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中医食疗发展的历史脉络

饮食疗法又称“食疗”或“食治”,饮食禁忌则称为“食禁”或“食忌”,包含因季节、体质、地域不同,需注意的食品卫生事项。同时论述食物之间,食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及患病时的饮食禁忌。《黄帝内经》论述了五脏施治的食疗原则: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等。并指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黄帝内经》中收录的13 首食疗方中,有汤液、醪、醴,如乌贼骨芦茹丸、半夏汤等在汉代已普遍应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收载了247 种药品,食物就有61 种,占总数的1/4;所记述的50 余种疾病中,约有一半能使用食疗。中医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录的食物种类占药物总数1/7,并描述了食物的性、味、归经与主治,为食疗提供了药理学支持。

一、中医食疗的伟大实践

中国自古就有“以食代药”的主张,“凡膳皆药”的食疗观念,已融化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根据食物的性、味进行科学搭配,成为具有食养和食疗功能的膳食。在食补中,对“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十分关注,重视保养脾胃之气。如服“桂枝汤”后要喝燥热稀粥,取其调和营卫,培补汗源之功。祛除高热的名方“白虎汤”中要加入粳米,也是为了保养胃气。“十枣汤”中选用大枣,亦取其甘温养胃之功。

1.周代医事制度奠定了食疗的基础

周代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明确食医为先,位居疾医、疡医、兽医之首。“疾医”要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则要“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说明“疾医”与“疡医”都要有运用食疗治病的能力。

周代“食医”的任务是“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内容包括皇室的饮食调剂,日常食谱的制定,并按时令不同调和食味。调膳遵循人体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注重脏器间功能的协调。配膳注重选择食物的食性和味型,并与节令相呼应,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医学”的实践。

2.汉代以来的中医食疗典籍

据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侯祥川教授统计,中医的食疗专著有168 部之多。

唐代以后的食疗著作有讲述饮食卫生和食疗原则的《食宪鸿秘》与《卫生要诀》,论述饮食禁忌的《饮食须知》和《新刻养生食忌》,介绍食物中毒解救的《服食须知》。还有关于饮食保健、延年益寿的《随园食单》《本心斋疏食谱》《山家清供》等。《饮膳正要》《饮馔服食谱》《增补食物秘书》等典籍论述了药膳,扩展了食疗的临床应用。除此外,还有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明代的《多能鄙事》《救荒本草》《食物本草》等书籍,清代的《食物本草会纂》《调疾饮食辨》《本草饮食谱》和《随息居饮食谱》等食疗典籍,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二、元代食疗药膳专著《饮膳正要》

《饮膳正要》是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撰,由于此书藏于秘府,明清两代才偶见流传。这是一部论述养生保健的食疗专著。忽思慧继承古代医学理论,广泛收集蒙、回、维吾尔等民族的食疗方法,结合从事饮膳工作的经验,撰成此书。

1.《饮膳正要》的学术思想

《饮膳正要》总结了养生食忌、妊娠食忌、食物相克、食物中毒、食疗诸病的经验,剖析了食物的药用性能,将食疗学推进到新的高度。该书重视调养脾胃,强调“未病先防”。阐述了饮食宜忌,养生饮膳,因时调味,食物利害的施膳原则。提出“调养心神,禀气生,顺时宜,注重卫生”的临床养生观念,具有独特的风格。

《饮膳正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1)所列食谱中,蒙古族传统膳食风格浓厚。

(2)收录的膳食与菜肴,融合了儒家与道家的养生思想。

(3)收录的肴馔与膳食所用食材,博采于东西方、中外各国。

2.《饮膳正要》一书倡导食疗药膳

《饮膳正要》上承唐代孙思邈的食疗思想,结合蒙古族饮食习惯,扩展成一部食疗药膳专著。全书共三卷,约三万余字。

卷第一“聚珍异馔”中,列出的食疗方剂,主要是养生避忌:包括妊娠、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四时所宜,五味偏嗜,食物利害,食物食性相反,以及有关食物中毒的内容。

卷第二“诸般煎汤”中,介绍各种奇珍异馔,描述了诸般汤煎的制作。收录食谱153 种,药膳方剂61 种。注重阐述饮馔的性味与滋补功能,附有“神仙服饵法”24 则。

卷第三介绍了多种食物的特性:米谷品(包括谷物酿制的调料、酒等)43种,兽品22 种,禽品22 种,鱼品22 种,果品39 种,菜品46 种,以及佐料等食材,共计230 余种。

该书重视饮膳太医的临床经验,食疗药膳所治疗的病症种类繁多。治疗脑血管病的有葛粉羹、荆芥粥、麻子粥、牛蒡子、羊头脍、乌驴皮汤、羊肚羹、乌鸡酒等;用荆芥粥治疗精神昏愦,口面歪斜;用麻子粥治疗言语謇涩,手足不遂,大肠滞涩;用“乌驴皮汤”治疗手足不遂,骨节烦疼,口眼歪斜;用羊头脍治疗头眩羸瘦,手足无力。

用于心血管病治疗的药膳有桃仁粥、吴茱萸粥、良姜粥、萝卜粥等;用于消渴(糖尿病)患者的食疗方剂有小麦粥、鹑鸽羹、野鸡羹、炙羊心等;脾胃病患者所用药膳有牛肉脯、椒面羹、四和汤、姜枣汤等;泻痢病人药膳有炙黄鸡、乳面饼、炒黄面、鲫鱼羹等;肺病患者药膳有山药汤、杏霜汤等。

书中还注重收集消除疲劳的食疗方法。如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食疗方剂,包括白羊肾羹、猪肾羹、枸杞羊肾羹、鹿肾羹、羊肉羹、黑牛髓煎及鹿蹄汤、木瓜汤等;通过健脾胃来消除疲劳的方剂如苦豆汤、松黄(松花粉)汤、牛肉脯、椒面羹等;为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出在春天食粳米、牛肉、葵菜等,在仲夏食大豆、猪肉等,冬天食松黄(松花粉)、鸡肉、葱、黄黍等。

3.推荐一款新颖的食疗药膳饮料

《饮膳正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饮料,是来自阿拉伯地区的舍儿别(阿拉伯语)。“谓之舍儿别者,皆取时果之液,煎熬如饧而饮之。稠之甚者,调以沸汤,南人因名之曰煎”。所谓“舍儿别”就是以水果为原料,添加蜂蜜或糖一起熬煮,滤掉残渣冷却后得到的饮料。该书收录的舍儿别饮料,集中在诸般汤煎部分。其他文献中记载的,有用九种以水果为主料制作的饮料,包括木瓜煎、香圆煎、株子煎、紫苏煎、金橘煎、樱桃煎、小桃煎、石榴浆、小石榴煎等;以药物为原料的饮料有地仙煎、金髓煎、黑牛髓煎等。用中药烹制的食疗养生汤有五味子舍儿别,该饮料酸甜可口,有“益气补精,温中润肺、养藏强阴”之功,后来成为宫廷贡品。笔者认为:上述这些配方非常值得现代食品界参考,研究与开发。 1ZXNpywxtu6oX2bEEhxcnD7rXCxagQ9QvbSehkpPjrNLKBcNCg76FfwI9Fu5y8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