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丑女贝蒂”的叙事公式

如中美两国版本所示,“丑女贝蒂”模式在引入不同地域时,大致能进行较为标准的文本转译,但略有偏差。这种相对标准转译的实现,有赖于内嵌于模式中的叙事公式。本章对叙事公式的解构,遵循的是语言学家普洛普(Vladimir Propp)的叙事分析传统。叙事是时空之中包含着因果关系的事件链条, [1] 叙事中的人物角色、功能设定和情节惯例,通常有着很强的社会意义和教化功能。普洛普 [2] 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是叙事分析的奠基之作,被众多研究者借用来剖析文本的基本结构。普洛普指出俄罗斯民间故事看似各不相同,实则存有固定公式,有7种角色(dramatis personae)、1个初始场景(initial situation)和31项基本功能(function)。我们先了解这些角色、场景和功能是如何被普洛普定义的,然后介绍它们在“丑女贝蒂”模式中的运用。普洛普指出7 种角色分别是英雄(hero)、公主(princess)、坏人(villain)、神助(donor)、帮手(helper)、派遣者(dispatcher)和假英雄(false hero)。

“丑女贝蒂”模式主要涉及四种角色:女英雄(heroine)、王子(prince)、坏人和帮手。在俄罗斯民间故事中,英雄通常都是男性,他总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并拯救公主。在“丑女贝蒂”模式中,英雄为女英雄所代替;被拯救的不再是公主而是王子。此外,坏人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负责给女英雄制造麻烦,打破故事的叙事平衡,而平衡的恢复则有待女英雄去实现。女英雄虽然神勇,但有时也需要协助,这就引出了故事中的重要配角帮手。在《丑女贝蒂》中,女英雄是贝蒂,王子是丹尼尔,坏人是威廉敏娜等人,而帮手是贝蒂的朋友克莉斯汀等人。在《丑女无敌》中,女英雄是林无敌,王子是费德南,坏人是李安瑞等人,而帮手是林无敌的朋友唐亚军以及“丑女俱乐部”的其他成员(如表2-1所示)。

表2-1 《丑女贝蒂》《丑女无敌》的剧中角色

明确了角色,就要开始讨论角色在故事叙事中的功能。“角色的功能是传说的基本构成要素。无论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以及被谁实现的,它们都在传说中稳定而持续地存在。” [3] 普洛普在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一书中共介绍了31种功能。叙事分析框架下的功能有些不适用于本书个案,有些虽适用但非核心功能。本书仅分析适用于“丑女贝蒂”模式的核心功能, 当初始场景和核心功能逐一析出,我们也就厘清了“丑女贝蒂”模式的叙事公式。

初始场景(Initial Situation,简写为I ):根据普洛普的分析,初始场景是故事的开端,通常是逐一介绍家族成员或英雄的出场。初始情景并非功能,却是叙事的关键性元素。 [4] “丑女贝蒂”模式的初始场景非常具有戏剧性。贝蒂和林无敌满怀希望地去参加工作面试,结果都因为长得太丑而失败。面试组织者一看到贝蒂就直接说名额已经满了,贝蒂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林无敌虽然参加了面试,但因为长得丑而没有通过。初始场景将女英雄介绍出场,并说明引发整个故事的关键性矛盾——女主角太丑。但男主角的父亲认为长得丑的助手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分心,贝蒂和林无敌因此意外地得到了工作。

初始场景过后,就是功能的开始。

缺席(Absentation,简写为Ab):缺席往往是故事开端的功能,意味着家族成员中有人离开家,通常是父辈的离开甚至死亡,也可能是年轻一辈有人离开。 [5] 在《丑女无敌》中,费伯诚卸任概念广告公司的总裁之位,他的儿子费德南被选为新一任总裁。在《丑女贝蒂》中,《时尚》杂志前总编萨默斯去世,杂志社老板让自己的儿子丹尼尔接任总编职位。缺席功能是故事的开端,坏人伺机而动,妄想夺权,王子遭遇危机,女英雄登场拯救王子……

任务(Difficult Task,简写为DT):“艰巨的任务是传说最有吸引力的元素之一。” [6] 在普洛普的分析中任务是赋予英雄的。在“丑女贝蒂”模式中,最初面临艰巨挑战的是王子。《丑女贝蒂》的丹尼尔是个无能的花花公子,却要管理一家著名的时尚杂志。《丑女无敌》的费德南同样不学无术,不仅要管理概念广告公司,还得把公司利润提升至去年的125%。同时坏人会出来作祟,阻挠王子完成任务。这个时候女英雄会帮助王子实现任务目标,于是原本赋予王子的任务,最终实际由女英雄承担。

诡计(Trickery,简写为Tri):坏人通过劝服(persuasion)、魔法(magical means)、欺骗(deception)或武力(coercion)来实施诡计 [7] ,以阻挠英雄实现任务。在“丑女贝蒂”模式中,王子的继位同时意味着坏人继位希望的落空,如《丑女贝蒂》中的威廉敏娜以及《丑女无敌》中竞争总裁位子失败的李安瑞。他们因此怀恨在心,千方百计破坏丹尼尔/费德南对公司的管理。

共谋(Complicity,简写为C):这个指的是受害人中计受骗,无意中成为坏人的共谋。 [8] 换句话来说,就是坏人各种形式的诡计得逞,如丹尼尔或费德南中了竞争对手的圈套等。

恶行(Villainy,简写为Vll):指坏人对家族成员造成实际伤害,恶行使得叙事平衡被打破,是让传说情节推进的关键功能。 [9] 在“丑女贝蒂”模式中,坏人的恶行主要是对杂志社或广告公司的运营造成损害,从而让王子无法完成任务。

缺乏(Lack,简写为La):指家族成员缺乏或渴求某样东西,如新娘、朋友、宝物、钱财等。 [10] 在“丑女贝蒂”模式中通常是钱财、创业、策划案或职位等。费德南常缺资金维持公司运营,如在《丑女无敌》第四季中资金缺口是250万元。而丹尼尔在《丑女贝蒂》第三季中失去了《时尚》杂志总编的职位,需要重返总编之位。缺乏意味着困境,困境需要行动来破解。

搏斗(Struggle,简写为S):指英雄与坏人的搏斗。 [11] 在“丑女贝蒂”模式中,就是贝蒂协助丹尼尔与威廉敏娜等人斗智斗勇;或林无敌协助费德南与李安瑞等人进行商业竞争。

胜利(Victory,简写为Vc):英雄战胜了坏人。 [12] 贝蒂帮丹尼尔解决了杂志社的危机,或林无敌帮费德南解除了公司困境。

清除(Liquidation,简写为Li):当英雄战胜坏人后,不幸或缺乏被清除。清除与恶行是成对出现的功能。叙事在此达到高潮,平衡暂时恢复。 [13] 在“丑女贝蒂”模式中,竞争对手总是不断干扰杂志社/公司的运作,但贝蒂和林无敌都帮助她的白马王子成功化解危机,直到下一个危机出现,以上功能再次循环。于是,在“丑女贝蒂”模式中会重复出现“诡计+共谋+恶行+缺乏+搏斗+胜利+清除”(Tri + C + Vll + La + S + Vc + Li)的功能回合。

蜕变(Transfiguration,简写为Trf):蜕变指的是英雄的外形改变或者拥有宫殿、城堡等。 [14] 外形改变通常是变美,而拥有新的宫殿和城堡暗示着社会身份的变化。在“丑女贝蒂”模式中,蜕变的不是王子,而是身为女英雄的贝蒂和林无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林无敌越来越苗条和时尚,在第四季摘掉了牙套,甚至还当上了公司总裁。而贝蒂从第三季开始也变得苗条和时尚起来,同样在第四季摘掉了牙套。贝蒂的职位逐渐提升,从助手转为时尚编辑,最后还在伦敦找到了新工作。尽管倡导真实的女性美,但“丑女贝蒂”模式的女主角还是在按大众标准转换形象,以迎合观众期待。不管怎样,观众还是青睐丑小鸭变成天鹅的故事。就社会身份的变化而言,贝蒂的转换更符合生活真实,林无敌从秘书到总裁略感戏剧和夸张。但无论如何,贝蒂和林无敌社会地位的提升都体现了女性的成长,这比外形转换更有意义和赋权作用。

惩罚(Punishment,简写为P):坏人受到惩罚。 [15] 坏人遭到报应,正义战胜邪恶,这同样是为观众所期待的情节。

婚礼(Wedding,简写为W):婚礼功能指英雄与公主结婚并登基为王。在传说中具体包括几种情形:英雄与公主结婚并登基为王;英雄结婚但没有登基为王;英雄只是登基为王但没有结婚;英雄订婚或获得婚姻的许诺;英雄找回失散的妻子;英雄获得钱财奖励或其他。 [16] 不论具体表现形式如何,根据普洛普的介绍,我们可以将婚礼功能理解为英雄获得奖励,至此故事圆满结束。在影视剧的叙事故事中,婚礼功能不一定真有婚礼出现,可能只是男女主角相爱或者事业成功。“丑女贝蒂”模式的婚礼功能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丑女无敌》的大结局颇为浪漫,费德南在众人面前单膝跪下,手捧钻戒向林无敌求婚,林无敌脸上的笑容预示两人最终的结合。《丑女贝蒂》的结局非常含蓄,丹尼尔放弃《时尚》杂志总编职位去伦敦找贝蒂,电视的最后一幕是两人在伦敦道别,虽是分别的话语但情意满满。

至此,“丑女贝蒂”模式的角色、初始场景和核心功能逐一析出,也就推导出了该模式的叙事公式,如图2-4所示。

图2-4 “丑女贝蒂”模式的叙事公式

如同普洛普对俄罗斯民间传说的分析 [17] ,“丑女贝蒂”模式中的功能也是按逻辑而交替发展的。初始场景是故事的戏剧性开场。缺席和艰巨的任务是铺垫情节,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必要的叙事说明。“诡计+共谋+恶行+缺乏+搏斗+胜利+清除”(Tri + C + Vll + La + S + Vc + Li)的功能回合是故事的核心内容,是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的过程。这样的功能回合在“丑女贝蒂”模式的多季剧情中不断重复,紧扣观众心弦,直至女英雄战胜所有对手获得最终胜利,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践行了“女英雄”神话。而当叙事进行到婚礼功能时,白马王子最终和长相平凡的女孩相爱了,这表征着“丑陋的灰姑娘”神话。前面所分析的神话就此嵌套入模式的叙事公式中。这样的叙事公式适用于“丑女贝蒂”模式的各个地方版本,是模式成功的标准化基因,也是根植于观众心中的民俗故事结构。此外,我们还可以表格形式例证“丑女贝蒂”模式的叙事公式,如表2-2所示。

表2-2 “丑女贝蒂”模式的线型叙事结构

[1] Bordwell,D.,Thompson,K.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McGraw- Hill,2013 .

[2]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

[3]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21.

[4]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25.

[5]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26.

[6]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60.

[7]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p.29-30.

[8]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30.

[9]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p.30-31.

[10]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p.35-36.

[11]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p.51-52.

[12]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53.

[13]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53.

[14]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p.62-63.

[15]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63.

[16]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p.63-64.

[17] Propp,V.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p.64. EvK6HLEh6cuLs0snThAwEdzO59+wgA8QOfxXR7q8WakCcQtrbsXD2ToKF5ssfNF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