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09 年以来,我们撰写了一套食品营养的科普书籍,人民卫生出版社将其作为“国家2030 年营养行动计划”的推荐图书。本来觉得年龄大了该休笔了,但新冠疫情下的一些新的思考,又产生了写此书的愿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与瘟疫的长期斗争中,创造性地将习以成俗的食物引为药用。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寓医于食”的基础,为治疗百姓冻疮创作的药膳“娇耳”流传至今,成了脍炙人口的“饺子”。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方面,中医典籍如《伤寒杂病论》中的许多名方,以及有关的食疗方,如“扁鹊三豆汤”和“乌梅白糖汤”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疫情下的反思,使人们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食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现代营养学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修正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和局限性;21 世纪,肠道生态微生物菌群的健康作用受到重视,抗生素时代正在逐步转化为微生态时代;膳食结构正在从“好吃求口味”,向“吃好求健康”的方向转化。

“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了给父老乡亲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营养学知识,融合中医“平衡就是健康,调整就是治疗”的理念,此书介绍了常用食物的食疗功能、食疗药膳的保健作用,以及某些食疗肴馔的烹饪方法。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能依托对中国膳食文化的了解,把“寓医于食”的健康膳食理念、中医食疗知识、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智慧、“物无美恶,过则为灾”的道理,以及行之有效的食疗方法传递给百姓,使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一日三餐,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这就是我们撰写此书的初衷。

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此书得以出版。由于书中涉猎的知识相当宽泛,笔者又存在局限性,故肯定会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兹将此书献给伟大的祖国!

献给伟大的中国人民!

赵霖 鲍善芬
2023年12月于北京 LdIr0xJDeyuWfAWTMcAs0EEBdj8OQBBjHuFIKekwGzJkjjsbvPT//ZgWIzY2X/O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