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文本选取与可读性的内容分析

本研究选择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类专业报纸之一——《21 世纪经济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其可读性。

在中国目前众多的财经类报纸中,《21世纪经济报道》是在世界经济界最受关注的中国经济类日报,也是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作为国内商业报纸的领跑者,《21世纪经济报道》的发行量稳居国内财经类报纸的首位,发行网络遍布全国(包括香港),连续几年在发行数量、广告效益上位于财经类媒体前列。

《21世纪经济报道》自创刊之日起,便以成为“中国的《华尔街日报》”为目标,在写作上多借鉴《华尔街日报》的风格。《21世纪经济报道》没有止步于简单的经济资讯提供,而是通过多方资料整合梳理,配合财经故事的叙述方式,将硬邦邦的财经新闻写得富有吸引力。其在对数据和专业术语的运用上,巧妙地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解读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含义,为读者提供分析预测和投资理财指导。因此,在“贴近读者”这个层面上,《21世纪经济报道》进行了众多成功的探索和尝试。

本研究采用系统抽样研究该报刊2013年的文章。从新年发行第一天起,每隔10天,在4个代表性栏目(政经、金融、财经和产业公司)分别抽取2篇文章,共抽取37天,由于部分节假日停刊,最终抽取文章共264 篇,每个栏目66篇。

在此次研究中,可读性内容分析的研究类目主要分为数据运用的次数,数据运用的方式,专业术语的运用次数,背景资料运用的次数,财经故事运用的方式5个方面。

经统计分析,该报在可读性上处理的技巧如下:

(1)数字的运用次数集中分布在40次以下,占抽样整体的87. 88%,栏目运用数据的平均次数为18. 57。由于《21 世纪经济报道》每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千字以上的深度分析新闻,因此,数据的使用并不频繁。通过分析发现,《21世纪经济报道》对于难懂的数字都会通过对比、比喻、展现计算过程、把数字单位化小等多种方法来解读,其中,建立一个参照系,让数字通过对比达到解读的目的是最常用的手法,占数据运用的一半以上(64. 25%)。

(2)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金融和财经两个栏目专业性相对较强,专业术语出现频次很高,分别为855次和658 次,平均每篇使用12. 95 次和9. 97次。而产业公司和政经两个栏目在抽取的样本中,使用专业术语的频次分别为451次和83次。

对于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21世纪经济报道》最常用的手法就是运用各种各样的“包装”,比如,将定义或者解释以及专业术语所代表的功能和意义巧妙地隐含在句子当中,让专业术语的定义成为文章分析过程的一部分;用一些通俗生动的比喻来引发读者的联想,顺带强调专业术语的功能和作用,让读者印象深刻;举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一下相关的概念和意义,等等。

(3)4个栏目引用背景资料的次数较多,除了政经(161 次)之外,其他栏目的背景材料都在500 次以上,依次为金融(611 次)、产业公司(578 次)和财经(560次)。

(4)在抽取的264篇文章中,没有运用财经故事的文章为176篇,比例为66. 67%,而运用了财经故事的比例为33. 33%。财经故事的运用灵活多样,如公司的成长衰落故事、人物的成功故事抑或是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故事,都是财经记者丰富财经报道的素材。按照使用的次数高低,依次为:通篇是一个财经故事58次(21. 97%),在开篇时出现财经故事13次(4. 92%),由多个财经故事组成9次(3. 41%)以及其他类8次(3. 03%)。 HUBmt0iHZpqIOAC3q52cycd7TOSySpks7KXSo7QdnQ0DT6ZBA7p5jN1O0ZeQES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