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绪论

01章 数字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妇幼保健与护理的性质和任务。

2.熟悉妇幼保健与护理的社会文化意义。

3.了解妇幼保健与护理的科学思维。

4.了解妇幼保健与护理的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1.能够应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妇幼保健与护理问题。

2.能够初步开展妇幼循证保健与护理实践。

素质目标:

1.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促进妇幼保健与护理高质量发展。

2.培养大健康、全生命周期观念及护理人文观念,促进妇女儿童健康。

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其健康指标是衡量社会经济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由于生理特点、环境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等的影响,妇女儿童的整体健康和生存状态处于相对脆弱状态。我国政府重视和发展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在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妇女儿童的健康与生存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其中,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显著提升,住院分娩率持续稳定在99.9%,全国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显著下降,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7.37岁提高到2020年的80.88岁。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社会压力增加及环境变化等的影响下,妇女儿童的各种健康问题依然存在。妇幼保健与护理研究妇女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常见健康问题、疾病特点及规律,同时开展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拓展妇幼保健与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妇女儿童的保健与护理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并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有效指导保健与护理干预,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课程内容涉及妇女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健康特点,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生物环境及社会心理等不同层面因素,妇女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常见疾病等的保健与护理,旨在发展高质量的妇幼保健与护理,实现妇女儿童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本章主要介绍妇幼保健与护理的性质、任务和发展趋势,科学思维与循证实践,社会文化意义及实践等内容。 DZOTBS1Kl3ddyWLjjjVZvGohojmZvIUS+FYtE6C6IzASiMZTS1z7vu4EVWdz2dN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