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观念嬗变中的广东报业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向适应时代发展的市场经济转变,为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作为时代发展的忠实记录者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量,新闻事业也在这种互动的态势中不断深化改革,适应社会和受众的需要,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在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样走在全国前列。

到1997年,广东省拥有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130多种,较1979年增长16倍,报纸数量、发行量和总印张都仅次于中央级报纸而位居全国各省市榜首。其中《南方日报》发行量连续13年居全国省级机关报之首,其子报《南方周末》也连续6年发行超过100万份;《羊城晚报》连续18年发行超百万份,达到目前的130万份;《广州日报》也不断拓宽市场,发行量首次突破120万份。深圳的《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证券时报》《投资导报》以及广州的经济类报纸《粤港信息日报》《信息日报》等也在全国同类报纸的发行中名列前茅。在报业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广东报业的广告收入逐年大幅增加。在全国报业广告收入排行榜上,广东有四家报社进入前10名,五家报社的广告营业额超过2亿元,其中《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位居前五名。从1996年开始,《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和《羊城晚报》三大报相继成立报业集团,标志着广东报业步入规模经营的发展快车道。目前,这三大报业集团共拥有二十报两刊,期发总量超过700万份,三大报的广告营业额占到全国报纸广告营业额96.8亿元的85%。改革开放20年,广东报业之所以能出现现在这种百舸争流、繁花似锦的局面,其思想观念上敢想、想闯、敢创的超前意识是报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主线,也是报业繁荣的直接动因。

一、广东报业发展中新闻观念的嬗变轨迹

改革开放20年来,广东报业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改革历程,以观念的更新为标志,广东报业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拨乱反正时期,广东报业以《羊城晚报》的复刊为契机,重新确定“新闻工作必须遵循新闻活动的规律”的观念,肯定“读者需要论”的合理性,促使报纸面向市场、贴近生活。复刊后的《羊城晚报》,内容贴近百姓,版式新颖活泼,给当时的广东报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一时“羊城纸贵”,它以市场的力量推动了广东报业逐步走向市场。

第二阶段,随着广东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的传播信息观念在广东报业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大胆的实践,引发了广东报业的巨大变化。首先是媒介结构的改变。一批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的报纸,如《粤港信息报》《证券时报》《信息日报》《经济快报》等纷纷创办,打破了过去机关报一枝独秀的沉闷局面。而《南方周末》《足球报》等知识休闲娱乐报纸的面世,更体现了媒介为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兴趣和需求进行的尝试。其次是媒介内容构成的变化。纯信息的新闻逐步在各大报占据重要位置,从而大大拓宽了新闻报道面。最后是新闻报道模式的改变。在这方面,《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的头条新闻改革比较突出,不拘一格选头条,把信息量大、具有重大新闻价值、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新闻放在突出版面和重要位置。

第三阶段,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确定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闻界也结合自身的实际重新对报业的归属进行思考,认识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一方面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具备上层建筑的属性;另一方面作为生产和传播信息的产业,具备经济基础的属性。这个理论上的突破带来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即用企业管理的办法来经营新闻事业,广东报业也因此步入突飞猛进的历史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广东报业的新变化体现在:一是新闻传播观念由以传者为主逐步向以受众为主的方向转型,许多报纸从贴近受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创新开拓,出现了以党报为主,经济类报纸和服务类报纸为辅的报业繁荣局面。二是扩充硬件、扩大容量。随着报纸经济实力的增加,报纸经营的硬件大大改善。《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先后实行了编辑出版电脑化,并兴建现代化的印务中心出版彩报,同时各大报相继扩版增容。三是从以党报一业为主向多种经营的集团化目标挺进,广州、深圳的五家大报已基本具备建立报业集团的条件。四是社会新闻、服务性、娱乐性专版以及都市随笔在各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出现了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为代表的适应市民口味的大众化报纸。

第四阶段,从1996年至今,广东报业进入集团化、产业化经营的阶段。自1996年1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以后,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和广东省委批准,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于1998年5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无论是对广东报业还是对全国报业的发展来讲都是一个大的飞跃,成为中国报业改革影响深远的带有方向性的大事。

广东报业集团化的趋势给报业经营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包括子报、出版社、印刷公司、发行公司、广告公司、连锁店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在内的整体产业化优势,同时报业的媒介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大强化,广东报业逐渐形成谋求大规模、高效益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

二、广东报业观念更新的社会动因

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是近20年来我国报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报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广东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同时与广东传统的商业文化气氛、广泛的受众基础和超前的人才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1.经济因素: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传播学者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的关系,经济增长为大众传媒的发展起着召唤、催生、启动和促成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报业经营新思想、新观念的导入,还体现在报业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实现的从机制到内容、形式的转变,而且经济发展为广东报业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为补充,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和发展格局。从1980年至1998年,广东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14%,一直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的飞跃发展,为报业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经济增长刺激了广大受众对信息的迫切要求,资金充裕有利于报纸种类的增加和设备的添置,而科技进步更是推动了报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2.人文因素:报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改革开放是广东崛起的根本原因,政策方面的优惠固然重要,却不是唯一的因素。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基本形成,广东的政策优势并不明显,但广东的经济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广东报业的发展是在90年代以后才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广东报人超前的现代经济意识。

广东是商业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历史上,广州一直是重要的通商口岸,近代“下南洋”的热潮,造就了大量的侨乡和华侨,培育了人们的经济意识。毗邻港澳,使广东人较早地感受到现代经济意识的冲击。广东的报人长期浸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将这种报业发展不可缺失的经济意识活学活用。在北方的媒介还在为报纸的属性争论的时候,广东的报纸早已先行一步,并最早理解和实践“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报业经营发展指导思想。他们以办报为中心,一手抓业务,一手抓经营管理,较早实现了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方式向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报业已具备了相当的物质基础。随着报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广东报业进入战略扩张、规模经济的阶段。广东三大报相继自办发行,经营灵活性大大增强,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媒介系统,靠集团优势来占领市场,赢得受众,这更凸显了广东报业紧跟时代步伐的现代经济意识。

3.受众因素:报业发展的市场条件

广东报业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广东报业具备潜力巨大的受众市场。具体体现在:其一,广东是商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人们的信息需求,不仅催生了发达的报业,也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受众群体。在广东,读报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吃早茶叹报纸”早已是广东人特有的消费景观。从消费决定生产的角度来讲,是受众培育了广东报业的市场。其二,广东也是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人口的流动性也促成了潜在的受众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其三,广东报纸讲求短、新、快、活的特点,注重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的软化倾向,迎合了部分受众的共同兴趣。

4.人才因素: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报业属知识密集型产业,一家报纸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并具备现代办报意识和采编业务过硬的队伍。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报业借改革开放之东风,筑“巢”引“凤”,“借鸡生蛋”,并着力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使一大批年轻人才脱颖而出,数以百计的采编骨干走上中层以上领导岗位。近年来,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报纸纷纷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名牌大学招聘人才,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人才比例逐年提高,“博士办报”“专家办报”成为一种新的办报观念。人才结构的改变和人才使用培养机制的完善,给广东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报纸的思想文化品位明显提高,并形成了特点不同、风格各异的局面。

三、确立广东现代报业发展的新观念

广东报业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并且在办报观念、经营思想、市场和受众意识以及报道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的商业化风格,无论是在规模和效益上都走在了全国报业的前面。但是与广东社会经济的总体水平和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广东报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①报业的主导功能发挥得不够,特别是在引导舆论和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与受众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②受新闻竞争的影响,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出现重复雷同现象,使报纸原有的风格特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③报纸在追求信息量的同时,稿件的新闻价值含量有所降低。因此,广东报业要在以后的发展中“增创新优势,再上一层楼”,既要继续保持现有的优势,还必须树立和强化以下几方面的观念和意识:

1.舆论引导意识

舆论是民意的体现。引导舆论首先是积极地反映舆论,在决策者和受众之间建立信息交流和意见通传的渠道;其次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树立报纸的权威性,对社会对受众负责。此外,舆论引导不仅是政治方向上的引导,还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和引导。

2.市场定位意识

一家报纸的生存和发展是以自己的基本读者为市场主体的,如《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经营报》《环球时报》和《精品购物指南》等报纸,都是通过对读者市场进行细分以后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体和风格特色,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精神消费需求,正是靠这种市场定位的不可替代性,才使报纸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

3.媒介参与意识

媒介参与是媒介通过议题设置引发公众参与讨论,一方面使受众的意见得以宣泄,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的舆情和可供参照的意见;另一方面媒介还担负着启蒙和引领受众的社会责任,目的在于使受众对自己的公民权利有明确的认知,以激发其参与社会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报业市场竞争不断深化的今天,这种媒介参与意识将成为报纸竞争力的关键。

4.人才意识

人才意识不仅体现在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上,还体现在对现有人才的合理调配和有效的培养使用上。要尽可能杜绝人才的浪费和学非所用的现象,在报社形成一种适合人才健康成长的业务学习氛围和竞争激励机制。

5.效益意识

广东报纸很讲求所谓的“卖点”,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对卖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人认为,只要发行量上去,广告收入增加,报纸有人看,这就是“卖点”。实际上,“卖点”是对报纸的总体社会评价,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真正有利于报业健康发展的“卖点”,绝不是以弱化社会效益为代价的。这种做法不仅会危害社会,误导读者,也会导致报纸的品位下降,损害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无疑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

纵观广东报业观念嬗变的历史轨迹,广东报业的发展既有改革开放大环境客观生成因素的影响,也是广东报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求新、求变、求快的主观努力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广东报业也将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要发展,就要更新观念,树立和强化适应广东现代报业发展的新的观念和意识。可以预料,观念更新将引导和推动着广东报业继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原载于《岭南新闻探索》2000年第1期) V0cSwOlN7aEn54TIGAP7SejyovBD2xF5r/F4HHi+5aX54Jt+/i2Fv5uaHXDGokF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