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概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治手段,也是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在对具体病患进行辨证论治之前,首先要收集、了解症、征、证和病的属类。

症是指症状,多为病人的自觉症状和现象,如皮肤病中的毛囊炎,可见痒甚、疼痛、口渴、烦躁、失眠等症状。

征是指病人的体征,多为医者能观察到的客观表现,如舌苔,脉象,皮肤病患者表皮的损害、发病部位、渗出液的淡黏、脓疱等。

证是指证候而言,表面看来是对症状的概括,实际上是对疾病发展的某一阶段中,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病性、病位以及疾病发展趋势的总的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病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能正确地揭示出疾病的本质。

病即疾病,疾病是一种病理过程。在一定致病因素下,机体内外环境之间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表现出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或形态结构上的异常变化和机体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下降,妨碍了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因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进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或劳动能力,即称之为疾病。

“病”在中医学中多是以主要症状命名的,如皮肤病中的带状疱疹的症状为发病部位灼热疼痛;荨麻疹以痒、时隐时现的风团为症状等。另外,也有以疾病特点和其他因素命名的,如丹毒、水痘、阴交疽等。

什么是辨证论治呢?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症状和体征,来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和部位。论治就是根据病变的原因、性质和部位,确定治疗方案,也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解决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所以辨证和论治是临床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实理论的具体运用。

中医在辨证论治过程中,以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资料为依据,从病人的整体出发,以联系、运动的观念全面分析疾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临床现象,以症辨证,以症辨病,病证结合,从而确定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中医认识皮肤病,既要辨证又要辨病,由辨病再进一步辨证。虽然既辨病又辨证,但又重于辨证。以荨麻疹一病为例,辨证分型,有风热型、风寒型,在治疗上这两种证型的用药根本不同,在针灸处方上也有不同,只有辨证准确,治愈率才会高,不但治疗时间短而且不易复发。又如:银屑病为顽固性的皮肤病,通过辨证,可分五种证型,即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脓疱型、红皮症型。在针灸、方药治疗上都具有根本不同的治疗方案,笔者在临床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坚持中医的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绝不可拘泥刻板地生搬硬套,并将针灸的“理、法、方、技”严格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如此,才能体现出针灸治疗皮肤病的优势。 98WpXy0nlwiFmAEvUPe3fRlsAHx4KxXCjKRBl9T5+aQZc0QTt9Ou11Yn0tM7MbT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