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写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先秦两汉传世文献的数术词汇研究的,现在看来,说“先秦两汉”口气太大,其实主要用的是两汉文献。
论文提出了数术词汇的词义范围这一问题,认为,同是一个词,其作为数术词汇的词义范围与作为一般词汇的词义范围是不一样的;其词义范围的确定应该兼及专业(数术)性、时代(先秦两汉)性、学说(经学派别)性,并对不同类别的数术词汇的词义范围进行具体分层。整篇论文,其实就是对经研究确定好的词义范围分层进行填空。
因此,确定各类词汇的词义范围,是整篇论文写作的前提。这需要对先秦两汉(其实主要是两汉)数术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这项工作,也占了论文写作的大半时间。当要将其写进论文时,发现篇幅太大,这本来就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但是,我学的是训诂学专业,论文写的是关于词汇的论题,两汉数术原理的研究虽然重要,如果写进论文,显得严重偏离专业和主题,会使论文结构和写作主旨不伦不类。为此,只好割舍。
关于两汉数术原理的文稿在抽屉里一躺就是多年。近几年研究战国、秦、汉出土简帛材料,多有数术内容,心中跃然有感。抚摸旧稿,难以释然。工作之余,整理出来。好坏都是当年的奋斗痕迹,况抛砖引玉,亦未可知。
本书之所以命之曰“导论”,一方面,本身原来只是数术词汇论文的有关理论前论;另一方面,所述数术原理仅以所见所知传世文献为限,不足以统领整个两汉全局,只起着引导的作用。
是为序。
刘晶
2019年 4月 10日于虞城三逸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