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27岁的诸葛亮向三顾茅庐的刘备献出了著名的隆中对。
隆中对的核心,是为刘备分析当时的天下大势,建议刘备占据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并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此后十几年间,刘备以此为战略思想东征西战,建立蜀汉。刘备死后,隆中对又成为蜀汉的基本国策,一直延续到蜀汉灭亡。
隆中对的本质,是诸葛亮对当时的天下大势所作的历史、政治、军事、地理分析。
早在建安六年(201年),刘备为曹操所败后投奔荆州刘表,并四处寻访人才时,名士司马徽就曾经对刘备说:“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事务局势的才是俊杰。”在司马徽看来,熟读诗书外还须了解历史地理和政治军事,否则难堪大任。司马徽因此特地向刘备推荐了卧龙(诸葛亮),而诸葛亮则为刘备建立蜀汉提供了战略规划。
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典故,无论是烛之武退秦师、唇亡齿寒,还是汉武帝张国臂掖征服河西走廊、前秦苻坚自诩投鞭断流,或是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力保江淮、宋元襄阳之战等故事中,均潜藏着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历史地理知识。
可以说,无论是治国、经营还是谋身,了解荆州、江南、河东、燕云十六州以及淮河、蜀道、秦岭、关中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乃至西域、丝绸之路、长城、大运河等人文和自然领域的历史地理知识,是我们读懂中国历史、了解古今、运筹帷幄、建构宏观知识体系的必备一环。往高了说,如果我们要建构属于自己的视角,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历史地理。
按照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先生及相关学者的定义,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历史地理又包含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分支。早在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就编撰了《汉书·地理志》,这也是中国历史地理的学术渊源。此后,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到宋代的《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再到明末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地理学家都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沿革进行了阐述。
但邹逸麟先生及相关学者认为,在20世纪以前,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仍属于沿革地理,“沿即沿袭,革即变革”,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制度、地方名称和方位、水道名称和流经的沿袭和变革”,还没有进入到现代历史地理的研究时代。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先是1909年张相文创办“中国地学会”,并出版会刊《地学杂志》;到了20世纪30年代,史学大家顾颉刚又牵头成立了“禹贡学会”,并创办了《禹贡》半月刊。
“中国地学会”和“禹贡学会”分别专注于中国地学和历史地理研究,对于它们的成立和《地学杂志》《禹贡》半月刊的先后创办,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茂莉评价“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50年7月,从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博士毕业归来的侯仁之先生发表了《“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提出将“中国沿革地理”改称为“中国历史地理”。大概从1953年开始,史学大家史念海开始编辑《中国历史地理纲要》讲义,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先生认为,史念海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是“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已在中国全面建立的重要标志”。
此后70年来,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在国内蓬勃发展,范围涉及历史自然地理、历史农业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聚落地理、历史交通地理、历史工商业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文化地理等各个领域。
对个人而言,历史地理对我们读史修身至关重要,熟知中国历史地理也是普通读者读史进阶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争之世,如果我们对历史地理一无所知,那么所谓立足中国、观察世界就无从谈起。
所以,如果我们要为自己建构一个观察大争之世的视角,那么,从人口、城市、自然、交通、工商业、军事、政治等各个历史地理的角度切入,将有助于我们从一开始就高瞻远瞩,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读懂中国的古往今来,进而为自己安身立命、观察世界打下根基。
本书的写作,正是源自这样的初心。2008年硕士毕业后,我最先在《南方都市报》任职记者。因为长期从事时事政治报道,所以在离开南方报业于2017年创办“最爱历史”后,我们团队一直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写作宗旨,在陆续出版了一些中国历史知识的书籍后,我们开始发心要写作一本有关中国历史地理的图书,从历史与地理交互的角度,用史学的严谨精神与通俗的语言,来为广大的粉丝和读者朋友们呈现中国的历史地理沿革变迁。历时3年,才有了今天的作品。
本书按照历史地理的两大内容,将所思所感分为《地理中的中国史(人文篇)》和《地理中的中国史(自然篇)》。《人文篇》从“古都地理”“海洋时代”等五大篇章阐述,《自然篇》则从“大江大河”“山脉奇观”“边疆史诗”等五大篇章出发。内容涵盖胡焕庸线、长城、大运河、淮河、珠江、蜀道、秦岭、黄土高原、河西走廊等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历史地理概念和历史故事,希望由此帮助读者建构起一个有血有肉、有故事、好记忆的中国历史地理框架。
本书作者为“最爱历史”团队的郑焕坚、吴润凯、陈恩发、梁悦琛、李立廷。“最爱历史”从2017年创办以来,一直秉持初心,希望以通俗语言融合媒体深度报道的写作方式,以讲故事的形式重述中国历史,在遵循史实的基础上,让历史变得更好看、更生动、更让人记忆深刻。我们希望以团队之力,用我们的余生去完成这样一套成体系的中国史系列著作。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也将不懈努力奋斗。
以上,谨为序。
艾公子·郑焕坚
2024年12月