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文献探讨

要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来探讨我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就需要关注几个关键概念: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标准及其形成与扩散、中国的新媒体技术标准。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新媒体与新媒体技术

(一)新媒体和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的技术标准是否和其他行业的技术标准一样呢?下文通过对新媒体定义的梳理,对新媒体特征的界定,以及对新媒体技术标准和其他行业技术标准的比较,来讨论其特殊性的所在。

新媒体的定义是一个相对的、宽泛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性概念,新的技术带来的小的进步或是大的变革,都是对人类智慧累积、发展的嘉奖。新媒体(new media)这个术语的出现,来源于1967年一份电子录像商品计划书中对于新兴媒体形式的描述,它由当时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的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 我国的学者也对新媒体进行了相关的定义和研究,例如陆地、高菲就对新媒体作了定义,认为新媒体囊括了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这两个范畴。 其中新型媒体是指虽在本质上与传统媒体没有根本区别,但在数字技术的应用、改造上进行了更新的媒介和媒体。而新兴媒体是在理念和形态上都有了质的飞跃的媒体和媒介形式。新媒体和我们的社会息息相关,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中国部分学者提出了“新媒介即关系”的观点,陈先红就曾在其文章《论新媒介即关系》中大胆强调该观点

新媒体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新的文本的体验:新媒体提供了新的类型形式,如电脑游戏、仿真、特殊剧院等;新的对世界的表达方式:模糊界定的提供新的可行经验的媒体,如虚拟环境、多媒体动态屏幕等;新的主体关系(用户和消费者)以及媒体技术;新的体现,身份和社区之间关系的新体验:从本土化到全球化角度体验我们自身以及世界上的定位,由个体化到社会化的时空地域感受;新的个体概念与技术媒体的关系:接受人类和人工智能、自然和技术、身体和媒体技术假体、真实和虚拟的区别的挑战;新型组织和生产:媒体文化、工业、经济、接口、主权、控制、规管的重组和整合。”

综合前人的定义和解读,本研究在互联网时代对新媒体的定义为:

新媒体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作为一个相对性概念,指的就是新近产生的以互联网、移动设备为代表的,以互动、迅速、即时为特征的,新型和新兴的媒介和媒体形态。

综上所述,新媒体行业和其他行业有着重要区别,故而新媒体行业技术相关的技术标准也和其他行业的技术标准有着巨大的不同。也正是因为新媒体有了这些特征,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研究新媒体技术标准时,需要注意到这些新的特征,这是在前人的关于标准的研究,或者关于普通技术的标准的研究中被忽略的,例如新媒体技术的快速迭代、新媒体与社会和用户的互动、新媒体技术标准在社会中的反馈、在媒体平台上的表征等。

(二)新媒体技术的分类

新媒体技术的分类方法十分丰富,早在1986年,学者就对电信服务技术进行了分类,按照信息流通模式分为四种:

(1)分配(allocation)模式。由中心向用户个体的一个分配模式。

(2)对话(conversation)模式。两终端相互交流信息反馈模式。

(3)商议(consultation)模式。

(4)注册(registration)模式。

从形成过程分,可以分成事实标准或者法定标准 。这种分类方法在分析规则制定因素以及分析标准形成影响因素时常常被使用。

从用户群组传播内容系统分类包括:视频的,音频的,文字图像的,互联网基础的,等等。

IT行业的定义是电脑、电子、通信行业的集合行业。 而ICT(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定义则要看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是一个全球提供使用的ICT通信标准的机构,提供包括固话、手机、无线电、覆盖、广播和互联网技术。其定义的通信标准具体包括:航空、宽带无线接入、广播、DECT(增强型数字无绳电信系统)、数字移动广播、EMC(电磁兼容)、环境问题相关、固网接入、网格和云计算、人为因素、智能交通、M2M(数据在机器间传送的一种数据算法模型)、海上、媒体内容分发、医疗相关、毫米波传输、移动、移动边缘计算、下一代网络、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电力线、开放无线电设备接口、协议规范、服务质量、量子密钥分配、无线电、监管与法规、安全、卫星、安全、智能卡、智能电网、测试、TETRA(泛欧集群无线电)、过去的标准。

按照新媒体技术层次可以分为:用户界面—内容,操作系统—应用,网络页面—html编码,高等编程语言—汇编语言—机器语言等。

基于功能角度的标准分类具有一定普遍性,分为:兼容性/接口标准,最低质量/可靠性标准,信息标准/计量标准,减少多样性标准。 而斯旺(Swann)对标准之作用进行了分类,如表2-1所示:

表2-1基于功能角度的标准的分类和影响

总体来看,媒体技术的分类有很多种。传播学模型的研究给新媒体技术标准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如传播学模型香农—韦弗(Shannon-Weave),模型 。最早此模型是用来研究模拟广播及电话技术的,此期间模型相对简单,包括三个部分:发送设备、信道及接收设备。后期此模型引入对噪音的处理、对信号的还原等,继而又分成了五个部分: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受信者。

本书基于香农—韦弗(Shannon-Weave)此传播学模型的分类方法,将新媒体技术的标准分为信息源、传输通道、用户端三种大类别,将它们作为本研究的新媒体技术的标准分类。

信息源的新媒体技术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和音频新源编码的技术标准,版权保护的技术标准,数字水印的技术标准,签名的技术标准,信息加密的技术标准,移动流媒体技术的信源采取的标准等。我国的主要信息源的标准就是AVS。CMMB拥有一部分相关压缩技术。

传输通道的新媒体技术的标准包括:传播信道编码技术标准,调制解调技术等传输中使用的相应技术标准,如3G网络传输途中不同运营商使用不同传播途径进行信道选择。中国的主要传输的新媒体技术标准包括:TD-SCDMA,CDMA2000,WCDMA,TD-LTE,FD-LTE。CMMB也拥有一部分传输的技术标准等。

用户端的新媒体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流技术标准,相关软件技术标准,信道解码、信源解码、解密技术的标准,机顶盒技术等终端相应的技术标准,例如HCS、QT、HTML5等。

二、新媒体技术标准及其形成与扩散

(一)形成期与扩散期

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标准研究,需要一个时间阶段的划分,以费农为代表的产品周期理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费农认为技术创新活动是有周期的,而在一个制成品的生命周期处于末端,将要结束之时,厂商会有迫切的需求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于是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开始了。并且在制成品的定型期,新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而技术的转移或者扩散就开始了。扩散期的表现是技术追随者使用低廉劳动成本优势,模仿和生产标准化了的产品。 新媒体技术的标准也属于技术创新,故而费农的生命周期理论有一定的适用性。

A-U创新过程模型假设产品的革命性创新必须遵循一般模式,在时间的维度上经历“定位阶段”“成熟化阶段”“标准后阶段” ,不同阶段的创新和竞争策略与发展阶段休戚相关。 A-U创新过程模型不专门针对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但是这个模型考虑到了策略的适用,是十分可取的。

新媒体技术的标准化分为制定和扩散两个不同的时期。 邱林川在分析中国Wi-Fi标准WAPI的生命周期时,提出孵化期、实施期、竞争期三个时期。 在裘涵的《标准化研究新论》中标准化被分为产生和扩散两部分。

本研究认为,新媒体的标准化分发布前的制定和发布后的实施扩散两部分,简称为形成期和扩散期。这两个时期分别承载着标准化的两个重要过程。在形成期,标准主要受到创新系统的影响,同时在市场预期和规管机构治理中打磨成型;在扩散期,标准在被发布之后逐渐进入市场,得到现实的考验和用户的评价反馈,继续在规管机构的规范下得到修正和推广。新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创新迭代迅速,所以增加了消亡和更替的生命周期。

(二)技术标准的定义

在划分了重要的时期后,来看看技术标准的定义。我国关于标准的定义 和西方 比较相似,总体来看,比较权威的关于技术标准的定义是这样的:

技术标准是对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的协调一致,工人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社会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中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和依据。

技术标准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但是技术标准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动态的技术标准发展的过程,就需要研究标准的“标准化”过程。首先需要考察标准化的定义,标准化的定义主要包括编制、发布以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三)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

前文定义了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即技术的标准化,而本研究中主要涉及的标准化是新媒体技术相关领域内的标准化研究,属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

在新媒体技术标准研究中,用户和媒体作用的体现,是重要的新媒体技术标准元素的表征。邱林川在分析我国Wi-Fi标准WAPI的文章中总结到,除了参与者的增加,大众民意的集聚和冲突是显著特征,商业媒体和新媒体的出口在其中起着的巨大作用。 Wi-Fi标准是重要的网络技术标准,属于有代表性的新媒体技术标准,由此可类推,媒体系统对于新媒体技术标准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三、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的特殊性

除了新媒体技术标准和传统工业行业的技术标准,以及用户和媒体作用体现有差异,中国的技术标准和国外技术标准也有一定差异性。一方面,不兼容的标准体系是保护民族产业的策略,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标准的制定和普及。例如,T-DMB和CMMB之争。2006年5月,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开通数字多媒体“天声”手机电视,首期开通的城市为广州、东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 这应用的是自韩国引进的手机电视T-DMB系统,由广东地方广电主导,但是CMMB出来之后,由于两种系统不兼容,T-DMB发展与国家广电之间产生了直接利益冲突,出于保护民族产业目的,T-DMB项目被迫搁浅。另一方面,在国外相关研究中政府的重要影响力也是不常见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多个规管部门同时存在,并且它们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这在中国也需要被关注,因为行政部门无效重置会导致资源分化、浪费,甚至行业恶性竞争。这也是本书在案例选取和分析中会重点关注的。 ux+y1bzPvb9LnVimtgLxZq75hvhtoJCeVtPNl63sLySmjCYzZJGLF0NZQCWQRz6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