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多产业发展不可忘记“以媒为本”

在传统的经营方式出现困境的背景下,许多报业集团都在试行走多产业发展的路径。此举无可非议,但在进行多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务必“以媒为本”,确保传播影响力的持之以恒。

一、报业多产业经营渐成趋势

报业开展多种经营并非新鲜事。早在改革开放后不久,许多报业的经营者就提出要做“多种经营”,但那时的经营内容主要还是紧紧围绕与报纸发行、广告、印刷等主业或相关项目进行的。当年的“多种经营”不过是个项目的概念,与今天讲的“多产业”概念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不是一个层次。多产业发展,是“报业寒冬”出现后引发报业经营者的一种战略思考,而且已有众多报业在付诸实施。

“报业寒冬”论讲了多年,但真正的困难是从2012年开始的。当时大部分报纸发行量萎缩,广告量和利润下跌,人才流失加大,2013年、2014年后继续下滑。尽管报业可以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压缩一部分竞争力弱的同质化报纸,优化优质报纸的竞争环境,但这也只是改变困境的举措之一。另一条路径就是向新媒体转型。然而,新媒体依然是媒体,传统媒体的困境同样也会发生在新媒体上,并非办了新媒体,传统报业的经营困境就一定能得到改变。这些年,报业创办的新媒体已经不少,从传播力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考量,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在“左冲右突”都难奏效的背景下,报业靠单一的经营方式显然是很难冲出重围的。所谓的“单一经营”,就是延续多年的以“内容为王”为基础吸纳广告的“二次销售”模式,即报纸通过办出“内容传播影响力”,然后以“影响力”吸纳广告。这种模式曾使报业走向辉煌,但今非昔比。无论纸媒自身还是移植到新媒体之后,报业发展都步履艰难。在这种困境下,不少报业尝试开展多元经营,以多产业“养”报业,即发展一些能盈利的项目,以弥补报业经营效益的不足。即便是有些经营效益较好的报业,着眼于长远,也重视其他多元产业的发展。如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的经营,就呈现“多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他们除了坚守自身的报纸产业外,在纸媒的发行、广告、印刷等方面继续深下功夫。他们在济南、青岛、烟台建设了面积共2 000多亩的三大文化园区,出版、旅游等领域也有他们的产业。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现已形成报刊、有线电视、新媒体、文化园区、楼宇经济、投融资、印刷、发行物流、会展九大产业板块,集团年利润从10年前的1 500万元提高到2015年7亿多元。当然,还会有变化,也许会增长,也许会下滑。只有不断调整思路,才能持续前行。

二、“以媒为本”的指导思想不能忘

报业经营者实施多产业发展战略不只是为了解决经济效益的问题,而是要在发展过程中(或取得良好效益后)不忘媒体的根本任务,即强化媒体的传播影响力。

进行多产业化的经营,不仅报业有紧迫感,而且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早在21世纪初,国家层面就不断有关于“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发展”的说法,这是因为国家看到了如果不将媒体实力做强做大,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就会减弱,国家主导的话语权也会失去。其实,“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在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国内也有媒体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是,过去许多媒体对此都没有高度重视。媒体经营者停留在“内容为王”的思路,沉浸在“二次销售”模式带来的“小日子”,没有想到互联网时代对媒体经营的冲击来得那么快。

时至今日,传统报业已认识到了经营的紧迫性,因为这不只是个经济问题,也包括其自身舆论阵地是否稳固的问题。由于经济效益的问题,许多媒体人抱怨多年未涨工资,而市场化的新媒体企事业以及各类机构却以高薪吸纳优秀的媒体人才,传统媒体中跳槽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媒体人选择跳槽也并非单纯为了物质待遇,他们更看重的是平台和未来的发展。资金的缺乏使传统媒体的技术平台无法拓展,也导致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媒体人才的流失。其实,需要资金支撑的设备建设、技术平台打造,对传播力的影响也很大。载体、黏性、平台、盈利都重要,没有好的硬件条件作保障,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都会弱化。而且,从互联网的特性来看,用户黏合度、流量等往往与经济效益成正比,也就是说经济效益好的用户量也会大,用户量大的传播影响力也会强。就像腾讯那样,其用户量非常大,经济效益也非常好,而用户阅读从腾讯的各类产品中弹出的新闻也非常多。

毫无疑问,报业经营者应该有“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把经营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同时不忘对传播影响力的打造。媒体向多产业发展并非以削弱媒体的影响力为代价,而是要在向多产业发展的时候坚持“以媒为本”的指导思想。报业产业的多元延伸,应以发展壮大报业所拥有的媒体传播影响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报业的“以媒为本”不能理解为靠报纸赚钱为主,更大的可能性是纸媒自身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高,而其他产业有更高的利润,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丢掉媒体应有的重要位置。“以媒为本”应从媒体在报业集团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其在社会上形成的影响力去理解,媒体的“旗帜”始终不能丢。报业的多产业是立足于媒体既有品牌下的多产业,而不能把报业拥有的媒体变成其他产业品牌下无足轻重的媒体。如果这样,就与那些知名企业办的内刊媒体同属一个层次了。媒体与其他行业的跨产业发展不同,其他行业发展可以厚此薄彼,甚至在跨产业后被“吃掉”;而媒体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无论怎样创新发展都务必把强化传播力、影响力放在首位,这是国家的要求、民众的期待,也是媒体的社会职责。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把强化传播影响力落到实处

在发展多产业的过程中,报业要把传播影响力落到实处,需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新老媒体产业的关系,将报业传播影响力延伸至新媒体领域

要重视多媒体呈现和多渠道传播。互联网打造的传播平台能进行速度快和覆盖广的传播,网站、手机、户外场所等都有互联网传播的渠道,民众获取信息的平台包括大家共用的公共平台、家庭拥有的平台和个人设立的平台。尤其通过社交网络获取信息的用户占很大比例,他们使用的终端正在向移动互联网设备(如智能手机)转移。传统报业应正视这种现象,加大对新媒体平台的投入,既要重视对自身传播平台的建设,同时也要巧借商业门户网站的平台扩大自己的传播影响力。人民日报社就很重视通过这些渠道和平台强化自己的传播影响力。他们既办出了有传播影响力的网站——人民网,又利用新浪微博的平台设立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拥有众多粉丝。人民日报社在贯通官方和民间舆论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增强了其对舆论的引导和自己的传播影响力。山东大众报业集团也通过“一网”(大众网)、“两端”(手机客户端和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三线”(报纸、有线电视和网络媒体)、“四点”(内容、受众、渠道、经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巩固了主流媒体的舆论阵地。

(二)处理好相关产业与非相关产业的关系,优先考虑与报业相关的媒体产业,共同营造新的传播影响力

这不仅是因为与报业相关的媒体产业彼此比较熟悉,产业容易做成,而且还由于这些相关或相近的产业的成功能直接带动媒体的发展。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向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其控股的浙报传媒于2013年4月以32亿元收购了盛大网络旗下的边锋、浩方两家游戏公司,不仅获得良好收益,还在游戏中设置“新闻窗”,将游戏平台与报业集团的主业相结合,从而达到了增强报业集团信息传播力与舆论影响力的目的。

(三)处理好将积累的资金投入盈利项目与“反哺”报业媒体发展的关系,以确保传播影响力的持续性

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积累了丰厚的资金后“反哺”办报,并形成良性循环。他们非常重视花大力气保持《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三大支柱报纸的品质,同时大力整合全省地市报和某些行业报,形成有规模的报业市场。在地市报方面,与潍坊、临沂、菏泽、青岛等地市分别联合主办报纸,从而以拥有的强有力的新闻资源主导了全省的主流舆论。

报业集团管辖下的媒体有的可能很难产生经济效益,如果一味为了利益,只投放赚钱的项目而放弃扶持媒体主业,那么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就会每况愈下。在实现多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只有将媒体主业做好,才是生存发展的正确之道。 QBIEPwqlvcXYtSc4C3EHvfgGSZPRhYWcoa/cXh/wXC5fMkpG864ALhwfnzcx6N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