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事业单位,企业经营”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2年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前,为“事业单位,企业经营”阶段。

“事业单位,企业经营”这一方针对时政类的媒体来说,至今仍有效。然而,有些非时政类的媒体现在已转制,即便是有些时政类的媒体,其市场化、产业化的步伐也在加快。所以,“事业单位,企业经营”阶段,是按当时传媒总体的状况来划定的。

粉碎“四人帮”后,以真理标准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引发的拨乱反正,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航程,而中国的传媒业也伴随这一进程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不仅在新闻报道中恢复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而且在推进新闻改革的同时,经营管理也在发展。

一、拨乱反正,媒体的“双重属性”得以承认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打倒,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预示着政治生态的改变。1978年5月11日,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人民日报》等中央权威大报及地方的省(市)委机关报纷纷转载。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上下疾风骤雨式地展开。有了这一理论的讨论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顺利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结束了“文革”带来的不正常的政治生态,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始涌来,新闻单位也顺应这一潮流抓好新闻改革和新闻队伍的作风建设:第一,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转移,突出经济宣传。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79年3月召开了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主管部门和新闻界形成一致意见:遵循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政策,顺应人民群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强烈愿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心要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吃饭问题,中国的改革先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各新闻单位把农村报道尤其是农村经济政策的报道放在重要位置。当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取得显著成效之后,又转到城市抓好企业改革的报道。第二,记者转变作风,坚持深入第一线采访,有成绩报成绩,有问题及时披露,尤其是抓住上上下下都关注的热点进行分析报道。抓热点和做好舆论监督,成为新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改变文风。针对“假大空”的文风问题,各媒体反复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并提出要刹住“长风”。第四,始终把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主旋律来抓。最引人注目的是20 世纪90年代初关于改革开放宣传的两大重头戏。一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谈话精神,上海《解放日报》以“皇甫平”的笔名于1991 年正月初一发表了《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的文章,随后陆续发表了三篇评论,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二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纪实》的发表,对坚持改革开放产生强大推动力。此文于1992年3月26日首发在《深圳特区报》上,接着从中央到地方的主流媒体都纷纷转载。在改革发展的重要关头,这篇文章引起的高度关注,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解放日报》《深圳特区报》通过传达邓小平同志的声音,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第五,媒体的功能更加丰富多彩。长期以来,中国新闻界主要强调媒体的“灌输作用”和“组织作用”,注重宣传价值,忽视了媒体的其他功能。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新闻界开始对新闻定义和新闻价值展开讨论。新闻媒体发布信息、引导舆论、传播知识、刊登广告、提供娱乐等功能得到了认可和强化。

媒体不仅在新闻工作中坚持新闻规律,实事求是做好新闻报道,而且将经营管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做好经营管理,首先要解决对媒体属性的认识问题。反右之后,媒体的商品属性被否定,只强调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到了“文革”时期,媒体具有商品属性的观点更是受到了大批特批。如今强调媒体的商品属性,认真抓好经营管理,其实就是在拨乱反正中恢复传统做法,重新把媒体经营管理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毫无疑问,媒体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但媒体的出品有制作成本,有发行和广告市场,有买卖关系,因此其商品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政治生态推动下,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媒体团队,媒体具有商品属性的观念已获得广泛认同,各媒体单位也认真付诸实践。

强调媒体具有商品属性,不仅没有影响媒体传播社会价值的主功能,而且从当时媒体的实践来看,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达成了高度统一。有了商品观念和经营意识,媒体对优质内容的生产更加重视,以此吸引更多读者,进而提高发行量,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反过来,也拉动了广告经营的发展,给传媒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经营方针全面推广

改革开放后,报纸单位的属性被重新确定,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方针。

1978年,人民日报社等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经营方针,将报告送财政部后获得批准。1983 年,经财政部批准,企业的“利改税”政策引入经济日报社等媒体单位,税后利润由报社自行支配。由此,包括许多机关报在内的报纸不再依赖财政补贴,走上了自我积累的发展道路。传媒单位的员工的收入,也从固定工资制到适当激励,再到与绩效挂钩。

广播电视系统也开始实行经费包干和多种经营。1983年4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广电系统要广泛开辟财源,由单纯依赖国家财政拨款转为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1984 年中央电视台开始实施“经费包干,三年不变”计划。

三、报刊从凋零走向繁荣

媒体市场越来越繁荣,从单一结构往多品种发展。

停办的报刊复刊。1979 年11 月1 日《南昌晚报》复刊,系改革开放后最早复刊的晚报。1980 年2 月15 日,《羊城晚报》复刊,11 个月后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全国出现“大办晚报”热,到了1991 年晚报已多达51 家。其他品种的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80年至1985年的短短五年,全国新创刊的报纸有1 008家,占当时报纸总数(1 776 家)的56.8%。1981 年《中国青年报》首开星期刊之先河,开辟4开8版星期刊,是国内报纸关注休闲的开始,也是周末版的源头。这一周末版依附在主报《中国青年报》上,扩大了主报的影响力,拉动了《中国青年报》的发行量。1984年,不依附主报由自己独立出版发行的《南方周末》创刊,并很快风行全国。报纸从比较单一的结构往多品种发展之后,出现了发行量达百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杂志,比如《读者》《知音》《家庭》;也出现了《参考消息》等一批发行量达百万至数百万的报纸。在广东,曾有10家杂志发行量超百万,30 家杂志发行量超50 万。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报刊。

广播电视事业也发展得很快。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成立,同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82 年,中央把重大新闻的发布从20点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整到中央电视台19点的《新闻联播》栏目,这一决定确定了《新闻联播》的权威地位,也成为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里程碑。

为了吸纳更多的观众,实现更好的效益,广播电视的新闻时效性得以强化。1984年至1989年,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陆续增设午间新闻、英语新闻、早间新闻等节目。与此同时,电视的社会功能逐步健全,满足了受众多方面的需求。如广东的广播电视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后,其“珠江模式”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公关小姐》《外来妹》等电视剧红极一时。

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会议提出“四级办广电”的方针,促进了广播事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实现“村村通广电”的规划,20 世纪末卫星广播和“村村通”工程顺利全面完成。中国电视人口覆盖率到2005年已达到95.8%。2008年底,中央电视台等50 家电视机构成立了新闻直播联盟,意味着国内最大的电视新闻资源收集和播发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四、广告经营大发展

在全国的报纸中,上海《解放日报》于1979年春节带头恢复广告经营。由于有了广告收入,该报当年的总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近八倍。

1978年,中国正式引进第一部海外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由卡西欧公司“免费赠予”,条件是捆绑播放卡西欧电子表广告。这是第一次将免费提供节目带广告的模式引进中央电视台。1979年3月7日,上海广播电台发布了第一条电台商品广告。

1979年11月,中宣部发出《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允许刊播外国商品广告。管理部门使广告得以“正名”,广告迅速成为传统媒体时代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根基。1991 年全国广告营业额达到35.9亿元。1992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才1亿元,1994年其开创黄金广告招标,1995年广告收入便突破10亿元,到了2007年已突破百亿元。

除了广告,媒体还广开经营思路,将印刷等上下游的业务做好,以增加经营收入。在印刷方面,扩大对外印刷业务和开展商务印刷,广东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代印的报纸最高时超过160家,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重金购置彩印设备进行商务印刷。媒体广告经营也从报纸自身的广告发展到户外广告,还举办车展、房展等各类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活动吸纳广告。

随着经营状况的好转,办报条件改善,人才吸引力度加大。同时,媒体也在技术革新方面下力气。1986年,《经济日报》在国内第一次用国产激光照排机排版成功,从此报纸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自此之后,全彩印刷、卫星传播技术、有线电视、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快速成长。

五、从邮发到自办发行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报纸的主要发行模式是“邮发合一”,即由中国邮政全权办理报刊发行,而发行时往往要等信件分发好之后再一起派送,这种做法使报刊不能及时送达读者手上。1985年《洛阳日报》开启自办发行之路,1986年部分城市报纸自办发行工作座谈会首次召开,26家参会的报社对自办发行给予了积极的肯定。1990年,广州市委机关报《广州日报》开始自办发行。此后进入“自办发行”行列的报纸的发行量接近全国报纸发行总数的一半。报业还利用自办发行渠道开展物流配送业务。 8thn8AV2Ep1025yK33LfVS1GkJvBbTS/bkO5OAJH7gj/rkEOD1XHZ1Y/I1Z8iD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