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拔头发 强迫症 认知行为疗法
你会不会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想到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心情开始沉重,从而忍不住去拔自己的头发,试图缓解压力,却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薅成了“裘千尺”。那么总忍不住拔头发是病吗?我们的答案是——必须是!
以身体为中心的重复行为
指的是任何重复的自我修饰行为(例如:扯头发、抠咬皮肤或咬指甲等),从而导致身体受损。
专家说
什么是拔毛癖
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将这种忍不住拔头发的行为归类于强迫症和其他相关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冲动性拔除自己的毛发(头发、眉毛、睫毛、胡须等),常导致脱发、毛囊炎等。
拔毛癖最显著的症状是患者在发病前常常出现紧张感并试图控制拔毛的冲动,而当拔完毛发之后,立刻如释重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拔毛癖常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且女性较男性更好发。
导致拔毛癖的原因是什么呢
◆ 心理问题:童年或青春期时心理创伤、生活应激、焦虑、抑郁障碍等,很容易导致拔毛癖的发生。
◆ 好奇心:不少儿童出现拔毛癖是出于好奇心和模仿的原因,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不自觉地拔毛。
◆ 遗传、神经内分泌因素:研究表明,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和亲生兄弟姐妹)终身患病率达5%,5-羟色胺受体、多巴胺受体、谷氨酸代谢、性激素等均被报道与拔毛癖发病相关。
出现了拔毛癖该怎么办呢
◆ 行为治疗:由于拔毛癖属心理精神疾病,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患者进行拔毛前事件、情绪梳理,拔毛后果认知,进而改善患者拔毛症状。在这种治疗过程中,患者学习识别出最可能发生扯头发的环境,有了这种意识,人们就可有计划地用其他行为替代惯常行为,比如,你忍不住想拔头发时,可以手握拳头或者玩手机。
◆ 心理干预:“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找到导致患者发病的心理诱因,才能够更好地治疗。比如,我们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因家庭原因导致拔毛癖的儿童,父母要明白,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深不可测”,因此应该给予更多理解与关爱。
◆ 传统药物:拔毛癖的药物治疗可酌情选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及多巴胺类药物等,目前尚无特效药。
所以,即使患上拔毛癖也不要过分担心,但是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及时干预,正确治疗!
(刘达 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