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补肾壮阳膏

补益鹿茸煎

【处 方】 鹿茸200g。

【制 法】 将上药研末,以清酒2000ml,慢火煎熬至如膏状,盛于瓷器中。

【功 效】 补肾壮阳,强筋健骨。

【适应证】 用于精极,症见骨髓虚竭,齿焦发落,梦中失精,目视不明,耳聋体重。

【用 法】 每于空腹及晚餐前以温酒调下半匙。

【禁 忌】 证属实热者不宜。

【来 源】 《普济方》。

太和膏

【处 方】 当归(酒浸)、肉苁蓉(酒浸)、川芎各200g,小茴香300g,川楝子、补骨脂、楮实子、远志(去心)、白术、韭子、白茯苓、葫芦巴、枸杞子各150g,黄蜡75g,葱白10茎,胡桃50个(切作片)。

【制 法】 上用鹿角15kg,东流河水1500L,铜灶铁锅2只,靠鹿顶截角,用赤石脂、盐泥于截处涂固之,勿令透气,于甑内蒸一炊时,用马蔺刷就热汤,刷去角上血刺、尘垢后,可长10~12cm截断鹿角,外将前件药14味拌和匀停,先铺l层角于锅内,角上铺1层药,如此匀作3层铺之。将河水添在药锅内,其水于角上常令高9cm,用无烟木炭慢慢煎熬,常令小沸,勿令大滚。外一锅内,专将河水煎汤,亦勿令大滚,却取河水添在熟汤内,住火候冷,将鹿角捞出,用生绢取汁,其药滓不用。外将药汁如前法再熬,更不用加水,如膏成滴水中凝结不散,方始成膏。

【功 效】 填精壮阳,益气补血。

【适应证】 用于诸虚不足,气血虚衰,精神减少,体瘦憔悴,行步艰难。

【用 法】 每服1匙,空心暖酒化服。

【说 明】 原方记载制法相对复杂,可精简如下:将上药切碎,水浸后煎煮,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鹿角胶500g小火煎至膏状。

【来 源】 《医垒元戎》。

五仁斑龙胶

【处 方】 人参、天冬(去心)、麦冬(去心)、怀牛膝(去芦用)、甘枸杞子各500g,老鹿茸(燎去毛,截6cm长,劈2片,水洗净)1000g。

【制 法】 将上药均入大砂锅内,熬汁5次,将滓滤净,再熬至5碗,则成胶矣。

【功 效】 壮阳益肾,生精养血。

【适应证】 用于真阳元精内乏,以致胃气虚弱、下焦虚惫,以及梦泄自汗、头眩四肢无力。

【用 法】 每次服1匙,每日3次。

【禁 忌】 实证不宜。

【来 源】 《寿世保元》。

长春方

【处 方】 鱼鳔(蛤粉炒成珠)、棉花子(取仁,去尽油,酒蒸)、金樱子各500g,白莲须、石斛各400g,沙苑子、菟丝子、五味子各200g,枸杞子300g。

【制 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取鹿角片2500g,煮取汁液,滤去药渣,下入前药末,慢火浓缩至膏状。

【功 效】 补肾填精,温阳益气。

【适应证】 主治肾虚精冷之症。

【用 法】 每次服1匙,每日3次。

【禁 忌】 阴虚火旺者勿服。

【来 源】 《种福堂公选良方》。

封脐膏(出自《寿世仙丹》)

【处 方】 大附子1枚,甘遂、甘草各50g。

【制 法】 用酒1000g,入上药,煮成膏,再入麝香2.5g调匀。分作2贴膏药。

【功 效】 温肾助阳。

【适应证】 用于下焦虚寒之阳痿、早泄之证。

【用 法】 贴脐上,每日2次。

【禁 忌】 下焦湿热之证不宜。

【注 意】 方中附子、甘遂有毒。

【来 源】 《寿世仙丹》

比天助阳补精膏

【处 方】 甘草80g,天冬、生地黄、熟地黄、远志、麦冬、肉苁蓉、蛇床子、牛膝、鹿茸、续断、羊胫骨、木鳖、紫梢花、谷精草、附子、杏仁、肉桂、菟丝子、肉豆蔻、川楝子各6g,黄丹300g,黄蜡200g,雄黄、白龙骨、倭硫黄、赤石脂各4g,乳香、没药、丁香、沉香、木香各4g,麝香、蟾酥、阳起石、蛤芙蓉各4g,麻油760g(取干净铁锅一口,用砖架定三足,取白炭15kg,慢慢煎煮,不可太急,恐损其药),槐树枝、柳树枝、桃树枝、榴树枝、椿树枝、杏树枝、杨树枝各2枝。

【制 法】 下甘草,煎煮至没有响声为止。①下天冬、生地黄、熟地黄、远志、麦冬、肉苁蓉、蛇床子、牛膝、鹿茸、续断、羊胫骨、木鳖、紫梢花、谷精草、附子、杏仁、肉桂、菟丝子、肉豆蔻、川楝子。先将上述药物锉碎,再加水煎煮成炭,离火,用布过滤去渣,务必过滤干净,再置于砖架上固定,取如拇指大、长约50cm嫩桑条1根搅油。②下黄丹、黄蜡,将油烧开后,用茶匙抄黄丹慢慢加入油中,用桑枝不停搅拌,以滴水成珠不散为度,离火,摊开,待其变温,又置于砖架上。③下雄黄、白龙骨、倭硫黄、赤石脂,将上述4味药物捣研为细末,先将油加热,勿使其沸腾过盛,只需稍温即可,小火煎煮,不停搅拌,离火,摊开,待其变温,又置于砖架上。④下乳香、没药、丁香、沉香、木香,将上述5味药物捣研为细末,加入膏内,不停搅拌,小火煎煮至微温。⑤下麝香、蟾酥、阳起石、蛤芙蓉,将上述4味药物捣研为细末,加入膏内,不停搅拌。用小火煎熬,务必软硬适宜,以贴时不移动,揭之无痕迹为度。将膏取起,贮存于瓷罐中,密封其口,埋在土中三天三夜,去其火毒。

【功 效】 添精补髓,助阳润肤。

【适应证】 用于下焦虚冷,五劳七伤,半身不遂,腰膝酸软无力,男子阳事不举,阴精易泄;女子下元虚冷,经水不调,崩中带下而无子。

【用 法】 取膏20g,摊涂在厚红素缎绢上,贴脐下关元穴及背后肾俞穴。

【禁 忌】 不可恃此而继续纵欲过度,否则更伤真元之气。

【注 意】 方中木鳖子、附子、黄丹、雄黄、倭硫黄、蟾酥均有毒。

【来 源】 《养生四要》。

加减健脾阳和膏

【处 方】 党参、茯苓、枇杷叶各200g,白术、陈皮、厚朴、草豆蔻、桔梗、苍术、苏叶各150g,木香、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100g。

【制 法】 将上药切碎,水浸后煎煮,纱布滤去药渣,如此3遍,再将所滤药液加热浓缩,下入蜂蜜500g,收膏即成。

【功 效】 温运脾阳,化湿行气。

【适应证】 用于脾阳不足、湿邪内盛之痰多食少,脘痞腹胀,口淡无味,舌苔白腻。

【用 法】 每次服15g,白开水冲服。

【禁 忌】 本方苦辛温燥,阴虚及热盛者不宜使用。

【来 源】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固阳膏

【处 方】 生白矾360g,黄丹240g,干姜400g,母丁香120g,胡椒240g。

【制 法】 将上述药物捣研为细末,用醋调和成膏。

【功 效】 温阳散寒,理气止痛。

【适应证】 因女色成阴证者。

【用 法】 药膏搽脐上,盖被,汗出即愈。

【注 意】 方中白矾、黄丹有毒。

【来 源】 《济世全书》。 BNtU5kSSpHX/RVw2A1VY2VjQryfV0aooGxgkZLp9Upb2u26xVQaCsTM1AKRfJkD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