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經脈皮部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而生大病黃帝曰善,見《素問》卷十五第五十六《皮部論》篇。自夫經絡之見也至末,見《素問》卷十五第五十七《經絡論》篇。又自篇首至末,見《甲乙經》卷二第一下篇。

黃帝問岐伯曰,余聞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異。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病之終始,願聞其道。

岐伯曰,欲知皮部,以經脈爲紀,諸經皆然。

陽明之陽,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

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痹,多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

絡盛則入於經,陽主外,陰主內。

案,害蜚,蜚,《春秋》數言“有蜚”,《漢書·五行志》云,“劉向以爲有蜚有蜮不言來者,氣所生,所謂眚也。”又云,“劉歆以爲負蠜也,性不食穀,食穀爲災,介蟲之孽。劉向以爲蜚色青,近青眚也,非中國所有。”《論衡·自然篇》云,“且吉凶蜚色見於面,人不能爲,色自發也。天地猶人身,氣變猶蜚色。”古人以青眚青祥爲吉凶之徵,言其變化。蜚,又同飛。害者,妨也,患也。又,害,比也,勝也,在也。害蜚者,言在其變化可徵吉凶也。又,蜚,或乃 字之誤, ,北之古文(《康典》),北同背,害背者,在背也。下文有“心主之陰名曰害肩”,在肩也。或可爲一解。又,此節所謂各種色變卽病者,當是浮絡診法,下文省,不當以之爲蜚作注解。

少陽之陽,名曰樞特。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脈者,皆少陽之絡也。

絡盛則入經,故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出,滲於內也。諸經皆然矣。

案,樞,機也。特,大也,雄俊也,獨也,一也,又或作語辭。樞特,或作樞杼(《甲乙》),或作樞持(《素問》)。在陽者主內,內,納也,陽主外故司納。在陰者主出,陰主內故司出,出入相轉皆須持之有力,故作樞特樞持皆通。又,出,生也。陰主生。滲,滲漉,極盡也(《禮記·月令》郭璞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云,“滋液滲漉,何生不育。”

太陽之陽名曰關樞。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脈者,皆太陽之絡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

少陰之陰名曰樞檽。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絡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其入於經也,從陽部注於經。其經出者,從陰注於骨。

案,檽,楊注而泉反。後人以梁上短侏儒解,失之耳。樞乃機樞,檽在梁上,又何涉耶。當作儒是,儒,柔也,順也,對應樞特力持之少陽,以柔順之爲少陰,皆關乎樞之爲用。又,平按,檽,《素問》作儒,《新校正》云《甲乙經》作檽,今本《甲乙經》仍作儒,正統本《甲乙經》作檽,日本丹波元簡《素問識》謂,檽音軟,引《倉頡篇》爲柱上承斗之曲木。宜從《甲乙經》作檽。烏呼,古人之說不可圓者若此,今我後人,何敢輕言䙷焉。

心主之陰,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 案,經文或言浮絡,或言浮絡脈。

太陰之陰,名曰關樞。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陰之絡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

案,如此則關樞兩見(上文太陽之陽名曰關樞)。平按,關樞,《素問》作關蟄,新校正云《甲乙》蟄作執,今本《甲乙》仍作蟄,正統本《甲乙經》作執。高按,作關樞固可疑也。蟄,伏也,藏也。執,主也,守也。蟄執音義相近,太陰者肺與脾也,皆爲藏爲守,作關蟄關執皆通。

凡十二經脈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於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 留而不去,傳入於經 】。 留而不去,傳入於府,稟于腸胃。

案,平按,絡脈下《素問》《甲乙經》均有留而不去傳入於經八字。據楊注及下文,此八字當存,今補之。

邪之始入於皮也,泝然起豪毛,開腠理。

其入於絡也,則絡脈盛,色變。

其入客於經也,則減虛,乃陷下。

其留於筋骨之閒,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施骨消,肉爍䐃破,毛直而敗矣。

案,減虛,減亦虛也。又,減或當作淢,淢同洫,溝渠也。淢虛,卽經脈虛也。毛直而敗矣,直或是焦字之誤。

黃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何如。岐伯曰,

皮者,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府藏。故皮者有分部,不與而生大病。

案,楊注云,在淺不療,遂生大病也。與,療也。高按,楊注其失之。兩入字下當斷,入爲變,客舍者爲病也。不與,不相與也,不得也。言邪雖經皮而入,其致病不能因就本經者可爲大病,不經絡脈經脈而直中府藏者亦可爲大病。滿,張也。

黃帝曰,善。夫絡脈之見也,其五色各異,青黃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經有常色而絡無常變。 案,無常變,變,病也。

黃帝曰,經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皆亦應其經脈之色。

【此其常色者,謂之無病也。】 案,此句由下移來。

黃帝曰,其絡之陰陽,亦應其經乎。

岐伯曰,陰絡之色應其經。陽絡之色變無常,隨時而行。

寒多則涘泣,涘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

(此其常色者,謂之無病也。) 案,此句當在上。

色俱見者,謂之寒熱。

黃帝曰,善。 7ICMEkCG3ZXYpJUEJv0DyESJm7eaUB0MMQeViYVAe1lFv2JqaZXtddHP4pjjg/t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