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上的各种激素相互促进、相互抑制的作用结果。

在青春期阶段,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反馈机制尚不成熟,不能诱发正常排卵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故月经周期常不规律,甚至导致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发生。排卵发生在月经来潮之前,比如:一个10岁的留守女孩还没有过初潮,却因不幸被长期性侵直到12岁时怀孕5个多月才被发现。由此可见月经来潮之前就已经有排卵。

所以它们的关系是:通过体内性腺轴上的激素正负反馈机制可以有月经来潮,但不一定有排卵;但有月经来潮说明可能已经有排卵发生,而且排卵后卵泡壁的剩余组织形成的黄体会继续分泌一定量的雌孕激素维持有利于受孕的子宫内环境,但如果卵子没有受精,黄体功能仅限于14天。黄体衰退后,子宫内膜得不到足量的雌孕激素支持就会剥脱出血。子宫内膜这种在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周而复始的修复、剥脱就形成了月经周期。

三、排卵期为什么不固定

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生理活动还受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调节,所以情绪波动、饮食变化、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等都会影响到卵巢排卵功能和月经周期。如果这些情况刚好发生在优势卵泡成熟过程中,受波动的激素影响,卵泡也会提早或推迟排卵,虽然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时间依旧是14天,但月经周期已经不规律,不能算到下次月经来潮时间。另外,还需要先排除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病理状态,这时候会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排卵后的时间也相应会缩短(<11天)。这种情况也没办法正确估算排卵期。

知识拓展

排卵期出血是怎么回事

有很大一部分女性成年后的30年的月经周期中,遭遇过排卵期出血的困惑。关于排卵期出血,我们的判断不能太主观,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阴道内异常出血情况,还需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后作出诊断。

这个过程需要通过了解出血的诱因是否与同房有关,出血的时间是否就在两次月经之间的中期,以及出血量多少、血色如何等来判断。如果月经规律,连续3个月在月经中期无外界诱因情况下,出现少量暗褐色到鲜红色出血,可以考虑为排卵期出血。但是需要先去妇科做宫颈检查排除宫颈癌、宫颈炎症和B超检查排除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原因造成的异常出血,必要时还需要动态监测性激素。

观察月经周期不同时段的性激素动态变化发现,排卵期出血的大多数情况是由于雌激素在排卵发生前上升缓慢,并长时间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影响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反馈,不能诱发正常排卵,从而影响后续雌、孕激素的进一步分泌,导致子宫内膜激素受体少或者不敏感的部分区域不能同步生长增厚,提前脱落出血。因为面积不大加上子宫内膜有自限性的修复特点,所以这时基本出血不多,三四天会自行好转。

但也有些排卵期出血会进一步加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排卵后周期的白带颜色偏深,一直持续到下一个月经周期。而长期渗血又容易滋生细菌感染,加重炎症反应。所以如果有排卵期出血还是需要引起重视,可以在月经前半周期适当补充小剂量天然雌激素调整,如果在没有生育要求时也可以采用短效避孕药调整周期达到局部止血和避孕双重效果,当然所有这些治疗措施均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记不要讳疾忌医。

误区解读

一、安全期避孕是安全的

错误。这个排卵期的估算只能用在月经周期非常准确的28天这种理想状态下。我们实际生活中,个体之间月经周期的差异很大,所以排卵期也会因人而异,需要根据自身其他表现综合去判断。

比如一个月经周期规律却只有24天的人,她的排卵时间也会提前,那么如果这个人月经期需要7天,月经干净的第3天不就已经是排卵日了吗?前面小故事里所谓的“月经前七后三”的月经干净后的3天就变成不安全时间了。相反,月经周期如果超过28天,排卵的时间也会相应后延。这时也会听到有人说:我感觉要来月经前是安全的,结果还是意外怀孕了。这其实就是排卵期延后的原因。

所以,用安全期的方法避孕是很不安全的方法,我们千万不要被未经证实的网络知识给误导了。

二、借助促排卵药物能一次完成二胎梦

错误。其实在产科,有一种说法是双胞胎是产科危症之首,这是因为双胎发生流产、畸形、早产的概率都比怀一个孩子的概率高。而且在整个孕期,妈妈和宝宝也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早产、双胎输血综合征、产伤性脑瘫等),另外双胎结构上有畸形被漏诊的风险也比较高。因此大家还是不要试图通过服用促排卵药物的方法来达到怀双胞胎的目的。

当然如果你是真被诊断为因不排卵引起的不孕不育,而且你已经做好了监测排卵这些准备,医生会权衡利弊给你开处方,用口服或者注射的各种促排卵药物,在严密的医学监测下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和干预。如果你没有这些问题,仅仅是一些人为的渴求想法,则需要谨慎考虑使用了促排卵药物的副作用是否是你能承担的结果,比如出现月经不调、闭经、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严重的甚至出现远期的卵巢功能早衰和卵巢肿瘤的风险。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对怀孕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顺其自然就好。

小贴士

了解排卵期的这些规律并不只是为了避孕,这是不安全的。而是可以通过对排卵期的了解,识别一些妇科内分泌疾病的早期信号,比如排卵期出血,就是警示我们近期可能有造成内分泌紊乱的生活事件发生,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作息,为保持身体健康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由于内分泌系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精神压力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出现激素分泌紊乱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只靠概率推算去掌握身体这个精密的自我调节系统,一旦推算错误将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就得不偿失了。

(李 霞)

参考文献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Tbcp4edbs4b5W0iiuxF7thbbmlQGosvbuZn5w+ek0ioyZxheHODV8SpqOy//QCI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