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病态平衡打破后症状频出

病态平衡是一个人体自身平衡调节的过程,通过自身强大的调节能力维护人体结构的稳定,因此付出了肌肉的过度应用,骨骼的不正常承载。随着肌肉疲劳的出现,不能继续拮抗损害缩短的软组织时,骨骼的空间位移出现。当然这种位移不会很多,因为肌肉自身长度的缩短不会很多。骨骼的空间位移使人体重力传递的骨性传递作用消失,需要关节周围附着的软组织进行骨性框架结构稳定的维持。不单纯是损害肌肉的拮抗肌在工作,更多维持关节稳定的肌肉都参与其中。人体的骨关节系统支撑存在联动特点,即一个关节发生位置改变,相邻的或更远端的关节都会参与其中。如,膝关节的屈曲会有屈髋和屈踝的出现,这种变化会向远端播散,即屈膝动作可以影响头部的空间位置变化。

骨骼空间位置的改变导致其受力异常,骨是沿着力的方向生长的。随着异常应力的出现,骨骼发生形变,出现骨质增生。这是久病影响先天的表现,单纯的培补肾气很难达到持久稳定的效果,需要去除影响肾气的因素。骨质增生的两个作用是:一是增加软组织附着面积,二是增加骨性力学传递的稳定性。有时骨质增生会挤压其周围通过的血管神经。如椎间孔的变小增加神经根的摩擦和挤压,影响神经根的功能。

关节联动的发生使更多的肌肉参与维持人体力学平衡,产生多部位代偿的现象。失代偿的后果就是各种症状频出,如:

一、跗骨窦脂肪垫对人体的影响

跗骨窦脂肪垫为距下关节的力学缓冲结构,出现无菌性炎症后,因疼痛避让而后移、内旋距骨增加跗骨窦空间,距骨内旋带动舟骨内移,打开楔骨关节的稳定结构,使足弓下沉,足底跖腱膜和足屈肌应用增多,足跟痛或足心痛都会出现。距骨后移、内旋引起小腿前内侧倾斜伴内旋转,股骨内旋拉动耻骨结节附着的内收肌,骨盆前旋带动躯干上部重心前移,腰脊柱段前突,胸脊柱段后突,颈脊柱段曲度增加,颈前交感链拉紧。

跗骨窦为足少阳胆经丘墟位置,除胆经本经出现颈项痛、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外,瘀阻经络波及其脏,足厥阴肝经收引,骨盆前旋拉长腹直肌和腹外斜肌。腹直肌拉紧增加腹内压,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少腹疼痛。腹外斜肌拉紧,肋胁满闷;胸廓下移,吸气不足,常太息。肝气旺盛必侮其母,足少阴肾经受损而尿频,波及足太阳膀胱经,腰背拘紧而酸痛,肾阳损耗而背沉。腹肌对胸廓的下拉力增加造成颈前牵拉增多而咽喉紧、舌强、口苦、咽干。头颈后伸刺激颈上神经节诱发颅内血管痉挛而头晕、目眩。颈后伸肌肉收缩,增加枕额肌应用,帽状腱膜拉紧刺激头顶感受器而颠顶痛。这是一个胆经波及肝经,出现系列变化的过程。

二、髌下脂肪垫对人体的影响

髌下脂肪垫分布有内外膝眼和犊鼻穴,犊鼻穴为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膝关节屈伸运动的缓冲结构,出现无菌性炎症后,需要微屈膝关节增加髌下脂肪垫所占空间。经气在髌下通过受阻会出现很多临床症状。

膝关节微屈需要股四头肌持续兴奋维持关节抗重力稳定,使髌股关节压力增加,运动摩擦力增加,滑液分泌增多。因膝关节周围肌肉张力增高,静脉回流减慢,滑液吸收障碍,出现膝关节积液或腘窝囊肿。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髌下损害使气血留于空窍,发为水肿,出现膝关节积液。

股四头肌过度应用出现大腿前侧痛。足阳明胃经行于大腿前侧,髌下瘀阻经气,出现大腿前侧胀痛。

屈膝伴随出现屈踝,背屈踝部的小腿前群肌应用,出现小腿前侧痛麻、小腿前皮肤脱毛、踝前痛、足背及中间三个脚趾麻。经气郁阻于髌下,其下游气血缺乏,麻木、脱毛自然出现。

小腿三头肌在屈踝支撑时过度应用,小腿后侧痛、胀,胫神经受压的小腿后下及足底麻。腓肠肌的屈膝作用增加股四头肌的站立负荷,腘绳肌兴奋收缩与腓肠肌形成合力伸膝,大腿后侧痛。屈膝的屈髋联动,腰脊柱过度前突引起腰痛。泻腘窝及小腿后侧浮络血液可降低膝关节周围静脉压力,增加动脉血液供应,短时间改善膝关节血液循环,增加下肢支撑稳定性,降低腰部肌肉紧张代偿,对腰痛有治疗作用。故有“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痏……视盛者出血”。

三、耻骨肌肉附着对人体的影响

耻骨结节、耻骨上下支软组织附着处损害,牵拉骨盆前旋,骶骨上翘,骶尾部软组织牵拉增多,阴部神经受到刺激,出现会阴及生殖器症状,出现尿频、痛经、性交痛等。骨盆前旋带动躯干上部重心前移,脊柱段反张纠正重心,腰脊柱段前突曲度加大,腰部深层关节突关节压力增加,关节突关节挤压研磨增多,滑囊积液水肿,多裂肌、回旋肌旋转后负荷增加,炎性物质刺激脊神经后支,出现腰痛。胸脊柱随腰脊柱段曲度增加而增加,胸脊柱段后突,拉紧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棘突痛出现。胸脊柱段曲度增加导致其两侧竖脊肌拉长,后负荷增加,产生背部沉痛。颈脊柱段曲度随胸脊柱段曲度增加而增加,早期浅层肌肉应用增多,颈痛。深层关节突关节压力增加,产生与腰脊柱段曲度改变相同的变化过程。颈部关节突关节出现炎症后,需要释放深层压力以降低疼痛刺激,颈脊柱段曲度逐渐缩小变直,需要增加头颈前间隙及颈胸脊柱段夹角来抬起头部,颈前拉力增加,咽干、咽痛。颈前交感神经受到牵拉刺激,出现头晕、眼花、飞蚊症、血压波动。

耻骨结节、耻骨上下支为足三阴经所过之处,肝经绕阴器,入小腹,过横膈,沿喉咙后壁入鼻咽,系目,出前额而独上颠顶会于督脉,出现阴缩不举而性冷淡、小腹痛、膈下满、口苦咽干、眼花、前额头顶痛;肝经瘛疭,波及肾经,出现诸风掉眩、肝阳上亢及腰背酸痛等症状;肾经通脊柱,过横膈,入肺中而上挟咽喉,肾经瘀阻则喘息、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脾经入腹,过横膈,挟食管,系舌根而散舌下,脾经瘀阻则食欲不振、吞咽缓慢、舌部溃疡。

四、单侧大腿内收肌群对人体的影响

单侧大腿根部整体软组织损害,牵拉耻、坐骨引起骨盆内侧倾,髂骨翼翘起。臀后、臀旁软组织拮抗增多,臀腿痛出现。卧位时,脊柱曲度纠正,损害侧腿变长。同侧腰部弯曲纠正中心偏斜,腰痛。双侧大腿根部整体软组织损害,骨盆前旋,出现与耻骨结节、耻骨上下支损害相同的症状特点,同时骨盆周围相互拮抗的力增多,下肢在行走过程中僵硬、不协调。大腿根部为三阴经所过之处,三阴同病,波及三阳。

五、臀旁侧软组织对人体的影响

臀旁侧软组织损害,牵拉髂骨外缘使骨盆外侧倾,卧位时脊柱曲度纠正,患侧腿变短。臀大肌及臀深部六块小肌肉拮抗臀小肌对股骨大转子的前外侧牵拉,使坐骨神经出骨盆处压力增加,坐骨神经痛、麻出现。因坐骨神经的解剖特点,腓总神经受压程度大,炎性刺激出现小腿外侧痛。腰4以上脊柱对侧弯曲以纠正骨盆侧倾,对侧竖脊肌应用增多,出现损害性炎症,刺激脊神经后支,引起对侧腰臀腿痛。伴随腰脊柱段的对侧弯曲,胸脊柱段同侧弯曲纠正重心,胸段竖脊肌增高。头向同侧偏以纠正侧倾的头部位置,乳突附着肌肉拉力增加,乳突骨面压力增加,影响乳突内静脉回流,乳突水肿、高压,刺激面神经和镫骨肌神经,耳后痛、面瘫、耳鸣、偏头痛出现。

足少阳胆经起于外眦,经耳前上额角,往返耳颞部,循颞线至乳突后方,发出支脉,自耳后入耳中,出耳前至外眦;乳突后方经脉沿颈下行于颈侧,至第七颈椎后向外,绕肩过胸至腋下前,沿侧胸部经胁部反折至髂前,入髋,沿大腿外侧经腓骨,出外踝至足背外侧;另一支脉自外眦下行,环绕面颊后,经颈部入胸中,过横膈,络肝属胆,沿胁肋内侧下行,出腹股沟动脉处,经外阴入髋。胆经循颞入耳、反折颈侧、绕肩过胸、迂回胁肋的循行正好是臀旁侧损害引起症状的部位。同侧颈部深层压力增加,脊神经后支受到炎症刺激,反馈引起臂丛神经症状,颈痛、肩痛、肩部活动功能障碍,上肢痛麻、手麻出现。足少阳胆经在颈部往返及绕肩过胸的特点对手部六经产生影响,出现臀旁侧损害引起的上肢症状。

六、腰骶后部肌肉对人体的影响

腰骶后部竖脊肌损害,牵拉腰脊柱段使腰脊柱段曲度增加,腰部深层关节突关节压力增加,积液水肿,多裂肌、回旋肌应用增多,深层肌肉劳损出现。椎体间后缘压力增加,纤维环受损,为弯腰持重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创造条件。各种腰部变化产生无菌性炎症刺激脊神经后支引起腰痛。

腰脊柱段曲度增加,牵拉椎体前方的腰交感链,交感神经节受到刺激引起下肢冷。不同节段的刺激引起不同部位的下肢冷。当腰交感链受到过度牵拉时,交感神经节功能受损,不能正常工作,也会出现下肢发热,如腰4腰5或腰5骶1间的相对滑脱,会引起顽固的足部发热。

竖脊肌牵拉使骨盆后缘上升,躯干上部重心后移,屈髋、屈膝纠正重心,臀痛、腿痛、膝痛。腰部深层压力增加,炎性软组织刺激脊神经后支,引起腰、臀、腿痛和下肢肌肉张力异常,容易出现运动过程中的膝扭伤和足踝扭伤。

胸腰段前突增多,对应交感链牵拉兴奋,胃肠道动脉痉挛,胃寒冷、疼痛;胃肠道壁血液供应减少,动力减弱,食欲不振,寒性便秘;与食糜间屏障减弱,出现慢性胃炎、胃溃疡;肠道运动减慢,吸收能力不足,大便黏稠。

腰骶后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眦,上额,会颠顶,支脉入颞部,主脉入里络脑,出脑分两支沿脊柱两侧下行,经腰臀及大腿后侧,会于腘窝,下行小腿后侧至外踝后,出外踝至足背外侧。腰骶后部软组织损害阻遏足太阳经,头颈、背、腰部症状就会表现出来。

在表之足太阳经影响了在里的足少阴经,即大腿后侧的内外拮抗关系,足少阴经不足,影响先后天关系足太阴经,足太阴经受到影响,自然出现胃寒、水谷运化不利的状态。究其本需治疗足太阳经。

胸脊柱段后突曲度增加,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被动牵拉,引起棘突痛。棘突两侧竖脊肌过度应用劳损,刺激脊神经后支引起背部沉紧、疼痛。胸脊柱段交感链放松,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胸腔闷热、后背如浇热水感。

颈脊柱段曲度增加,颈部浅层肌肉应用增多,颈痛。颈深层关节突关节压力增加,研磨劳损,刺激脊神经后支,因疼痛性避让而颈椎强直。开大头颈前间隙和颈胸交界段曲度,颈前拉力增加,咽痛、咽紧缩感。咀嚼肌后负荷增加,劳损后出现牙齿易松动、偏头痛。颈脊柱段交感神经链受到牵拉,颈上神经节受到刺激,出现颅内和眼底动脉痉挛,表现为晕厥和飞蚊症。星状神经节牵拉刺激,心悸、眼花、鼻塞、头晕、半侧肢体无汗、失眠、血压波动等,出现心肾不交症状。颈前肩胛舌骨肌拉紧,颈内静脉压力增加,颅内血液回流减慢,大脑慢性缺氧,动脉压升高以改善脑缺氧的状态,血管内压力增加,渗出增多,脑组织慢性水肿。慢性缺氧加之慢性水肿,脑细胞加速凋亡,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的大脑功能退化现象。肩胛舌骨肌拉紧同时挤压甲状腺静脉和甲状旁腺,出现甲状腺缺氧及血液淤滞,易产生甲状腺炎症表现。甲状旁腺受压,影响钙代谢,易发生骨质疏松。上述现象正反映了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的特点。肾气亏虚则脑髓减少,思维、记忆能力下降,牙齿摇动易脱落。

七、颈部对人体的影响

颈部软组织损害,现有浅层过度应用损害,出现颈部及枕后疼痛。浅层紧张造成颈部深层压力增加,关节突关节研磨损害,多裂肌、回旋肌负荷增加,颈部深层软组织损害逐渐形成。

单侧损害时,浅层损害时缩短患侧颈肩部距离,减少损害软组织牵拉,产生颈肩部紧束感及上肢后外侧不适感,与手太阳小肠经走行特点相似;深层损害,为减少关节突关节叠加挤压,开大损害侧关节突关节距离,颈椎弯向健侧。患侧软组织刺激脊神经后支,产生同神经元敏感反馈,表现为颈痛、肩、臂、手痛,患侧弯时加重症状,颈部深层强刺激推拿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因肩臂部肌肉张力增高,出现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肩峰撞击症出现。如已有软组织损害存在,肩部疼痛会迅速加重。上肢肌张力增高,对通过的神经产生软性挤压,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手麻现象。

颈部深层双侧损害,颈椎变直或反张以拉开关节突间的距离,减少炎性刺激的不适出现,头颈空间位置前移,上斜方肌悬吊点前移,肩外侧被动牵拉前移,圆肩出现。头后仰保持正直位置,开大头颈前间隙,颈上神经节受到牵拉,紧贴第一颈椎横突前方,容易受到运动的第一颈椎横突刺激,造成颅内动脉及眼底动脉痉挛,眩晕、晕厥或飞蚊症出现。头颈前移牵拉肩胛舌骨肌,颈内静脉及甲状腺静脉受压,颅内血液回流压力增加,动脉需要增加压力维持颅内氧供应,血压逐渐升高,如果身体其他部位的软组织张力正常,则高血压为单纯收缩压升高。甲状腺静脉受压,甲状腺内血液循环异常,出现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等异常代谢变化。甲状旁腺受压,影响钙代谢,出现骨质疏松。

八、肩部软组织对人体的影响

肩部软组织损害可分为冈上损害、冈下损害、肩峰损害和肩外侧损害。

冈上损害以冈上肌损害为主,同时还会有肩胛提肌损害和中斜方肌损害。冈上肌损害出现冈上窝痛、肩外侧痛。肩胛提肌损害出现肩胛内上角痛、枕颈部疼痛和枕后痛。中斜方肌损害出现肩部沉重感、颈肩结合部疼痛。

冈下软组织损害,肱骨内收力增加,上肢外展牵拉肩胛骨增多,肩胛骨过度外旋。维护肩胛骨稳定性的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斜方肌、胸小肌被动牵拉增多。

肩胛提肌牵拉损害,肩胛内上角痛、枕颈部侧方痛、枕后痛。颈1~4的脊神经后支受到刺激,副神经兴奋性增强,其支配的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张力增高。

大小菱形肌牵拉损害,肩胛间区痛。左侧大小菱形肌损害牵拉棘突引起相应节段椎体旋转,刺激颈胸段交感神经链,出现心律失常。左侧冈下肌损害引起菱形肌张力增加,可诱发心律失常,体现了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的表里关系。同时心脏支架后容易出现左肩部疼痛伴功能障碍也印证了小肠经与心经的表里关系。

胸小肌牵拉损害,喙突下移,挤压臂丛神经及血管,出现手麻、手肿等症状。手麻在上肢高举时加重。胸大肌内旋肱骨拮抗冈下肌的肱骨外旋作用,胸壁筋膜紧张,乳腺悬吊韧带缩短,乳腺导管迂曲,乳腺小叶内分泌物淤阻,刺激乳腺小叶引起小叶增生。

背阔肌对冈下肌的肱骨旋转拮抗引起肩外侧后下移动,锁骨下沉挤压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出现手麻、手肿。高举上肢会减轻症状。肩外侧的后移引起胸腰段的脊柱反向旋转纠正,此处对应腰神经丛。刺激腰神经丛,引发臀腿症状。体现了手三阳经对下肢六经的影响。

肩峰上斜方肌附着处损害多继发于冈下损害的抬肩功能障碍,出现颈肩结合处疼痛、枕后痛、肩锁关节痛。抬肩的过度应用引起锁骨的躯干支点过度研磨,出现胸锁关节炎。这是手太阳经通过手少阳经向手阳明经的转化及手阳明经向足阳明经的流注过程。

九、肘外侧软组织对人体的影响

肘外侧软组织损害,主要涉及旋后肌和前臂伸肌群附着部分。前臂的旋后能力减退,需要腕部旋后代偿,桡骨茎突研磨增多,出现桡骨茎突痛。拇长展肌、拇短伸肌、示指伸肌应用增多,桡腕腱鞘研磨水肿发炎,出现卡压、疼痛。拇指腕掌关节压力增加,研磨水肿,关节疼痛。示指牵拉增多,示指掌指关节疼痛。桡骨茎突研磨增多,桡骨茎突痛。旋后肌张力增高,挤压桡神经深支,桡侧腕长伸肌张力增高,挤压桡神经浅支,均可引起桡神经分布区症状。旋后肌损害,肱二头肌代偿前臂旋转动作,出现喙突痛、肱骨结节间沟疼痛。上肢外展、后伸时,肩前痛。

十、肘内侧软组织对人体的影响

肘内侧损害,主要涉及旋前圆肌和前臂屈肌群附着部分。前臂旋前能力减退,腕部旋前代偿,尺骨茎突研磨增多,出现尺骨茎突痛。尺侧腕屈肌紧张挤压尺神经,出现尺神经分布区麻。旋前圆肌张力增高,挤压刺激正中神经深支,指屈肌紧张,腕管摩擦增多,正中神经受压,出现腕管综合征。手少阴心经影响手厥阴心包经。

十一、胸部软组织对人体的影响

胸部软组织损害,肋间隙开大受限,胸部紧迫感。胸大肌牵拉肱骨内旋,放松背阔肌张力,竖脊肌后鞘约束力下降,竖脊肌收缩力下降,躯干上部控制力减小,重心前移,屈膝、屈踝纠正重心,出现膝痛、踝前痛、跖趾关节痛等症状。正好与足阳明胃经的流注方向及分布范围一致。

十二、腹内外斜肌对人体的影响

髂骨边缘腹肌附着处损害,主要涉及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内外斜肌是躯干旋转的重要肌肉,出现损害后,需要多裂肌、回旋肌代偿躯干的旋转动作,造成关节突压力增加,反复地挤压研磨形成无菌性炎症,出现翻身腰痛的情况。同时腹内外斜肌对胸廓下缘的牵拉使肺吸气末容积变小,出现频繁深吸气拉伸腹壁肌肉的动作。腹外斜肌整体作用为控制胸廓与骨盆上缘之间的距离,并且在躯干直立时,腹外斜肌与第三腰椎在同一冠状面上。当各种原因引起腰脊柱过度前凸,第三腰椎移到两侧腹外斜肌通过的冠状面之前,则腹外斜肌收缩表现出增加躯干后伸力量的特点;当各种原因引起腰脊柱段变直,第三腰椎移到腹外斜肌通过的冠状面之后,则腹外斜肌收缩表现出增加躯干前屈力量的特点。在躯干上部前后移动的过程中,腹外斜肌对躯干的作用表现出前后摇摆不定的现象,反映了足少阳胆经枢机的特点,既可转太阳,又可转阳明,使脊柱在前后摇摆的过程中出现交感神经兴奋与抑制交互的现象,形成寒热往来。腹外斜肌上连肋骨两侧,出现损害时,表现为胁肋满痛。腹横肌损害,敏感度增高,脂肪堆积降低敏感度,逐渐增厚,形成腹型肥胖。

十三、耻骨联合上缘软组织对人体的影响

耻骨联合上缘软组织损害,主要涉及腹外斜肌腱膜、锥状肌、腹直肌。肌腹部损害增加肌梭兴奋性,对内收肌群和胸廓下缘牵拉增多,引起内收肌群张力增高和胸廓悬吊负荷增加。腹直肌耻骨附着点损害后,不能形成正常的下拉力,胃的外部约束力下降,容纳性增加,发病之初,食欲好,超过胃的推动消化能力,出现食后饱胀感,随着时间延长,胃功能下降,出现胃脘胀满、食欲不振等;月经来潮前需要子宫螺旋动脉收缩,剥脱子宫内膜,这种效应会增加盆腔周围的小动脉收缩,使本身有软组织损害的部位表现出疼痛,腹直肌损害后,出现小腹痛、痛经。腹直肌耻骨联合附着处无菌性炎症刺激腱梭,引起与之有拮抗功能的内收肌群张力增高,出现大腿内侧疼痛、会阴痛、性交痛、膝内侧痛、月经不调。胸廓悬吊负荷增加,胸锁乳突肌、前中斜角肌张力增高,枕后痛、上肢麻。锥状肌对腹外斜肌有张力启动作用。针刺曲骨能放松腹壁肌肉。耻骨联合上缘为任脉、冲脉、足阴经汇聚通过之处,耻骨联合上缘的治疗对于上述经脉所主疾病有治疗作用。

十四、项平面软组织对人体的影响

项平面软组织损害,主要涉及项韧带、上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头上斜肌、二腹肌后腹、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损害后刺激脊神经后支出现颈痛,刺激枕大神经出现头痛。因附着处损害,不能良好拉起头颅,需要颈胸交界处的过度代偿,星状神经节受到过度牵拉刺激,出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耳鸣、鼻塞、口腔溃疡等症状。项平面为督脉与诸阳经汇聚通过之处,对于上述经脉所主疾病有治疗作用。 c2W8Bc+71GrGEU0iNqUuP2oQk02KzJ9kQmE2UOvAkuMuBGhGqOlqGeHTubdYdyD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