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按,此卷自卷首督脈帶脈諸目錄以下至本篇兩目之下中以上,原鈔殘脫,平於日本仁和寺宮御《殘卷》十三紙中檢出,證以《素問·骨空論》篇及本書《骨空》篇,《甲乙經·奇經八脈》篇,補在經文央字楊注督脈起於少腹之上,而脫處復完。惟篇中楊注缺蝕過多,無由補入,不無遺憾。謹依缺處計字空格以存真相。自經文央字以下,見《素問》卷十六第六十《骨空論》篇,又見《甲乙經》卷二第二幷本書《骨空》篇。
岐伯曰,督脈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
女子,入繋庭孔,其孔,溺孔之端。其絡循陰器,合(篡)【纂】閒,繞(篡)【纂】後,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顚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而止。
其男子,循莖下至(篡)【纂】,與女子等。
其少腹直上者,貫齊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脣,上繋兩目之下中央。
案,楊注,篡音督。高按,經文篡字乃是纂字之誤。篡者,逆奪之曰篡,字在竹部。纂,集也,纘也,繼也,字在糸部。裻,衣背中縫曰裻,裻之成必有所纂繼,故以纂言裻。又,督者,以中道察視之,人身督脈在一身之中,衣之中縫亦曰督縫(《說文解字》段注)。故裻督同。平按云,兩陰之閒有一道縫處,其狀如纂組。是也。楊注失之。又,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疑脫一合字,今試補之,巨陽之脈不與少陰合上股內後廉。
此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爲衝疝。其女子不字。癃痔,遺溺,嗌乾。
督脈生病,治督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