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氣

平按,此篇,見《靈樞》卷六第三十《決氣》篇,又見《甲乙經》卷一第十二。

黃帝曰,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爲一氣耳,今乃辨爲六名,余不知其所以,願聞何謂精。

岐伯曰,兩神相薄,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

案,楊注云,但精及津液與氣異名同類,故皆稱氣耳。雄雌二靈之別,故曰兩神。陰陽二神相得,故謂之薄。和爲一質,故曰成形。此先於身生,謂之精也。高按,薄,迫也,相交接也。他本或作搏或作摶,摶則與合字義重複。

何謂氣。岐伯曰,

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熏肉,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

案,楊注云,下焦如瀆,謂之津液。中焦如漚,謂之爲營血。上焦如霧,爲衞,稱氣。又云,上焦開發,宣揚五穀之味,薰於膚肉,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萬物,故謂之氣,卽衞氣也。

何謂津。岐伯曰,

腠理發洩,汗出腠理,是謂津。

案,此舉汗出之例,類如汗之可出入上下,流動可見成形者,謂之津,若唾液小溲者亦然。

何謂液。岐伯曰,

穀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光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

案,穀氣滿,滿,足也。淖,泥也,濡也。骨屬者,骨關節係也。光者,廣也,充也。是穀氣足而爲液,潤澤骨關節係使得屈伸靈動,充澤於腦爲髓,又可潤澤皮膚。較之津之洩者,液乃充潤不可洩也。楊注云,淖,□卓反,濡潤也。通而言之,小便汗等皆稱津液。今別骨節中汁爲液,故餘名津也。五穀之精膏,注於諸骨節中,其汁淖澤,因屈伸之動,流汁上補於腦,下補諸髓,旁益皮膚,令其潤澤,稱之爲液。

何謂血。岐伯曰,

中焦受血於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案,此言血之有形者。受血於汁,卽授血以汁也。又,本書卷第十二之《營衞氣》篇云,中焦亦並胃口,出上焦之後,此所謂受氣者,泌糟粕,承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爲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

何謂脈。岐伯曰,

壅遏營氣,令毋所避,是謂脈。

案,令毋所避者,使無處不到也。避者,違也,離也,背也,退也,迴也。作不令避散,則或失之。

黃帝曰,六氣者,有餘不足,氣之多少,腦髓之虛實,血脈之清濁,何以知之。

岐伯曰,精脫者耳聾。 案,舉腎精而言。

氣脫者目不明。 案,血氣也,脾不升清則目不明,後人枉補肝腎。

津脫則腠理開,汗大洩。 案,則,猶乃也(《釋詞》)。此條文法不同上下。

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胻痠,耳數鳴。

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 案,色白者,血脫失華也。

此其候也。 案,五脫如上證者。

黃帝曰,六氣者,貴賤何如。

岐伯曰,六氣者,各有部主也,其貴賤善惡可爲常主然,五穀與爲大海。

案,部,統也,屬也。然,通焉,可爲常主焉,爲,治也,責之也。其貴賤善惡可爲常主焉者,謂六氣主次,患病與否,可責之其常主也,如肺主氣,心主血,腎主精者也。與爲,與,爲(去聲)也。五穀與爲大海者,五穀爲之爲大海,卽皆受五穀之涵養也。 7ICMEkCG3ZXYpJUEJv0DyESJm7eaUB0MMQeViYVAe1lFv2JqaZXtddHP4pjjg/t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