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血管途径给药是目前所用超声造影剂的适应证,通常经肘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图2-1-1),通过观察靶器官和病灶的微血管灌注信息,用于诊断、鉴别诊断或治疗后疗效评估等。目前,乳腺超声造影经血管途径给药,所用剂量要在3.6~4.8mL才能达到较好的显影效果,这和目前的超声造影剂与所用超声诊断设备及探头的相互匹配、参数调节都有关系。随着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新的超声造影剂不断研发,相信所用剂量会逐渐降低。
经非血管途径给药不是目前所用超声造影剂的适应证,检查前须保证患者充分的知情同意。可经生理(乳管造影)或病理性管道(窦道等)注入超声造影剂,或将超声造影剂注射入皮下、皮内、腺体组织内,通过观察生理性管道的走行及通畅性,病理性管道与病灶间的关系,淋巴管网的走行及引流淋巴结的情况,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通常,经生理或病理性管道注入造影剂,可参考造影剂原液按1∶10稀释后注射;经皮下、皮内、腺体内注射超声造影剂用于淋巴管网及引流淋巴结的显示(图2-1-2),通常不进行稀释,注射剂量各医学单位报道不一,0.2~4mL都有报道,故开展此项检查时应根据所在单位情况摸索决定,通常注射1~2mL可保证显影效果。
图2-1-1 经肘静脉注射留置针以备团注超声造影剂
图2-1-2 经皮下和皮内注射超声造影剂
乳腺超声造影经血管途径给药因单次给药剂量较大,重复多次给药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故应尽可能一次完成全部诊断,避免多次给药。对于不考虑经济因素或确需多次给药的患者,两次给药时间应间隔10分钟,在此期间可采用切换至灰阶超声、人为调高机械指数、Flash爆破或给予彩色多普勒等形式加速微泡破裂,缩短间隔等待时间。总的单次累积给药安全剂量没有确切证据,不同超声造影剂也不相同,但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说明书上给了56mL的安全剂量报道,可作为参考。目前所用超声造影剂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经血管途径给药的安全性同其他脏器超声学造影一样,非常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经非血管途径给药的安全性现阶段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撑,但基于全球现有该途径给药方式的研究报道及笔者所在单位超1000例病例无不良事件记录,其安全性与经血管途径给药类似。
所有具有超声造影功能并支持浅表线阵探头造影的超声诊断仪器均可用于乳腺超声造影检查。由于乳腺超声造影对设备的造影效果、探头选择及参数调节要求很高,故在开展乳腺超声造影前,必须充分论证其造影效果,与设备应用专员共同调节造影参数至乳腺超声造影最佳模式。常规高频线阵探头不能用于乳腺超声造影,而必须选用低频线阵探头。下面将根据笔者所在单位临床工作实际,列举几种超声仪器的乳腺超声造影参数及所用探头供读者参考(图2-1-3~图2-1-7)。
图2-1-3 GE Logic E9乳腺超声造影参数及所用探头
A.GE Logic E9乳腺超声造影参数;B.GE Logic E9乳腺超声造影探头9L
图2-1-4 PHILIPS IU ELITE乳腺超声造影参数及所用探头
A.PHILIPS IU ELITE乳腺超声造影参数;B.PHILIPS IU ELITE乳腺超声造影探头L9-3
图2-1-5 ESAOTE TWICE乳腺超声造影参数及所用探头
A.ESAOTE TWICE乳腺超声造影参数;B.ESAOTE TWICE乳腺超声造影探头LA522
图2-1-6 SAMSUNG RS80A乳腺超声造影参数及所用探头
A.SAMSUNG RS80A乳腺超声造影参数;B.SAMSUNG RS80A乳腺超声造影探头L3-12A
图2-1-7 MINDRAY Resona 8乳腺超声造影参数及所用探头
A.MINDRAY Resona 8乳腺超声造影参数;B.MINDRAY Resona 8乳腺超声造影探头L9-3U
乳腺因为只有单一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故与大多数器官一样,经血管途径给药时,其增强时相分为动脉相和静脉相。通常情况下,乳腺在推注超声造影剂后5~12秒开始增强,19~26秒达峰,之后进入静脉相,2~3分钟造影剂消失(图2-1-8)。经非血管途径给药(皮下、皮内注射淋巴管显影)时,通常在注射完造影剂并按摩30秒~1分钟后淋巴管增强显影,持续时间6~14分钟,并且可以通过再次按摩使淋巴管再次显影。
图2-1-8 乳腺超声造影各个时相增强模式
A.12秒开始增强;B.20秒增强强度达到峰值;C.43秒时已处于静脉消退期;D.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曲线:可显示感兴趣区域约8秒开始增强,19秒达峰,之后进入静脉消退期,呈平台型缓慢消退
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
是一种主观性判读,在造影中或对存储的超声造影动态视频进行动态或逐帧回放,通过医师肉眼视觉观察病灶与周围相对正常乳腺腺体在不同增强模式下的造影表现,根据乳腺超声造影定性分析模式词典(具体见“第三章第一节”)进行判读、分析,是乳腺超声造影主要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存在观察者间不一致的情况,规范描述词典、设定诊断标准(预测模型)、早期的学习曲线和对判读困难病例的多医师会诊讨论,都是提高观察者间一致性的有效方法。
是通过应用在机或脱机的定量分析软件,对存储的保持同一造影切面稳定不动的超声造影视频片段(通常为0~50秒)进行分析,选取病灶的相应感兴趣区与周围相对正常乳腺腺体,绘制一系列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并得到一系列定量分析参数(图2-1-9)。这些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到达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流入斜率(WIS)、平均渡越时间(MTT)、峰值半降时间(TPH)、曲线下面积(AUC)等。通过比较病灶与病灶间、病灶与正常腺体间TIC曲线及参数,或同一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过程中自身参数的前后动态变化,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由于不同的超声设备厂家推出的定量分析软件、算法不同、参数缩写及单位不同,加之影响定量分析参数的因素多种多样(如注射剂量不同、注射部位不同、患者体循环或心功能差异、增益调节、造影参数不同、扫查方法不固定等),故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和参考截值。在充分控制其他可变因素的情况下,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作为同一患者的自身前后对比相对较为可靠,如用于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动态评估。另外,定量分析可作为定性分析的有效补充,帮助纠正因视觉错觉或误差而造成的主观偏倚。
图2-1-9 乳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A.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曲线;B、C.定量分析参数示意图
1.选用的超声设备及探头不完全匹配乳腺超声造影。
2.造影参数调节不佳。
3.造影剂用量不足。
4.注射用针内径过小或选择了较细的外周血管注射。
5.推注造影剂过慢或造影剂未充分摇匀。
6.患者生理状态(如处于月经期或为乳腺腺体背景弱增强)或接受了影响微循环的治疗(如靶向治疗、化疗、放疗等)。
7.造影切面、聚焦点位置选择不适当,增益调节过低或过高,深度过深或过浅,周围正常腺体不足。
8.乳房过大、病灶位置过深。
9.探头贴合不佳或加压过重。
10.其他原因。
1.操作相对简单、无辐射、检查时间短、价格相对便宜。
2.造影剂无肝肾毒性、安全性高、可多次反复进行。
3.全程实时动态观察靶器官或病灶的微灌注信息,具有很好的时间分辨率及较高的组织分辨率。
4.可方便易行地在超声造影下避开无增强区或选择异常增强区行靶向活检,以提高穿刺阳性率。
5.可被淋巴管网吸收,用于识别和定位前哨淋巴结。
1.不能作为筛查性检查,只能作为诊断性检查。
2.必须基于传统二维灰阶超声识别到靶目标后方能行超声造影,对传统超声不能识别的病灶,虽可在其他乳腺影像学(乳腺X线或MRI)指导下进行定位,但要求超声医师具备较高的乳腺多种影像学诊断综合能力。
3.由于超声诊断目前的固有特性,扫查范围较局限,不能在同一时间点全面扫查整个乳腺。
4.由于目前所用的超声造影剂在乳腺超声造影中持续时间较短,尤其是动脉相大致只有20秒的时间,且单次诊断所用剂量较大,故对多灶性或多中心病灶的诊断具有局限性,其时间经济-诊断效能不及乳腺MRI。
5.乳腺超声造影定性分析是与病灶周围相对正常的腺体进行比较所得,故对于弥漫性病变或病灶周围缺乏相对正常腺体,或病灶侧乳腺增强强度本身异于健侧乳腺时,超声造影的应用都具有局限性;对于有经验的医师,可以通过快速移动探头扫查同侧乳腺其他象限正常腺体或对侧乳腺正常腺体与病灶进行对比行定性分析,但因探头的移动导致非相同时间点非同一图像内比较,故存在一定的判读误差,不推荐常规应用。
6.乳腺超声造影的实时性是牺牲了全面性所得的,故乳腺超声造影必须与其他乳腺影像学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其仍然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问题。
7.目前的乳腺超声造影还不能得到冠状面的有效信息,对病灶的判断还不够全面。
8.造影的定量分析价值没有得到有效体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9.存在观察者间一致性问题,可重复性、同质化和标准化还有待完善提高。
10.乳腺超声造影对病灶是否侵及皮肤和后方胸大肌,从而指导乳腺癌T分期有一定价值,但不及乳腺MRI。
1.对超声造影剂过敏、伴有右向左分流的心脏病患者、重度肺高压患者(肺动脉压>90mmHg)、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2.孕妇。
3.18岁以下儿童慎用。
4.哺乳期妇女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