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十第六十五《五音五味》篇。自衝脈任脈至故鬚不生,見《甲乙經》卷二第二,惟編次前後稍異。自黃赤者至末,見《甲乙經》卷一第十六。
黃帝曰,婦人之毋鬚者,毋血氣乎。岐伯曰,
任脈衝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脊裏,爲經絡海。
案,楊注云,此經任脈起於胞中,紀絡於脣口。皇甫謐錄《素問》經,任脈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呂廣所注《八十一難》本言任脈與皇甫謐所錄文同。檢《素問》無此文(今整理本編者按今行本《素問·骨空論》有此文),唯《八十一難》有前所說。又呂廣所注《八十一難》本云,任脈起於胞門子戶,俠齊上行至胷中。《九卷》又云,會厭之脈,上經任脈。但中極之下即是胞中,亦是胞門子戶,是則任脈起處同也。《八十一難》一至胷中,一至咽喉。此經所言別絡脣口。又云,會厭之脈,上經任脈。是循胷至咽,言其行處,未爲終處,至脈絡脣口,滿四尺五寸,方爲極也。又《八十一難》任脈亦□□。又《明堂》言目下巨窌承泣左右四穴,有陽喬脈任脈之會,則知任脈亦有分歧上行者也。又任衝二脈上行雖別,行處終始其經是同也。舊來爲圖,任脈唯爲一道,衝脈分脈兩箱,此亦不可依也。此脈上行,爲經絡海,任維諸脈,故曰任脈。胞下爲膀胱,膀胱包尿,是以稱胞,即尿脬也。胞門與子戶相近,任衝二脈起於中也。脊裏,謂不行皮肉中也。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絡脈皮部諸絡,皆以任衝二脈血氣爲大,故爲海。高按,有循脊裏爲經絡海者,有浮而外應其皮部者,就其血氣,有生理病理之別。楊注亦博引也如此。
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脣口。
案,今見日鈔本,句末口下有一之字。
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澹滲皮膚,生豪毛。
今婦人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故也,任衝之脈,不營其口脣,故鬚不生焉。
案,鬚髮者,血之餘也。鬚,鈔本寫若鬒。
黃帝曰,士人有其傷於陰,陰氣絕而不起,陰不用,然其鬚不去,其故何也。宮者之所獨去,何也。願聞其故也。
岐伯曰,宮者去其宗筋,傷其衝脈,血寫不復,肉膚內結,口脣不營,故鬚不生。
案,宮,今見日鈔本寫如䆠,下同,䆠卽宦。宮者之所獨去,鈔本無所字。又,日鈔本,故鬚不生,生下有一之字。
黃帝曰,其病天宮者,未嘗被傷,不脫於血,然其鬚不生,其故何也。岐伯曰,此故天之所不足也,其任衝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口脣不營,故鬚不生。 案,無血,今見日鈔本寫作毋血。
黃帝曰,善哉乎,聖人之通萬物也。若日月之光影,音聲之鼓響,聞其音而知其形,其非夫子,孰能明萬物之精。
是故聖人視其眞色。黃赤者多熱氣,青白者少熱氣,黑色者多血少氣。
案,楊注云,表內不誤,故曰眞色。黃赤,太陽陽明之色,故多熱也。青白,少陽陽明之色,故少熱也。黑爲陰色,故多血少氣也。
美眉者,太陽多血。通鬒極髪者,少陽多血。美鬚者,陽明多血。此其時然也。 案,楊注,通鬒,頰上毛也。高按,其時然也,時,序也,常也,法也,卽下文之天之常數也者。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多氣少血。陽明常多血氣。
厥陰常多氣少血。少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血氣,此天之常數也。
案,古人論經脈血氣多寡,是相對而言,與各經脈具體分行部位密切相關,不可泥於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