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我的漫画研究工作大致是从2005 年开始的。从2008 年起,我先后承担了与漫画相关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5年,还与山东省文联签约,成为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主要从事漫画研究和漫画评论。因此,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我持续关注中国漫画,先后发表了一些漫画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出版了漫画史著作《中国漫画史》(30.8 万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和《中国新闻漫画发展史》(65.2 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年)。在学术期刊、集刊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十余篇,在报纸上发表的相关文章也有十多篇。这些文字因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纂“暨南文库·新闻传播学”的契机,有机会结集出版,实乃一大幸事。

收入本书的相关论文和一般文章包含文字10 余万字、漫画作品近100 幅。这些论文和文章发表的时间跨度为2007—2019年。这里既有关于中国漫画史领域的探寻与求索(如《中国漫画的几个史实问题》《如何看待“大跃进”新闻漫画》等),也有对当下新闻漫画发展现状的观察与分析(如《中国报纸新闻漫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新闻漫画发展报告(2014—2015)》);既有对重要漫画作品的鉴赏与分析(如《丁聪的专栏漫画“北京小事记”》《试论汪子美早期的肖像漫画创作》),也有对重要漫画作家的研究与思考(如《中国时事漫画先驱马星驰》《钟灵的漫画创作》)。书中的部分内容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还原了历史真实,挖掘了一些被忽略的漫画家和漫画作品,对某些漫画家和某些特定时期的漫画作品进行了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比如,对于中国第一个漫画家团体——上海漫画会的成立时间,此前权威的美术史著作都认定为1927年秋,长期以来,漫画界对这个时间是普遍公认的。但是,经笔者考证发现,漫画会成立的时间应为1926年12月前后。书中对于“大跃进”时期的漫画,评价也是中肯的。

在整理这部书稿的时候,不禁想起当年期刊社、报社的老师、朋友们,没有这些可敬的师友就不会有这些文字的发表,自然也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这些师友包括《国际新闻界》的陈力丹老师、《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宋小卫老师、《编辑之友》的吕晓东女士、《齐鲁艺苑》的刘德卿先生、《太原日报》的卢友泉先生(现已离职)和《中国经济时报》的徐冰先生(现已离职)等。非常感谢他们,也感谢其他未提及姓名的老师、朋友们。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漫史散论”主要是漫画史方面的相关论文;“人物素描”主要是关于漫画界人物的介绍性文字;“序跋书评”则是漫画方面的序言、跋语和书评。

收入本书的文字基本保留了当初发表时的形态,但也作了适当的删改。删改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按照新的标点符号使用规范修改了一些标点符号,二是纠正了个别的文字差错,三是删除了一些与本书的其他文章有重复的文字,四是改写了某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其中的一些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过邵延鹏等几位山东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不同形式的帮助;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鲁东大学的李士彪教授贡献了他的智慧,暨南大学博士生赵鹏提供了许多具体的帮助,特此说明并谨致谢忱。

我此前出版的两部漫画著作分别请漫画大师方成先生和新闻传播学大家丁淦林先生作序。如今,丁师已归道山七载有余,方成先生也于一年前以百岁高龄驾鹤西游。每念及此,不胜唏嘘,也没有了请人赐序的心境,因此仅写下以上介绍性文字以为本书前言。

甘险峰
2019年6月15日 7o/uMFCL6P06dZnNgKyt49AHzCSS6GzR3VM2PnCR9/FcaB0oKjDgZM1ZQtvPWv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