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的张力维持存在自身感受器反馈调节。梭外肌受α运动神经元支配,通过肌肉收缩引导骨骼运动,帮助人体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梭内肌位于梭外肌之间膨大的肌梭纤维鞘内,两端通过纤维连接肌腱或筋膜。梭内肌含有3种肌纤维,核链纤维、静态核袋纤维和动态核袋纤维。一般肌梭内包含1条动态核袋纤维、1条静态核袋纤维和5条左右核链纤维。核袋纤维主要感受肌肉收缩/伸展起始和速率变化时的神经冲动,核链纤维主要感受肌肉收缩/伸展以后的维持状态的神经冲动。在梭内肌纤维上有螺旋状终末和花簇状终末两种神经纤维分布。
当肌肉被牵拉时,梭内肌被拉长,螺旋状终末和花簇状终末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引起支配同一块肌肉的脊髓灰质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反射性引起被牵拉的梭内肌周围的梭外肌收缩。此为牵张反射过程,是微循环静脉血回心的重要动力来源,血流进入微循环后,血管内压力很低,不足以形成静脉回流的动力,而静息状态下肌肉的自律性收缩成为推动血液向静脉流动的主要动力,骨骼肌与心肌之间形成血液流动的互动,形成完整的循环,正所谓“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的自然循环状态。大量肌肉张力异常造成血液循环周围阻力增加,是高血压成因之一。
当肌肉收缩时,肌梭的被动牵拉被抵消,肌梭兴奋性下降,神经兴奋传导反馈消失。当γ运动神经元兴奋时,肌梭的两端悬吊结构收缩,使肌梭活化,开始接收牵拉的信息。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共同作用使肌肉收缩的作用为α、γ共活化作用。也就是说,γ运动神经元的异常活化或肌梭受筋膜张力的影响的牵张激发都可以引起肌肉的紧张度增加,长期的肌肉过度紧张会引发软组织疼痛。通过刺激肌梭使肌梭内的神经纤维失活,放松肌肉,是治疗肌肉痉挛期损害的重要方法。如冷热交替刺激或针刺刺激使肌梭去极化,肌梭兴奋进入不应期,肌肉的紧张度自然下降。通过降低γ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方法,减少肌梭的牵拉,也是减轻肌肉痉挛期疼痛的重要方法。对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抑制,也是消除肌肉痉挛的重要方法,降低α、γ运动神经元兴奋的方法主要通过穴位刺激的调神方法完成。针对因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适度的肌肉拉伸,拉长变短的筋膜,或针刺刺激肌梭使神经末梢进入感知不应期,都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对相应脊神经后支的刺激,干扰了同节段神经元的敏感度,同样可以起到不错的止痛效果。夹脊穴的针刺存在这一特点。
肌肉的主动收缩或整体框架的变短都会引起肌腱的被动牵拉,肌腱内存在高尔基腱器,也就是腱梭,是肌腱的牵张感受器。腱梭位于肌肉与肌腱连接处或深埋于肌腱内部,腱梭内有有髓神经纤维分布,对肌肉有保护作用。当肌肉快速收缩时,腱梭受到牵张刺激,牵张信号传递到脊髓后根,抑制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保护肌肉不因过快收缩而撕裂。同时激发其拮抗肌的兴奋性,对过度运动进行拮抗,保证运动的适度性。更重要的是向中枢传递肌肉的强度信息,中枢对肌肉强度信息整合后,做出相应运动协调动作。腱鞘缩短或肌肉附着点炎症刺激均可使腱梭兴奋性增加,从而导致连接肌肉收缩抑制和拮抗肌兴奋,出现相应肌肉弱化和拮抗肌疼痛。通过对肌肉附着点的治疗能明显改善附着点无菌性炎症刺激腱梭造成的肌肉弱化,所以在肌肉强化训练的同时,针刺刺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腱梭感知肌肉张力及肌张力变化速度的信息,在肌肉收缩或肌肉被动拉伸时,腱梭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肌肉张力信息。肌肉负重越大,腱梭的反应越大。当肌肉发生黏弹性紧张造成肌肉的整体长度缩短时,腱梭被持续激活,使肌肉的兴奋性下降,在运动中的预应激速度减慢,出现运动不协调。如踝后脂肪垫或跗骨窦脂肪损害引起足踝背屈应用增多,行走过程中,足跟着地前需要小腿前群肌的预应激提升前足,小腿前群肌继发损害出现,预应激速度减慢,出现前足拍击地面的情况,最终导致足底胼胝的出现;或下肢向前摆动过程中,前足触及地面突起障碍物的情况。内踝后侧为太溪穴,太溪瘀阻使涌泉经气不能循少阴经上行,局部形成增厚的角质层。外踝后侧为昆仑穴,太阳经经气不能下行,小腿后侧出现酸胀,而至阴穴精气不足,小趾背伸无力且易生冻疮。跗骨窦为丘墟穴,少阳经经气受阻,小腿外侧酸胀,偏头涨痛、耳鸣,足窍阴穴精气不足,第四趾背伸无力且外侧疼痛。外踝后侧及跗骨窦同时损害,足外翻背伸无力,而出现脚尖触地的情况。
长时间的肌肉张力增高对肌肉骨骼附着部分产生的牵拉刺激,使附着部分血液循环下降,代谢产物堆积,出现无菌性炎症,持续刺激腱梭,即使肌肉得到治疗放松,腱梭的异常兴奋同样引起运动异常。所以,肌肉附着部分的治疗在慢性软组织损害中显得尤为重要。经筋治疗中的解结法操作多针对这些位置治疗。持续激活的腱梭反馈引起拮抗肌兴奋,持续收缩,代谢异常,无菌性炎症刺激游离神经末梢,引起软组织疼痛。腱梭异常兴奋的上传,导致中枢做出相关肌肉应激激活,持续紧张的肌肉失代偿时,出现远端疼痛。对于肌肉骨骼附着部分的治疗,降低了腱梭的兴奋性,使一系列应激解除,从而消除软组织疼痛。如果因为肌肉黏弹性紧张引起腱梭兴奋性增高,不恢复肌肉的软框架结构,兴奋性下降的腱梭还会重新活化,引发系列症状。软框架结构的缩短是经筋病的范畴,通过经络刺激的方法很难维持稳定。慢性软组织损害需要对肌肉本身和肌肉骨骼附着部分都进行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彻底治愈慢性软组织疼痛。筋骨并重是治疗慢性软组织疼痛的重要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