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201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死伤及财产损失惨重。地震发生后,国内全面放开让记者采访,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都派出强有力的队伍集结地震现场,100多家境外媒体的300多名记者也进入灾区,不断发出灾情及抗灾救灾的信息。中央电视台24小时不间断播放相关消息,各网站的网络新闻不断滚动翻新。全方位的报道,使广大受众尽可能完整地看到了灾情和抗震救灾的全貌,为凝聚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激发人们参与救援行动,夺取抗灾救灾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国际舆论对中国抗灾行动和传媒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
点评:
汶川地震震惊中国,震惊世界;而政府的救灾行动和媒体的开放性报道又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我们过去对突发事件的公开报道时紧时松,而这次地震报道的开放度是前所未有的。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文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这次抗灾信息的全方位公开是一次成功的演示,汶川地震报道成为中国“开放性报道”的标志性事件。
事件回放:
北京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首次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独立转播机构,并对新媒体的转播权进行了授权拍卖,这标志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转播体系。央视网利用这一机会,联手新浪等8家商业网站实施联合转播,并与合作伙伴人民网、新华网等174家网站进行公益性联合推广,创建奥运史上规模最大的新媒体传播联盟,成为新媒体发展中一个重要里程碑。
点评:
北京奥运会使中国媒体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传媒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说:“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北京奥运会报道的多形式和快速、强势的传播,展示了大传媒新格局的强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
事件回放:
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的严重暴力事件,引起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西方某些媒体进行了歪曲性的报道。3 月17 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网站上刊登题为“藏人描述持续骚乱”的报道,配的图片是西藏当地公安武警协助医护人员将骚乱中受伤的人员送上救护车的场景。CNN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甚至把暴徒袭击军用车辆的图片剪裁成军车威胁路人的画面。这种恶意歪曲事实的行径,引起了中外受众对西方某些媒体的所谓客观性的强烈质疑。国内的网民和在国外的华人通过博客、视频等,搜集各种证据驳斥不实报道。“做人不能太CNN”成为当时的网络流行语。歪曲性的报道被澄清之后,国际舆论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CNN不得不发表声明向中国人民正式道歉。
点评:
在这场捍卫新闻真实性和中华民族声誉的舆论战中,各类媒体以各种方式揭露了西方某些媒体移花接木、混淆视听等背离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丑行。由于新兴媒体技术的特殊手段和特殊作用,网络媒体的表现更是令人刮目相看。网络媒体的抗议是非官方的,这种来自网民自发的民间力量,使我们从中看到了网络“公民外交”的巨大作用。
事件回放:
2008年9月8日,有媒体不点名指出某品牌牛奶导致婴儿结石,各地相继曝出饮用同一品牌牛奶的“结石婴儿”病例。随后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率先点名曝光三鹿牛奶。11日,新华社发表消息指出三鹿的奶粉问题。接着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认自检发现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并发布产品召回声明。“三鹿奶粉事件”愈演愈烈,涉及伊利、蒙牛等国内知名企业。出现问题奶粉非一日之寒,早在几个月前三鹿就陆续接到了一些投诉。8月1日三鹿已查明是不法奶农在原料奶中掺入三聚氰胺,但其遮遮掩掩,8月2日在给石家庄市政府的报告中写道:“恳请市政府帮助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严查原料奶质量,对投放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的犯罪分子采取法律措施;二是请政府加强媒体的管控和协调,给企业召回存在问题产品创造一个良好环境,避免炒作此事给社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石家庄市政府采取内紧外松办法,直至9月9日才向河北省政府报告三鹿奶粉问题。
点评: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与当地政府联手“管控”媒体,按三鹿的说法则是“避免炒作此事给社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说穿了,他们所讲的“负面影响”指的是对当地企业和政府利益、形象的所谓“负面影响”,至于对国家、对全社会、对广大民众产生伤害的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竟然可以不顾了。由于信息迟缓公开和处置的拖延,错过了化解危机的最佳时机,受害范围扩大,国家形象也严重受损。顾及自身的所谓“负面影响”,却将“负面影响”放大到了全社会。而三鹿和当地政府想控制自身“负面影响”的目的也未达到,反而陷入极其难堪和被动的局面。
事件回放:
2008年3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深圳进行专题调研时,欣然接受了腾讯赠送的QQ号码,网友们称之为“QQ广东第一号”。在这之前,有网友在奥一网发帖邀请汪洋“网聊”。省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南方都市报》记者向汪洋转达了网友的建议。2月3日,汪洋书记和黄华华省长通过奥一网等新闻网站,发布了《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表示愿意就共同关心的话题与大家一起“灌水”;对于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也欢迎大家“拍砖”。奥一网“捎给汪洋书记的话”走红网络,两三个月内共有500多万人次点击,近2万条留言。这当中,《南方日报》与南方网、南方日报网推出的《十问东莞》《南方都市报》与奥一网推出的《岭南十拍》给汪洋留下深刻印象。4月17日,汪洋、黄华华邀请“拍砖网虫”面对面座谈交流。
点评:
“新闻执政”,是成功的政治和治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网络上虽有谎言,但也有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真实。通过平等、交互的网络及时听取民意诉求,有利于执政者全面了解情况,提高决策的水平和效率。正如汪洋所说:“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介入……各级党委政府不能高居网络之上,要以平等的心态积极参与,有效引导,推动网络民主发展。”
领导者敢于直面网民,体现了“新闻执政”理念的提升。
事件回放:
2008年6月22日,贵州瓮安县中学生李树芬死亡。“瓮安事件”发生前期当地政府不作为,真相扑朔迷离,致使不少人相信民间和网上谣传的“奸杀”。6月28日下午,县公安局、县政府受到冲击,发生“打砸抢烧”的群体性事件。贵州省委书记亲自出面调研,怒斥一些干部的不作为。7 月1 日,贵州省举行了“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新闻发布会,发布真相,澄清谣言,并决定对尸体进行复检。与此同时,对不作为的领导采取组织措施,对操纵这一事件的黑恶势力予以坚决打击。全国许多媒体也几乎毫无阻力跟进采访报道。由于信息的透明公开,群众很快明白了真相,突发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当地秩序恢复。经过贵州权威法医专家组连续8天的尸检,再次确认死者系溺水死亡。
点评:
“瓮安事件”最终得以妥善处理,与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公开信息以引导舆论密切相关,这应推动我们观念的转变:敏感群体事件也要公开。过去对敏感群体事件不进行报道,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也许能掩盖住;但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年代,是掩盖不了的。公开了,让民众知道真相,敏感的问题才能化解。
事件回放:
2008年1月10日起,中国南方发生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社会经济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正值春运期间,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旅客滞留站台。在灾情严重的广州,有200万人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广场以及周边地带。京珠高速公路因大雪积盖,致使上万辆车在路上无法动弹。政府部门和媒体互相配合传递信息,发布气候和春运积压状况,引导群众理性地选择交通工具,并传递政府和企业的关怀,号召和组织外来人员留在本地过春节。虽然抗灾救灾取得重大胜利,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预警机制不足、信息传达不到位,造成某些方面的被动。
点评:
反思南方雪灾,我们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应对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中,在传播信息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和大众传媒共建预警机制十分重要,两者在环境监察、灾害预警方面应充当重要的角色。异常的环境会使信息传递变得困难重重,这需要先进的传播手段,也需要传统的传播手段。这次雪灾,“衰退”的广播竟大显身手,给被困高速公路的司机、乘客通报信息,协助有关部门疏导交通。如果我们只是习惯于常见性的灾害预警,没有从高难度考虑灾害的发生,会形成广泛的被动局面。政府部门应将发挥各类传媒的功能纳入预警机制,开发传统媒体的空间,挖掘新媒体的潜力,与媒体共建灾害预警机制。
事件回放:
2008年1月26日,网上传出陈冠希与一女明星的不雅照片,随后众多女明星被牵扯。随着传统媒体的不断报道,事件的影响力日趋扩大,数百张艳照被公开。“艳照门”带来了一场低俗的“网民狂欢”,成为互联网上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内地各大门户网站也第一时间迅速跟进。某知名论坛社区赫然出现回复量超2 000万次的帖子,多家新闻网站都做了专题策划关注此事。香港警方先后逮捕9名犯罪嫌疑人,并警告传播照片的人将会被起诉。最终,随着陈冠希出面公开道歉,并宣布退出香港娱乐圈,事情暂告一段落。
点评:
“艳照门”事件的报道中,内地负责任的媒体对这一热点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并发出抵制不雅照片传播的呼声。有的媒体虽然也刊发了某些照片,但有严格的限制和掩盖。然而也有一部分媒体报道行为失范,不雅照片赫然出现在版面上,网络上更是泛滥成灾,这些媒体从业人员俨然忘记了其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在现实中,网络比报纸更为开放,受众也对网络更为宽容,但是这种开放和宽容也是有底线的。媒体所坚守的责任和道德底线怎能突破?!
事件回放:
2008年3月31日下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许霆ATM机恶意取款案”作出重审判决,认定许霆盗窃罪名成立,但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改判5 年有期徒刑。事发于2006年4月21日,许霆在银行ATM机取款取出1 000元后,银行账户只被扣了1元,许霆随后连续取款5.4万元。回到住处后许霆告诉同伴郭安山,两人随即前往连续取款。许霆先后取款171笔,合计17.5万元;郭安山则取款1.8万元。郭安山于2006年11月7日投案自首。天河区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其构成盗窃罪,考虑到其自首并主动退赃,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许霆则潜逃一年并将赃款挥霍一空,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盗窃金融机构罪判处其无期徒刑。一时舆论哗然,焦点聚集在“量刑是否过重”上,大多数媒体客观报道了不同观点的交锋。最终,许霆案被最高法院发回重申,改判了一个各方基本能接受的判决。
点评: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媒体公开报道讨论,许霆的一审判决也许已成定局。有些人总爱用“干预司法判决”“媒体审判”来指责媒体。其实,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司法是独立办案的,媒体有其议论的权利,但司法怎么判不受其干预。如果媒体舆论影响了案件的判决,也许就是因为原有的判决不当。如果判决适当而迫于媒体的压力改判,只能说明“独立办案”的观念树得不牢。只要明确了媒体与司法各自的责任和权力,让媒体热议一些案件,能促进司法更加透明、公正和更准确办案。
事件回放:
随着2008年9月27日陕西省旬阳县法院对周正龙案的公开审理,“周老虎”已完全现形,但“虎戏”的台前幕后仍疑点重重,媒体及社会舆论未能罢休,质疑背后有无指使者、参与者。“周老虎”事件起于2007 年10 月12 日,陕西省林业厅公布了镇坪县文彩村周正龙于10月3日拍摄到野生华南虎照片的消息。10月15日有网友质疑这是假新闻,陕西省林业厅予以驳斥,周正龙宣称“拿人头担保”。10月22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傅德志指出虎照有假,并称要和周正龙“赌脑袋”。此后,随着年画虎的出现和六方专家鉴定的出炉,舆论普遍认为关于虎照的真伪之争已明朗。
点评:
其实,“周老虎”早在2007 年就现形了,由专家、网民组成的众多民间“打虎派”早就揭穿了虎皮。只是官方迟迟不作为、不表态,甚至某些政府部门的官员仍强硬“挺虎”,致使“周老虎”一再逃脱。政府诚信缺失,加上周正龙作案的台前幕后的确疑点重重,这就怪不得舆论一再质疑,“虎”戏难以落幕了。
事件回放:
2008年1月1日,中央政法委主管的法制日报社下属的《法人》杂志,刊登了记者朱文娜一篇题为“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的报道。文中叙述了辽宁西丰女商人赵俊萍因不满西丰县政府对其拥有的加油站的拆迁补偿处理,编发短信讽刺县委书记,被判诽谤罪。1 月4 日下午,西丰县多名警察来到杂志社,称朱文娜的报道涉及西丰县县委书记,涉嫌诽谤罪已被立案,要将其拘传。7日,该事件被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中国记协在听取朱文娜的陈述后表示“要维护记者的合法权益”。9日下午,西丰县政府委派人赴京向朱文娜和其单位表示歉意,西丰县公安局作出了撤销对朱文娜的立案和拘传的决定。2月4日,辽宁省铁岭市委宣布西丰县委书记在“进京拘传记者”事件中“法制意识淡薄,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领导责任”。同日,西丰县委书记被责令引咎辞职。
点评:
非法拘传记者,无非是想封住不利于自己的舆论“喉舌”。按传统的说法,《法制日报》应是中央政法委的“喉舌”,法制日报社下属的《法人》杂志也应该是个小“喉舌”了。系统内的基层警察竟然敢进京挑战主管部门的“喉舌”,可以说是胆大妄为了。当然,警察是按指令行事的。这很难不使人怀疑,在远离京城的地方,这些下指令的人不会干出比“封喉”还愚昧的事来。
事件回放:
2008年9月20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一名矿工在矿内被闷死,矿方未及时向上级报告。9月25日晚,西部时报驻山西的戴骁军在干河煤矿拍下了各地真假记者云集,领取矿方发放所谓“封口费”的场景。该消息经媒体刊登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派出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并于10 月29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初步掌握的情况作了通报。领取“封口费”的除了真记者外,还有不少混迹其中的假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继续进行调查,对于新闻单位的记者和工作人员收受钱财或进行新闻敲诈等行为将严肃处理,直至清理出新闻队伍;对于管理不严甚至鼓励记者搞“有偿新闻”的单位要发“黄牌”停业整顿;对于假记者要加大打击力度,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点评:
在这一事件中,不管真假记者的比例各有多少,有真记者参与是肯定的,而且类似的事已发生多次。通过假记者的行径,也可看出我们传媒队伍中的真问题。那些假记者的手法是从哪里来的?想必是先有媒体人的不检点和道德的败坏,让他们看到了打着记者的名义竟然能诈骗到钱财。我们如不加强队伍的建设,严处内部的道德败坏者,还会有更多的假记者跟随而来,打着记者的名义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