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能够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保留下来,因为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能够满怀自信地走向未来的智慧与力量之源。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贵和尚中、协调和谐的哲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的养生健康理论正是随中华传统文化延伸而来,今天的人类生存智慧与几千年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密切相关。李时珍曰:“轩辕氏出,教以烹饪,制为方剂,而后民始得遂养生之道。”说明早在5000 多年前,从“神农尝百草”开始,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立了“食药同源”和“膳药同功”的生态医学理念。中华民族伟大的农耕文明,选择和生产了极其丰富的食物原料,创造了百花齐放的烹饪方法。正是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推行“寓医于食”和利用食疗养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赵霖教授和鲍善芬教授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营养学家,长期从事微量元素营养生理学研究,多次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国外从事科学研究。多年来,两位教授站在东西方两个文明结合的高度,倡导“寓医于食”的学术思想,推广中医“食疗”,并应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各方关注。两位学者为了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撰写出版了《中国人该怎么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等多本膳食营养的科普书籍。这些书籍致力于向大众介绍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的特点和优势,传播中餐平衡膳食的思想。

当前,我国居民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患病人数不断上升,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国民总死亡率的88%。由于“慢病”的病程长,流行范围广,其经济负担占医疗总支出的80%,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也是国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需,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编制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上下齐心,全民协力是消减“慢病”伤害的主要基础。

赵霖教授和鲍善芬教授近期又撰写了科普书《寓医于食:中国人的饮食智慧》。本书介绍了许多天然生态食品,丰富有趣的中餐饮食文化,实用有效的中医食疗方剂,并运用现代营养学知识进行诠释,值得一读。本书也是一本家庭食疗保健手册,希望大家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消费,有效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为国家减少负担,为自己增加幸福。

谨此作序,推荐给广大读者。


2022 年3 月 WxWFckYbfPKbj/TTYJKWa8GV7rpudAnAShbwWoOphfhnjJFjBpP0nEVJbznISoE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