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什么?迄今为止,人们对此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科学本身在不断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因此科学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按科学史学家W.C.丹皮尔的说法,“科学”一词源自拉丁文Scientia,是学问或知识的意思。所以,广义的科学应当包括有关自然界、社会和人的一切有系统的知识,这也是科学的本来含义。但是,随着人类知识的进展,到了近代,各种学问日益趋向专门化,关于自然界的研究越来越和关于社会与人的研究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知识领域,狭义的科学一般指的是自然科学。我们现在习惯上所说的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和技术。
自然科学的定义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能够被证实(通过实验和社会实践)的知识,每一种科学理论都具有“自洽性”;
二是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能够上升为理论,即在它所研究的对象或领域具备指导性;
三是在自然科学中能够量化分析,并得到一系列实验或计算结果,这些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和证实的;
四是所发展的分析理论和模型都以数学(即量化分析)计算为基础。
因此,“科学”可以归纳为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并且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照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又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等。
科学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第一生产力,但它的发展和作用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科学与技术越来越相互渗透和融合,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转化,逐渐形成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由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广泛参与,科学技术已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
20世纪人类知识领域的扩展十分令人注目,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一直以加速度进行,无论在宏观知识方面,还是在微观知识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以至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知识爆炸”。人类科学实践的范围也扩大了,一方面借助强大的高能加速器深入地探索物质结构的秘密;另一方面又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开始向广袤的宇宙空间进军。
目前科学技术革命的步伐丝毫没有放慢的迹象,新发现和新发明层出不穷,微电子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纳米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等的研究和发展,将对人类未来的生活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多少年来,人类花费大量精力用于制造和改进工具,社会硬件系统确实高度发展了,工具性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也占了主导地位。相形之下,人们在社会目标、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方面却陷于混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价值理性没有充分发展,这表明社会的软件系统出了毛病,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看来,人们所期望的社会公正和普遍幸福绝不是单独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能解决的,如果社会的软件系统没有相应的进步乃至社会制度的变革,人们祈求的理想社会依然是不能实现的空想。
其一,我们必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不管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它的步伐都将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加速前进,这已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
其二,我们必须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承认它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当代世界的发展完全证实了恩格斯的话。
其三,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福利,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由于应用不当而带来一系列消极的、负面的作用,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