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4月,暨南大学设置了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国第一个华文教育专业,主要为海外培养能从事华文教学和学校教学管理、汉语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课程主要分为教育学、语言学和文化文学三大类。其中,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类课程中的核心必修课程。专业成立初期,我们采用国内的《教育学原理》或《教育学》教材,结果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学生普遍反映教材“内容多、很难、太复杂”,而且有些内容不适合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在这种困境下,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团队开始自编讲义,经过近年的实践和不断修订,逐渐形成了面向华文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学简明教程》。
本教材着重分析了教育学的九大问题:教育和教育学的概念及发展,教师与学生,教育功能,学生心理素质及其培养,课程,教学流派及教学设计,教学原则、方法和艺术,班级管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该教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
(1)结合华文教育专业因材施教。
针对华文教育专业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该教材以中等汉语水平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同时以“案例导入”部分帮助低水平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以“拓展阅读”部分帮助高水平学生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各水平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
(2)启发式教学。
教材的每一章节把“思考与讨论”“思考与分享”“行动与思考”等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做中学习”,以此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教学。
教材内容与华文教育专业紧密挂钩,采用大量简单易懂的案例,增强教学趣味性和真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课语整合式教学。
华文教育专业的留学生实际上是把汉语当作外语或者第二语言来学习并且利用汉语去学习语言之外的专业课程,最终目的是实现课目(教学内容)和语言的综合发展。该教材比较明显地突出这一理念,注重学生对教材文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促进学生教育学专业知识的发展,还进一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汉语能力的发展。
(5)实现广义教育学与华文教育专业的统一。
该教材不是公共教育学意义上的教育学,而是在勾勒教育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华文教育的特点。它的目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形成关于教育学的基本认知结构,然后将之与华文教育结合起来。
(6)教材内容力求简明扼要。
教材内容虽博采众长,但大多采取直接定义概念、简述理论内容等方式,尽量避免论证过程,以免留学生越学越复杂。即有定论的采用定论,无定论的只采用最合适的一家或一派之言。同时,教材中的“思考与分享”要求学生自己去查找其他观点或者通过每章后面的“拓展阅读”了解其他各派的观点。
(7)力求反映教育学最新研究成果。
教材中大量引用国内外文献,特别是采用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教育学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新需求。
本书由许文果主编。全书工作计划和编写提纲由许文果拟定,各章的撰稿人分别为:第一、三、四、六、八章,许文果(暨南大学);第二章,喻忠恩(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第五章,赵宁宁(北京师范大学);第七章,张金桥(暨南大学);第九章,唐燕儿(暨南大学)。
全书共九章,预设 18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教学内容,可采用课上教学和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课后作业可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
教材中引用了大量论著,都在文中及文后作出注释或列出参考文献,但难免挂一漏万,在此特别加以说明并向它们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得到了 2013年度暨南大学青年教材项目资助,也得到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出版资助,同时还获得了 2019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在此,谨向相关领导和职员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教材的出版还得到了暨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策划编辑精心把关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在此特致以由衷的谢忱!
限于编者学识,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学界同行批评指正!
许文果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