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意指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开来的文化形态,包括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与亚文化(subculture)。从英国伯明翰学派出现以来,流行文化开始成为具有合法性的研究主题。然合法性之确立,难以一蹴而就。至今,流行文化研究的严肃性仍需不断地言说与证明。原因在于流行文化本身的“不够高雅”或“不够严肃”,累及流行文化研究也被视作不够严肃、不够主流的领域,在学科建制内处于相对边缘、弱势的位置。就传播学领域而言,流行文化研究相比新闻学、史学、国际传播、健康传播、边缘群体研究等议题来说,在课题申请、论文发表或评奖方面相对不占优势,这种局面在某种程度上由其研究主题所致。同时,在流行文化研究的内部也存有差异,或者说形成了不同圈层。就中国内地学界而言,文学的发展比新闻与传播学早很多,成熟很多,也曾为新闻与传播学的早期发展输送不少学者和资源,两个学科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流行)文化研究也是文学和新闻与传播学共同关注的主题
,现今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系做文化研究的学者,有不少源自文学背景。在此情况之下,文化研究内部两个学科的交集,依照不算严谨的划分主要有三个圈层:①有文学背景,在文学院系工作,并且做文化研究的人;②有文学背景,但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系工作,并且做文化研究的人;③纯新闻与传播学背景,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系工作,并且做文化研究的人。后两个圈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存有边缘感。或者如文化研究学者朱丽丽所言:文化研究内部的各个圈层彼此“互为边缘,大家都有落不了地的感觉”。作为本硕博纯新闻与传播学科背景的人,笔者在做流行文化研究时即能体会到三重边缘性:①流行文化研究本身的边缘性;②文化研究领域在新闻与传播学科内部的边缘性;③新闻与传播学科背景,在文化研究领域内部的边缘性。那么,如何理解这种边缘性?首先,边缘性是益事,能够促使研究者保持敏锐触觉,怀有悲悯之心,这是文化研究者应当保有的可贵状态。更重要的是,这种边缘性促使研究者进行自我反思。如果说不被理解、不被认可,那么可能是自身言说得还不够好,实质性的成果积累还不够。无论是对研究者个人而言,还是对整个学科领域来说,可能都是如此。以此鉴己身,深觉有不足,故借此书来进行自我对话与反思。本书汇集了笔者近些年来在流行文化领域的研究,原本撰写各部分时源于不同的研究兴趣,但积累下来发现有两条线可将它们串至一起:流行文化与实证研究。不知不觉间,它们在合力回答两个学术问题,第一个为刚才所论及的如何从“边缘”位置出发,去做(流行)文化研究的问题。第二个则是做流行文化研究时的范式选择问题,是做思辨还是做实证研究,以及如何去做思辨或实证研究。将这两个学术问题当作标尺量度下来,愈发觉得自己的不足。首先,身处“边缘”位置,积累远远不够,未能以更多的研究去进行言说。其次,选择做实证研究的路径,依然是积累不够,也需有更多实践来言说。因此,本书既是对自己的梳理与自省,更是对自己努力做研究的鞭策。同时也以此书为媒,让自己有系统言说的机会,与学界同仁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