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进入了大型桥梁建造的新时代,这也给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多机遇。我参与了很多大型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如港珠澳大桥。在建成这些大型桥梁工程项目后,我常常思考,对于这些动辄投资上千亿元人民币的大型项目,究竟如何去评价它们的价值?这也是经常有人问我的问题。就直接经济效益而言,有些大型项目的经济回报是不太好的,但是如果将这些大型项目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待其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就能对大型项目的价值做出合理的评价。这种全社会全生命周期的“双全”视角有别于传统的经济视角。现在的大型工程项目技术更加复杂、施工难度更高、环保要求更严、项目周期更长,如何做到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用户体验好、工期成本能合理控制……我们在港珠澳大桥项目中做了较多的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耗散结构论的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戈金认为,从“简单性”到“复杂性”的转变,需要把各种不同的探求囊括到科学规律的研究之中,这种转变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甚至意识形态的影响是绝对分不开的。大型项目的立项之初,受限于人的认识能力,不可能预见社会50年甚至100年后的变化,人一定是基于现实条件或对未来情况的预测来对大型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的,这是大型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可持续发展观。但是,在漫长的大型项目生命周期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后续还会为已建成的大型项目建设一些配套工程,从全社会的大视野中对大型项目所处的环境和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和完善。因此,对大型项目的可行性评估还要放在全社会的视角下,基于历史的发展观进行思考。

基于以上思考,在我负责建成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后,特委托广东省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思考和研究该问题,鉴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有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本书的研究是在该书的基础上,对大型项目的溢出价值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并提出了金字塔Ⅱ模型,在该模型中基于大型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提出了大型项目的和谐发展指数,基于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大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本书关于全社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论结构体系,正体现了价值工程视角下系统化、优质化、综合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特点。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是数代中国交通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桥梁工程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建设港珠澳大桥使用的钢材重量达到了42万吨,相当于60 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的用钢量,而且在大桥七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在大型项目建设中是不多见的。大桥的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漏水的,其最终接头安装误差仅为2.6 毫米。因此,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成本都是以人为本进行管控的,本书也对此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了本质管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书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型项目的全社会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并以港珠澳大桥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二部分是大型项目的本质管理研究;第三部分选取了国内典型的六个大型项目为案例,进行全社会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分析。任何新理论的提出,都要经过学界的证明、工程实践的检验。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感谢项目组成员,同时感谢为项目研究提供资料和在调研过程中给予帮助的诸位朋友!


2019年10月20日 e5oirYKyun44CP7+phalNB/O/Y+WjN5Z0G9m1CYUhdRxmPOTBESOipBSlJ6DJT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