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海合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六第三十三《海論》。自人亦有四海至逆者必敗,見《甲乙經》卷一第八,惟文法微有不同。

黃帝問岐伯曰,余聞刺法於夫子,夫子之所言,不離於營衞血氣。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府藏,外絡於支節,子乃合之於四海,何乎。

岐伯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經水。

十二經水者,皆注於海。海有東西南北,命曰四海。

黃帝曰,以人應之,奈何。岐伯曰,人亦有四海。

黃帝曰,請聞人之四海。岐伯曰,

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穀之海。

凡此四者,所以應四海者也。

黃帝曰,遠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願聞應之奈何。

岐伯曰,必先明知陰陽表裏,營輸所在,四海定矣。 案,所謂合人天地四海者,乃參合比類而立言也,爲發其理也,非謂人天合一也,故言應之奈何者,是因其相應而求其治,非爲求其名而歸于無也。海,納百川曰海,饒物產亦曰海,《漢書·地理志》曰“號稱陸海,爲九州膏腴。”故海有承納之義,亦有產出之義。故明經脈陰陽表裏營輸所在者,知其必有所歸。定四海之所在者,知其必有上下表裏之輸注也。

黃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

胃者,爲水穀之海。其輸上在氣街,下至三里。

衝脈者,爲十二經之海。其輸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

膻中者,爲氣之海。其輸上在柱骨之上下,前在於人迎。

腦,爲髓之海。其輸上在其蓋,下在風府。

黃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敗。

岐伯曰,得順者生,得逆者敗。知調者利,不知調者害。

案,得,穫也,居也。知,達也,致也。

黃帝曰,四海之逆順,奈何。

岐伯曰,氣海有餘者,氣滿胷中,急息面赤。

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

案,胷中者肺也,心亦在焉,故氣海在肺亦在心。

血海有餘者,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

血海不足,則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

案,怫,符弗切,鬱也,意不出也。又蒲昧切,音悖,亂也,大而亂。本書卷第六之《五藏命分》篇云,心大則憂不能傷。楊注云,藏大則神氣寬縱。故此怫然者,亂也。大而亂,與小而狹相對。

水穀之海有餘者,則腹滿脹。

水穀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

案,胃與小腸,更在於小腸。此飢不受穀者,非謂不能食,乃因不得運化,雖飢而進食,但不能吸收爲用也。

髓海有餘者,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 案,自,用也。

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胻痠眩 ,目無所見,懈殆安臥。

案,在腎亦在肝。安臥,病者以臥爲安,非是無病安臥。懈殆,同懈怠。又, ,《康典》引《字彙補》莫登切,懜,上聲,目不明也。高按,或當是矇之本字。又, ,音冒,氐目視也(《說文》)。俯目細視謂之 ,通作冒(《集韻》)。又與瞀同,一曰目不明也。又許六切,音蓄,低視也。

黃帝曰,余以聞逆順。調之奈何。

岐伯曰,審守其輸,而調其虛實。毋犯其害。順者得復,逆者必敗。

案,害,要害,緊要處也。

黃帝曰,善。 WzlVpakCojcT1zjw3+KK8CyfW4xusg4vVgJiiW3Z6xuouaN0mGBRWjOu/8Zu5D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