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阴局限性病灶,未累及尿道口、阴道口和肛门等重要腔道开口。
2.非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病灶。
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2.局部感染体征明显。
3.病灶弥漫或多发。
1.妇科检查 了解患者病灶所在位置、大小、颜色、质地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
2.完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传染病、血型、阴道分泌物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等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3.积极治疗合并症或并发症,纠正患者一般情况。
充分告知患者病情、手术风险,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术前如有外阴病灶及周围组织感染需要给予抗感染治疗和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1∶5 000)进行坐浴治疗。
1.一般准备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外阴消毒铺单。准备无菌画笔、电刀和吸引器等器械。
2.标记切口
不规则的病灶可采用画笔描绘切缘。
3.切除病灶
采用生理盐水于外阴病灶周围皮下注射形成水垫后,冷刀沿着描绘的切缘,垂直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术者持电刀切割分离皮下脂肪,直达病灶底层。如果病灶底部有血管或粗大的脉管组织,应单独钳夹结扎预防出血。
4.缝合切口
对于浅表的切口,可以采用3-0可吸收线或1号丝线间断缝合外阴切口。如果切口较深,可以先采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脂肪层进行切口减张预处理,再用该类型缝线或1号丝线角针间断缝合外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关闭切口。如外阴缺损较大,可游离外阴皮瓣转移覆盖切口,必要时可放置引流管。
1.不能过多切除正常的外阴组织及皮下脂肪。
2.粗大的脉管样组织要单独结扎。
3.缝合皮下腔隙时注意避免无效腔残留。
4.外阴切口缝合前如张力过大,要提前进行减张处理。
1.如有出血,随时按压、电凝或绑扎止血。
2.如切缘皮肤缝合张力过大,可行皮瓣转移覆盖切口。
3.为减少渗液以利于愈合,可放置引流管。
1.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病灶如果靠近尿道、阴道或会阴周围,视情况留置导尿管或排尿后擦洗外阴。
3.术后及便后保持外阴清洁,每天注意观察缝合切口的颜色及有无异常分泌物。
4.如有引流片或引流管,可以在48~72小时拔除。
5.术后7天左右拆线,如有感染提前拆线引流。
(陈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