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西方传统智力资本理论

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有所论述,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智力资本研究的对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智力劳动对商品价值创造与价值提取的作用”。也就是说,它的研究对象是活劳动,尤其是活劳动中脑力(智力)劳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西方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早在 1836年,西尼尔(Senior)就把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同义词加以运用,他认为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Calbraith)首先提到智力资本的概念:“它不再是‘纯粹智力’的含义,而是一种智力性活动,本质上它不仅是一种静态的无形资产,而且是一种思想形态过程,是一种价值增值的方法。”即智力资本不止是静态的无形资产,还是有效利用知识的过程和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力资本逐渐成为企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古典经济学的“二要素”“三要素”生产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增长的要求。1983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Paul M.Romer)提出了“生产四要素”的理论,认为经济长期增长取决于资本、非技术劳力、人力资本(可按教育时间的长短衡量)和新思想(可按专利数量衡量),他把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巴罗(Robert J.Barro)等人运用罗默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妨碍穷国赶上富国的,是人力资本的缺乏,而不是缺少有形资本。1991年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图尔特(Thomas A.Stewart)在《智力资本:如何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资产》中认为:智力资本是使一个企业、组织和国家富有的最有价值的资产。美国学者斯蒂沃特(Stewart)也强调智力资本虽然常常以潜在的方式存在,却是企业、组织和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产。

经济学把关于“资本”的理论推广应用到人力资源方面,“人力”作为资本的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存在形态被重新认识和研究,这是经济学理论不断深化和创新的基本要求和表现,是理论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回应的必然性结果。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本理论将研究重点突出在人力的智力方面,把人的智力作为财富的源泉,提出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是市场价值增值的主要原因,诠释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本研究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智力资本理论一方面是对人力资本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传承,另一方面又集中体现了知识产权在智力资本体系中的核心主导作用。劳动价值论强调的是活劳动创造价值,人力资本理论则强调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从而使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的是知识、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才是价值创造的原动力。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以人为载体的知识的重要性,拥有知识产权所有权的劳动力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知识产权构成智力资本的核心。

二、智力资本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国内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在 20世纪 90年代也开始进入一个引人注目的阶段,关于智力资本的含义,代表性观点有:袁丽(2000)认为,智力资本就是能够用来创造财富的一切智慧与经验的总和,包括科学知识、信息、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专业技能、实用经验等 。林文修(2000)指出智能资本的重心在于知识(knowledge),包括知识的创造、扩散与累积,因此智能资本就是知识管理的重心。 谭劲松(2001)认为,智力资本本身是属于人力资本的一种,就是能进行科研创新以及对公司内部资源做出管理配置的人力资本。 陈美纯(2001)认为智力资本是涵盖公司整体所呈现的技能、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智能,并融合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关系资本中。 王勇、许庆瑞(2002)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独特能力,是企业能够创造财富的特殊资本,它是一种非物质化的组织现象。 各种各样的知识元素在互相融合之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企业智力资本成长的关键,它们以一种潜在的智力资本形态存在。陈佳贵等(2003)把智力资本具体划分为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契约权利类无形资产、关系类无形资产以及综合类无形资产四种类型。 朱学义、黄元元(2004)认为,由于智力资本能够给公司带来价值,因此它是一种真正的资本要素,这个界定从资本的角度入手,更加注意反映智力资本的资本属性。 闫化海、赵武(2004)认为,凡是能够为公司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都是智力资本。

芮明杰等(2006)论述了智力要素与智力资本的关系,并认为智力资本是隐性的智力要素。 隐性智力要素是指存在于员工头脑或组织关系中的知识、工作诀窍、经验、创造力、价值体系等。因为隐性智力要素具有本源性和基础性,是创新的源泉,是一切显性知识的基石,所以将其称为智力资本。张晓峰(2007)认为智力资本借用描述个人特征的方式形象地描述组织的特征,是表述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能力趋于统一的提法,表现为一个组织所独有的、本身具有价值并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企业的无形资产和能力。 李平(2007)认为企业智力资本的实质是企业将资源转换为价值的能力。 朱乃肖(2009)认为智力资本的精髓在于强调活劳动,尤其是活劳动中的脑力劳动对商品价值创造的作用,智力资本是通过人的智力运作发挥知识的创造力,在企业运营中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增值

总而言之,国外关于智力资本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而国内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更多地是介绍和引进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更多地还处于学习、引进、吸收及介绍国外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的阶段,尚难以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观点或体系。国外和国内学者智力资本界定观点汇总分别如表 1-1和表 1-2所示。

表 1-1 国外学者智力资本界定观点汇总

(续上表)

(续上表)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表 1-2 国内学者智力资本界定观点汇总

(续上表)

(续上表)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由于智力资本是无形的,且影响因素众多,跨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所以用于解释智力资本的观点和术语纷呈,难以形成统一的概念。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察和解释的视角不同,比如:从知识和学习角度解释智力资本,重点研究人力资本、知识的创造、知识的积累和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知识管理角度解释智力资本,是侧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强调信息的作用。从创新管理角度解释智力资本,是特指研究与开发(R&D)的管理。从资本市场角度考察智力资本,是注重智力资本的数量、价值的大小对企业资本负债表的影响,属于企业价值管理。

到了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在微观层面,人们才越来越明确:对智力资本的思考可分为两条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路线,一条叫作知识和脑力,它是以创造和扩展公司拥有知识为核心的路线(Stewart、Edvinsson、Sveiby等支持的观点);另一条是以资源为基础的路线,它关注的是如何从公司对智力资本组合及其与有形资源的组合方式中创造利润(即Itami、Tee、Sullivan等支持的观点)。

由此,可以看到智力资本不仅是人创造价值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智力和知识相互融合而带来效益的一种资本。这就将智力的本质从个体层面扩展到了组织层面,它形象地描述了组织的一种潜在的运用知识与技能进行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能力。本书的研究出发点则是在综合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AI时代背景,给予智力资本全新的神经经济学研究视角,对此,我们将在第二章做更深入的讨论。

三、传统智力资本运营商业模式

智力资本是智力和知识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智力和资本的简单组合,也不是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简单相加,而是将它们融合成一种商业模式。这种融合越好、越紧密,智力资本的效益就越高、价值就越大。作为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瑞典埃德文森教授创立的智力资本商业模型的基本要素是:

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 H S R

这里的“H”代表“人力资本”,“S”代表“结构资本”,“R”代表“关系资本”。三者的具体含义如下:

1.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曾指出,由于教育、保健、人口流动等投资所形成的人的能力的提高和生命周期的延长,亦是资本积累的一种形式,人力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讲,群体的技能、创造力和解决能力的提高都是通过个人的才能提高来体现的,这种个人的才能构成了人才资产,即人力资本。它是企业创新和绩效提高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智力资本实现增值的基础。

2.结构资本(Structural Capital)

结构资本是使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是个人能够更好地工作所依赖的企业组织结构上的条件,是企业内部所有支持性结构的总和,既包括专利、观念、模式、工作流程、信息系统及运营规范等方面,也包括员工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组织形式、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商誉等。斯图尔特认为结构资本就是“给员工提供一种对工作感兴趣,能意识到其社会使命,并且能放手工作的稳定工作环境”。

3.关系资本(Relational Capital)

关系资本指企业内外部所有重要关系的总和,不仅包括员工关系、领导关系、合作联盟及顾客网络关系,还包括与竞争伙伴、与所在社区、与政府部门等的关系,它们都是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与客户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企业不管在其他方面多么优秀,最终的利润都是通过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实现的。如果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能被客户所接受,则企业不能实现其价值。开展宣传和推销活动让客户充分了解企业,赢得客户的信赖,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市场营销战略。

智力资本商业模式运营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价值创造、价值提取和价值实现。人力资本在这三个环节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企业是靠人去经营的,如果人力资本要素没有发挥正常作用,整个商业模式的运营就会出现问题。智力资本的内部运营集中体现在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结构资本的价值提取和关系资本的价值实现上。智力资本商业模式如图1-1所示。本书将在传统智力资本商业模式基础上融入新的思考,阐述出一种新的智力资本价值循环模式,详见第三章。

图1-1 智力资本商业模式 WKoOhfCiKzjjWPVjwStj5WXpWrc4nW+fWck0/m3puegLxTkuOjXdaBX+pVLRJr1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