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吃进体内的食物需要经过牙齿的充分咀嚼才能促进消化和吸收。如果发生牙齿疼痛,就会影响咀嚼功能,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并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和预期寿命。牙痛不是病,但当它真正来袭时,会让人痛苦不堪。要认真保护我们的牙齿,才能享受健康生活。
牙痛主要由牙齿本身及牙周组织的疾病引起,口腔颌面部的多种疾病可导致牙痛。牙痛可以表现为单颗牙或邻近多颗牙的疼痛,有时还可能波及头部、面部或颈部。全身其他部位的其他疾病,如流感、神经衰弱、心脏病等,有时也会表现为牙痛,但很少见。
牙痛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牙痛是由龋齿(及蛀牙)、牙龈炎、牙周炎或牙齿折裂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疼痛。
牙本质龋发展到中层或深层时,外界刺激包括物理、温度、化学和龋坏牙本质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可经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传导到牙髓组织,导致牙髓组织出现不同的反应,俗称虫牙。它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一种疾病。按严重程度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但是浅龋和中龋一般不会出现疼痛,不易被发现。
深龋——指发生在牙本质中层或深层的龋。多见于中老年人和儿童;其次可见于颌面部及颈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有些舍格伦综合征及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由于唾液缺乏或不注意口腔卫生的人群也可见。
受刺激的牙髓如龋损下方的牙髓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组织水肿渗出,使髓腔压力增加。这是较为严重的牙髓炎症,牙髓组织以血管充血扩张自然发展到最终全部牙髓坏死,几乎没有恢复正常的可能。常见于龋病好发人群。此外,有些牙周病患者由于口腔卫生环境差也会发生。
多数是由于牙髓炎或牙髓坏死向根尖周扩散而引发,少数由外伤或咬合创伤引起。是由于牙髓病变致使牙髓组织大部分或全部坏死,根管内细菌感染物质通过根尖孔作用于根尖周围组织,局部产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龋病好发人群。此外,有些牙周病患者由于口腔卫生环境差也会发生。
第三磨牙因萌出位置不足(阻生)、可导致部分牙龈覆盖在牙冠上形成盲袋,食物及细菌极易嵌塞进盲袋内,当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细菌毒力增强时可引起冠周炎急性发作。第三磨牙(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的软组织发炎。常见于下颌智齿冠周炎。主要发生在18~30岁智齿萌出期的青年人和伴有萌出不全阻生智齿的患者。
见于拔牙术后的感染,拔牙术中的创伤,还有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等。拔牙术后常见的术后感染,多见于下后牙。主要发生在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拔牙前口腔内有感染灶的患者(如冠周炎、根尖脓肿、牙周脓肿)。
牙痛根据病因与部位不一,表现有所不同。
可见很深的龋洞,外观略有色泽改变,若龋坏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塞入洞,压迫使牙髓内部压力增加,引起疼痛。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产生的疼痛较中龋更加剧烈,但无自发痛。
自发性阵发性放射疼痛,往往是夜间痛,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疼痛不能自行定位。
主要为患牙咬合痛。初期患牙感到不适、发木、浮出、发胀,于是出现咬紧牙反而稍感舒服的症状;严重时出现自发性、持续性的钝痛,咬合不仅不能缓解疼痛反而导致疼痛加剧,不愿咀嚼,影响进食。疼痛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能够定位患牙。
初期患者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仅自觉患侧磨牙后区胀痛不适,当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增加。后期疼痛局部可呈自发性跳痛或放射至耳颞部痛。当感染侵及咀嚼肌时,可引起咀嚼肌反射性肌痉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甚至出现“牙关紧闭”。由于口腔不洁,出现口臭、舌苔变厚、患牙牙龈处有咸味分泌物溢出。有的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及便秘等全身症状。
拔牙2~3天后出现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拔牙窝内可空或有腐败变性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蘸取内容物嗅之有恶臭。
去净龋坏组织后预备洞型,上安抚药物促进牙髓的防御性反应,保护牙髓,安抚数周后,垫底永久性充填。
局部麻醉下开髓引流减压,摘除牙髓或放置牙髓失活剂,调合磨改,消炎止痛,拟行根管治疗。
局部麻醉下开髓引流,穿通根尖孔使根尖渗出物通过根管引流,缓解根尖部的压力,调合磨改,消炎止痛,拟行根管治疗。
治疗以局部处理为重点,常用生理盐水、1%~3%过氧化氢溶液、0.1%氯己定溶液等反复冲洗龈袋,以清除龈袋内食物碎屑、坏死组织、脓液等。对于牙位不正、萌出位置不足、无对合或对合牙位不正无咬合关系等,均应尽早拔除。根据局部炎症及全身症状反应程度,选择抗菌药物(如头孢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合并抗厌氧菌药物)及全身支持疗法。
局部麻醉下,彻底清除牙槽窝内的坏死组织直至骨壁清洁,1~2周可自然愈合。
牙痛起来要人命,牙痛当务之急是快速止痛,需要根据原因判断,常见包括龋齿、牙周炎、牙龈炎、急性牙髓炎、智齿冠周炎等,一般可以遵医嘱服用药物缓解不适。
深龋:选择服用布洛芬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快速缓解疼痛。
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可以选择消炎药+止痛药的组合快速缓解疼痛,如甲硝唑+布洛芬等。
智齿冠周炎、干槽症: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泡腾片、布洛芬片、甲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抗炎止痛治疗。还可以选择适当冰敷帮助缓解。
此外,还可以采用中医小妙招来缓解疼痛: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主证: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得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穴位:风池、外关。
主证:牙痛剧烈,牙龈红肿或出脓血,得冷痛减,咀嚼困难;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
穴位:二间、内庭。
主证:牙痛隐隐,时作时止,日轻夜重,牙龈暗红萎缩,牙根松动,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嫩红少苔,脉细数。
穴位:太溪、照海、悬钟。
牙疼选择劳宫穴最为长效,合谷只有临时疗效。按压、掐,都可以有效。
缓解牙痛需要按摩的主穴是合谷穴和颊车穴。合谷穴位于虎口处,用一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用拇指指尖进行按摩,由轻渐重按压1~2分钟,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活络镇痛的作用。颊车穴位于颌骨边角向鼻子斜方向约1厘米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就是颊车穴。用双手拇指放于同侧面部颊车穴,由轻渐重按压1~2分钟,可以起到解痉止痛、活血消肿的作用。如果是实火牙疼可以配以内庭穴,此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虚火牙疼配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采用以上方法,每天坚持按摩3~4次,牙疼症状就可得到缓解。
材料:生地50克,鸭蛋2个,冰糖适量。
用法:将生地用清水浸泡,再把2个鸭蛋与生地一同放进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蛋熟。取出鸭蛋剥去壳,然后再放入生地汤内续煮片刻。服用时加冰糖调味,吃蛋饮汤即可。
适用于风火牙痛、阴虚手心足心发热等患者。
材料:绿豆100克,干荔枝7颗。
用法:将绿豆洗净,沥干水分;荔枝剥去外壳,将二者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同煮。待绿豆煮熟后,将荔枝、绿豆连同汤汁一起食用。
具有清热祛火、消肿、解毒功效,适用于风火牙痛者。
材料:莲心6克,冰糖适量。
用法:莲心洗净;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加入莲心,先用武火煮沸,加入冰糖,续煮至冰糖完全融化。待稍微冷却后,频频饮事最用即可。
具有清心、安抚烦躁、祛火气功效,适用于轻度失眠、牙痛者。
材料:丝瓜500克,生姜100克。
用法:选鲜嫩的丝瓜洗净,可以不用去皮,切段;生姜洗净后切成片,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2~3小时。每日喝汤,每天2次。
具有清热、消肿,止痛功效,适用于治疗牙龈肿痛、口干、鼻出血者。
①咬粒花椒治牙痛:取花椒1粒,放在牙痛患处,用牙咬住,待牙痛缓解后吐掉,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
②露蜂房很快缓解牙痛:取露蜂房1块,加入酒精或高度白酒用火烧,待火灭后趁热取一小块放在牙痛处,用牙咬住即可,疼痛就能缓解。
③生姜可缓解牙痛:取生姜一小片,在牙痛时咬在痛处,待缓解后吐掉,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
④大蒜止牙痛:取大蒜1头捣烂如泥,温热调敷于牙疼痛处,即可缓解由于各种牙病引起的牙痛。待疼痛缓解后吐掉,必要时可以连续使用。
⑤花椒白酒:取花椒10克,白酒50毫升,将花椒加入适量的水中,煮约5分钟,加入50毫升白酒,待水温完全凉后,将花椒滤掉,再把白酒花椒水倒入洁净玻璃瓶中备用。牙痛时,用洁净棉签蘸此水后放到牙痛的部位,紧紧咬住,很快就能止痛。对于酒精过敏的人应慎用白酒泡花椒,或者不加白酒只加开水。具有局部麻醉、止痛的作用,能缓解龋齿痛。
1)自行预防的处理方法:在酸痛牙齿处咀嚼干茶叶、生姜、大蒜、白酒加盐,每日2次,每次3~5分钟,其可以封闭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可以缓解外界刺激传入牙髓组织,起到缓解酸痛不适的感觉。
2)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口腔卫生,尽量做到一日三餐后用盐水漱口刷牙,这个很重要。如果无法做到三餐后刷牙,至少做到早晚有效刷牙,正确的刷牙方法(巴氏刷牙法),坚持饭后3分钟以内刷牙,每次刷牙坚持三分钟以上;刷牙时可选用含氟牙膏,6岁以下儿童使用时每次约豌豆大小(0.5克),但在氟病流行的地区,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含氟牙膏。睡前不吃零食,少吃过冷、过甜、过热、过酸的食物。
3)刷牙前可使用牙线及牙间清洁器清洁牙缝的食物残渣和牙齿。
牙线清洁
4)正确的刷牙方式(巴氏刷牙法)
①手持刷柄,刷毛指向根尖方向,上颌向上,下颌向下,刷毛与牙体长轴呈45度角。通常对患者比较容易的是刷毛先与牙体长轴平行,然后稍作旋转,与龈缘呈45度角。不要使牙刷毛弯曲的情况下,轻度加压使刷毛端进入龈沟。②以短距离(2~3mm)水平颤动牙刷,不要使牙刷毛离开龈沟,至少颤动10次,颤动后沿牙体表面刷向牙齿咬合面,再重新放置牙刷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注意要重叠放置。③在上下颌牙弓唇舌面的每个部位重复全面拂刷,牙刷舌腭侧前牙面位置将牙刷放在前牙,使刷毛垂直并指向和进入龈沟。④咬合面正常前后颤动即可。
巴氏刷牙法
5)拔牙术后可服用头孢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合并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
积极查找引发牙痛的其他疾病。
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化学药物等治疗。建议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全口洁治。
含氟涂料、含氟凝胶、含氟泡沫。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
适用于3~13岁不同阶段的牙面有患龋倾向的深窝沟。
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牙釉质或牙本质,利用酸蚀技术和树脂材料进行充填。
(陶金、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