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把前测关于饮食行为倾向和行为的问题发予受试者回答,受试者依据实际情况作答;其次,在回收答案后,分别提供各个组别对应的信息予受试者阅览;最后,在确定受试者阅览完毕以后,回答后测问卷。每一组有30个受试者,每个受试者是随机分配到不同组别中的。实验共有四个组别,所有组别的实验程序都是一致的。在实验结束后,随机挑选20个受试者进行访谈。
实验使用的信息从网络上选取,均选取自一些比较专业的健康类门户网站。这些信息的字数大约是100 ~ 150字。就饮食健康的题材选择了两方面的信息。信息A:饭前吃水果更健康;信息B:吃饭速度慢更健康。这些信息在两个变量(信息的情感诉求、信息来源)控制下分为四组:正面诉求权威组、正面诉求非权威组、负面诉求权威组、负面诉求非权威组。正面信息主要是讲述健康饮食行为对身体的益处,而负面信息则侧重于强调不健康饮食行为对身体的损害。在权威组别中,信息来源会以权威医院冠名;而非权威组的信息来源则表明是从微博选取。实验也对受试者对信息的认识进行了测量,从中可以了解所选取的实验素材是否合适。测量内容包括信息阅后的印象、对信息的信任程度。
本研究于2013年11月至12月在广州暨南大学进行,主要选取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实验受试者通过配额抽样产生,样本量为120 人,其中男生60人,女生60人。其中,23人属于自然科学类别,97人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别;受试者的年龄跨度是19 ~ 30岁。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 0 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统计发现,在信息阅后印象方面,有49. 2%的受试者认为信息给他们留下深刻和较深刻的印象,45. 8%的人认为一般,只有5%的人认为印象比较不深刻,证明大多数受试者对这些信息的印象比较深刻。关于信息的可信度测试,在所有组别的可信度合计中,认为信息A (饭前吃水果更健康)可信的占58. 4%,一般的32. 5%,不可信的仅有9. 1%,用中间值“3”作为标准进行单样本t检验,发现信息A可信度的平均值为3. 65,明显高于中间值( t = 7. 363, p < 0. 001);而信息B (吃饭速度慢更健康)的可信程度更高,75. 8%的受试者认为信息是可信的,20%的人认为一般,只有4. 2%的人认为信息不可信,可信度的平均值为3. 97,也是明显高于中间值( t = 11. 677, p < 0. 001)。从中可见受试者认为信息A和B都是比较可信的,而且对信息B的信任程度比信息A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