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饮食健康信息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民众依然抱持着部分错误的饮食观念,这很可能给国人的健康带来隐患。因此,传播正确的健康信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对饮食健康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行了严谨的实验。首先,实验发现饮食行为倾向对受试者的饮食行为有显著影响。然而部分实验者表示,尽管他们知道某些行为不利于健康,但由于身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自己还是会“明知故犯”,最典型的就是“饭后吃水果”这一行为。因此要使个体改变不良的健康习惯,最重要的是改变整个社会的不良习惯,树立良好的健康氛围。
其次,长期以来不少传播者认为恐惧诉求更适用于健康传播。然而实验发现,健康信息中的情感诉求对受试者的饮食行为倾向改变影响并不显著,在某些时候,正面诉求的信息起到的作用比负面诉求更大。因此在健康传播中,传播者应该学会合理利用不同诉求,针对不同群体、受众,使用不同的传播策略。
最后,实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信息的权威性对四组受试者的饮食行为倾向没有显著影响,但受试者对信息的信任程度对其饮食行为倾向有显著影响,而他们判断信息是否值得信任的一个标准是是否来自“权威”。这是一个极为矛盾的现象。由此,要重新建立起公众对权威的信任,必须借由政府对健康信息的传播渠道进行规范,特别是要通过法律规章来实现。
在当今学术界,健康传播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对信息的文本分析,然而传播的意义在于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本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选择探究健康信息对行为倾向的影响,希望能为今后的健康传播提供参考。遗憾的是,由于本课题开展时间较短,无法判断这些影响是否会对具体行为产生作用。因此,后续研究需要通过对受众长时间的观察来分析健康信息对其实际行为的影响。
(本章作者:陈致中、黄荟云、陈嘉瑜。原载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