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

(一)什么是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凡是存在着商品生产,不论其社会形态如何,必然存在着价值规律,商品经济中的其他规律及其范畴,均以价值规律为前提,并受其调节。例如市场价格的决定,货币流通量规律,劳动量在各生产部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剩余价值规律、工资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利润规律,等等。

价值规律的内涵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变动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反比。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就是说,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该商品时社会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仅包含最后生产过程的劳动,也包含此前耗费在原材料、生产工具等方面的劳动,并且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价值量。按照价值的质的规定,决定价值量的劳动是抽象劳动,按照价值的量的规定,以简单劳动作为计量单位,复杂劳动折合为若干倍的简单劳动来计算。

价值是内在的,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表现出来,价值规律的实现也是通过商品交换完成的。在商品交换中,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按照等量劳动交换的原则进行,在以货币为中介进行交换时,要遵守等价交换原则。

(二)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通过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上涨,高于社会价值,反之,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又会下跌到社会价值以下。

价格背离价值的事实不能否定价值规律的存在和价值规律的支配作用。首先,价格是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的,背离的幅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当商品价格由于供不应求而上涨,高于社会价值出售时,其他部门的商品生产者就会开始向这一部门转移,使商品供应紧张的局面逐渐缓和,市场价格回落到价值的水平。反之,当商品供大于求的时候,市场价格下跌到社会价值以下,这一部门的生产者就会向其他部门转移,使商品供应量逐渐减少,价格又会回升到价值的水平。其次,从商品的总体和长时期来看,价格和价值仍然是一致的,当社会总劳动过多投到某些产品上,引起商品供过于求而使价格跌到价值以下时,另一些产品却由于投入劳动的减少,引起商品供不应求,使价格上涨到价值以上。从同一种商品看,在前一时期,由于供不应求使价格上涨到价值以上,后一时期又会由于供过于求使价格下跌到价值以下。

当纸币作为流通手段时,往往由于国家过量发行,商品价格似乎不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是越来越高于价值,这是一种假象。纸币仅仅是价格符号,价格符号和价格本身不是一回事。纸币价格的上涨现象往往是由于纸币过量发行而产生的,它所代表的真正价格减少的一种表现,纸币价格的上涨在价格本身实际下降时也可以出现。因此,在纸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实际价格仍然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

二、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是非常古老的规律,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产品交换的发展而开始发生作用,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它依然存在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把主要建立在劳动者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称为简单商品生产,在这种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价值规律,在历史发展中曾起过重大作用。

第一,调节各种产品的生产比例。

在任何社会中,人们的需要总是多方面的,并根据现有的生产力水平,确定各种产品需要量的比例,从而进一步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比例。但是,在私有制制度下,社会不可能根据人们的需要有计划地去组织生产。价值规律在这里起着决定性的调节作用,各种产品的量的比例关系是否合乎人们的需要,会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显示出来。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上涨到价值以上,当产品供大于求时,市场价格又会下跌到价值以下,商品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对产品的生产比例进行调整,使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

由于商品生产者完全根据市场价格的信息来调节产品的生产状态,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后发性。人们自发地接受价值规律的支配,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当发现市场上的商品价格跌到价值以下时,即使采取“急刹车”措施,多余的产品也已经被生产出来,投入的劳动不为社会承认,成为无效劳动。

第二,促使并强制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这促使每个生产者努力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自己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获得更多的收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商品的社会价值具有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商品生产者如不努力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越来越高于社会价值,这会导致自己的劳动得不到充分的补偿,正常的生活难以维持,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还会导致破产。价值规律在这里起了一种强制的作用,迫使每个生产者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

在私有制度下,价值规律推动生产发展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由于生产发展的无政府状态,不能自觉地、有计划地按比例发展生产,在地区上不能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充分利用资源;其次,商品生产者为了各自的私利展开竞争,互相排挤,不能很好地进行协作。

第三,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在私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不可避免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从而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种情况是有些生产者所拥有的设备比较先进,技术水平高,使自己产品的个别价值大大低于社会价值,收入迅速增加,另一些人则相反,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别引起同一部门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另一种情况是有些生产者的产品供不应求,不仅销售量大,而且价格高,另外一些人的情况则相反,这种价格与价值上的差别又会引起不同部门生产者之间的两极分化。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两极分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富者手中积累了大量货币,穷者变得一无所有,要靠出卖劳动力维生,从而为货币转化为资本准备好了两个前提条件。 IUzxN9nmkm1wazaNx8O5jXuLQc1orsdi+WYbx8QMUHV8uiQeoCg52nJ/amDA94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