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环境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教育与社会其他现象之间的关系就是“制约”和“促进”的关系。社会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保证条件;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才又反过来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
培养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所在。教育对个体的作用是教育对社会起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从根本上讲,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主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教育的直接社会功能,即教育自身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直接对其他社会子系统所产生的功能;二是教育的间接社会功能,即教育通过有针对性地影响人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技术、手段和方式的飞速发展,教育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稳步提高。
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社会,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得以提高,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在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国民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959年,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提出,全面的资本概念应包括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人们用在教育、卫生以及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国内迁移方面的直接费用,乃至为了获得高层次教育而放弃的收入,构成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主要成分是教育资本,它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真正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他认为,用单纯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来促进生产发展,不如通过教育提高人的能力,这样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更为迅速。他曾说:“就美国经济增长而论,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学校教育和大学的科学研究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人类社会只有通过教育把已有知识传授给劳动者,并相应地传授知识创新的方式、手段,才能促进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和知识经济价值的形成。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现代社会,教育受到普遍重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父母为子女的教育投资;另一方面,各种与教育有关的“产业”迅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受教育人口的比例,还可以带动建筑、仪器设备、文教用品、办公家具、通信、交通、报刊出版、旅游等一系列行业、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思考与交流: 教育对你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古至今,培养社会的各级治理人才,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政府组成人员大都是学校教育的结果。现代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结构和政治活动日趋复杂,要求社会的各级治理人才都要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较高的政治、法律素养,由教育来培养、培训治理人才的作用尤其突出。
现代学校,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开设有政治类或思想品德教育类的课程,比如“社会课”“公民课”“政治课”“品德课”“法律课”等。有很多国家还开设“宗教课”。其主要内容就是向学生介绍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主导的意识形态、主流的道德品质等,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政治思想,成为社会所期望的合格公民。
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制约、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离开文化,教育就缺少了内容;离开教育,文化就无法有效地传承与发展。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的传承方式有很多,它可以借助文物、名胜古迹、媒介符号等来传承,也可以通过物质实体的方式保存下来,代代相传;还可以以法律、制度的方式来保存和传承;另外,也可以以战争、贸易、旅游、移民等方式来传承或传播文化。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一方面以物质实体和制度方式保存的文化还需要人的理解,另一方面,作为人类文化核心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只有通过人的培养,体现在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中才能得以保存。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保存和传递社会文化的最佳方式,它可以使新生一代能够经济高效地占有社会文化。
文化传递有两种情况: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文化为中介,客观上起着文化的传播、传承作用。而且相比其他文化传递的方式,教育传播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文化通过人的掌握而得以保存,保存的是深层的精神文化。因此,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文化传递方式。正因为有了教育,文化才从一部分人传递给另一部分人,从一代人传递给另一代人,人类的文化才得以积累,才得以普及。
人类文化浩如烟海,不可能全部被下一代接受,这就需要对文化进行选择,选择优秀的人类经典文化,促进人的发展。而教育总是能够自觉吸收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取其精华,将文化中真、善、美的部分保留下来;教育会根据所处的社会环境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主流文化。教育还会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规律,选择适合教育过程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教育不仅负有对既有文化的传递功能,还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首先,教育总是基于对既定的社会文化的一种批判和选择,根据人的发展需要而组织起一种特定的文化,这样一个选择、组织、生成、传播的过程,就是文化的重组和更新的过程,教育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因素。其次,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研究,从事文化创造,生产新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成果,这是文化创造的一个直接途径。最后,教育可以为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各方面人才,通过这些人才再去创造新的文化,从而使学校间接成为文化的创造地。
文化是一定时期、特定地域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共同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文化都具有地域性和封闭性。然而,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形成,使政治、经济、文化已经打破了封闭的格局,走向开放和交流,文化在交流过程中渐趋融合。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比如,通过互派留学生、互相进行学术访问、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等,促进异域文化之间求同存异;通过引入国外的教材和研究成果等,对异域文化进行选择、判断,对已有的文化进行反思、变革和整合,从而融合成新的文化。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不是以一方取代另一方,而是一个吸收其他文化的有益成分,改造原有文化的过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当代社会,人口问题日益显著。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和人口质量的有待提高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紧要问题。尽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近些年都有所下降,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仍在不断攀升。在此情势下,提高教育水平成为人类社会人口合理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有很多,教育在其中发挥着独特而长远的作用。其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提高劳动力素质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家庭的教育需求,从而增加抚养孩子的费用。其二,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转变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提高人们对人口增长与国家发展关系的认识。其三,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增强其就业能力与机会,职业女性普遍面临着生育与就业的两难选择。其四,教育程度的提高,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初婚年龄和生育时间,从而拉大了人们的代际年龄差距。
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教育提升人口质量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青少年儿童的培养方面,通过教育提高青少年儿童的科学文化水平,使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增强他们创造美好生活与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其次表现在对成年人的教育上,通过一定的教育使成年人掌握新的知识技能,提供对优生优育的认识,掌握相关的优生优育知识和能力,为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的是人口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社会结构是指人口的阶层、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教育无论是对人口的自然结构还是社会结构,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教育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生育观念,从而避免选择性生育带来的人口性别比失衡等问题。其二,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三,教育促进人口流动,使人口的地域分布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