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接受教育的个体的人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大到教育制度的设计,小到师资水平、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新旧、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影响着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人类个体的发展,不仅是身心方面自然成长的过程,也是个体逐步承担社会角色、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增强个体享用意识和能力的功能。

一、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人是社会及其活动的产物。个体从自然生物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而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涂尔干(Durkheim)认为,“教育是年长的一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一代人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因此,“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人系统地社会化,也就是将要塑造社会我,强调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人的思想意识支配人的行为。意识是社会价值规范在个体生活中及头脑中的反映。教育代表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受教育者就易于形成符合主流社会文化要求的思想意识,从而认可并自觉维持现存社会的各种关系。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人的行为要符合所属群体或社会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社会规范。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人们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认识到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3.教育培养个体职业意识和角色

职业是人的社会化的集中体现。人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个体的人均要以一定的职业作为生存的基础。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态度以及技能是其核心要求;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的早期教育,同样负有职业指导和职业定向的重要职责,要指导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自己的未来职业定位,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思考与交流: 说说教育对你本人社会化的影响?

二、教育促进个体的个性化

个性是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诸方面的一系列稳定特点的综合,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个性化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1.教育促进个人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主体意识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自觉意识,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改造外部对象世界的能力。主体意识是主体性的观念表现,主体能力是主体性的外在表现。人要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必须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相应的知识、态度以及能力,从而实现自身变革以及变革客观世界的目的。因此,教育过程对个体而言,就是促进个人主体意识形成和主体能力发展的过程。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个体的独特性表现在人的个性心理上,诸如兴趣、爱好、理想、能力、性格等。个体的遗传素质原本就存在差异,如气质、智能的差异等。而后天由于生活环境、教育影响的不同,即便是相同的遗传素质,也会形成不同的发展结果。其中,教育影响发挥着更基础性的作用。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他的发展道路,设计适合他的教育。教育应该尊重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受教育者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区域和特长。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个体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的自主、独特的心理倾向。创造性是自我性和社会性的连接,它是个人才能的最高体现。但这种才能的发挥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生活经验就可以实现的,而是有赖于教育激发受教育者张扬个性,培养他们独特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能力等,从而为受教育者超越前人生产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创造条件。

三、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1.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教育在传递知识经验的同时,也使人获得了谋生的本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是因为他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基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起源上看,教育的产生首先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为了个体更好地生存的需要。教育成为个体获取谋生本领的一种手段、一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在此意义上,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更为现实、更为直接的。

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受教育的过程也是满足自我需要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就是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从历史发展来看,教育满足人的需要,首先是满足其生存的需要,教育必须为有用而进行,它具备的是人类保存自身和个体谋生的价值。而后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类精神需求的提升,人们对于教育的需要,才开始从以生存价值、功利价值为主转化为以精神价值为主,逐渐把精神的完善作为追求的目标,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这种教育“不是因为它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它是自由的和高贵的” 。教育活动,不只是使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好公民,得以适应社会的存在,而且更深刻地体现在它展示了现代社会个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教育如同吃饭、睡觉,是生活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人需要教育,不是为了谋生或成为外在社会期望的人,而是为了自身精神的追求,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教育个体功能的核心和基础。教育通过知识经验的传递来促进个体的发展。但个体获得的知识经验有内在和外在两种不同的价值。知识经验的外在价值在于它能转化为一种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成为个体谋生的手段。知识经验的内在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造就完满的自由人格,使人成为自由之人、幸福之人。

思考与交流: 你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吗?为什么? ho6VawpJlhMvjD+swmfWaGQsD123iiqEXFn6YBoivQ9jbdl9u7ajDy/MvA7URj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